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157】:
如何看待人生的使命?
讨论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晓芳,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2年7月5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看待人生的使命?什么是使命呢?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李大钊、陈独秀身上那种极其强烈的使命感。周日公益电影《九零后》,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他们是如何活出自我,并终其一生为之奋斗,我想这里面也有他们的使命和担当。那么到底什么是使命?我们如何看待人生的使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通过您的分享,帮助别人打开思路,共同受益。
嘉宾L:
使命,是一份职责,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它没有标准答案,通俗的讲,使命就是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
我对使命的理解:使命是帮助他人成就自己,使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使命也是一种能量,它能促使人发挥潜能。使命就如同航海中灯塔,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也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人生在世,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浑浑噩噩过完一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至少40岁以前的我从没有想过。想想我自己虚度了几十年光阴,学了中和思维后才有所思考,慢慢找到点感觉,但很容易又陷入舒适区里。
《九零后》里杨苡有几句话让我很受触动:“所以我过100岁,反倒是一生无愧,但是也是虚度”“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每一天一定要做到最好”。如今103岁的杨苡,手中的笔仍未停下,写,是她一辈子的事,即便如此她还觉得自己是虚度。记录片里所有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每天都在充实自己。平均年龄90岁以上的他们尚且如此兢兢业业,不过中年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如此虚度光阴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时代背景的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使命也会不同。
嘉宾z1:
这期讨论主题:如何看待人生使命,我的理解是以惟道是从作为方向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的有效发挥好。
嘉宾f: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但我们的人生使命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明确的。如果脱离现实的探索谈使命,就容易落入高大上的误区。这样就导致两个极端走向:部分人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使命而陷入目标导向;还有大部分人受多年封建意识的影响,觉得使命是少数人的事情,并没找到活着的价值,为了盲目的生存而活着。
比如我之前初学中和思维时,觉得它好,就认为自己的使命是要去传播中和思维,要去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总是在不断去追各种目标,忽略了沉下心来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搞定。反而为了自己所谓的人生使命,让身边的人觉得自己华而不实,尤其是身边越近的人对我的感受是又很高大上,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让身边的人觉得我很自我,而在人生三驾马车上并不理想。自己也时常感觉使命离自己时而近,时而远。
点评:
F老师说到关键点,先对使命有一个精准的认识:使命感来自自己的志向和时代的需要,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凝聚在一起,去实现自己的需求。因此,具有使命感的人可以激发自己最大的生命潜力,可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嘉宾L:
我可以这样理解吗?使命的是在探索中不断调整,而调整的思路就是惟道是从。
常人说到使命确实很容易陷入高大上去了,而忽略了其实每个人都有使命,使命也有大、小之分,大到对社会、民族、世界的责任,可以是一种使命;对工作的责任,可以是一种使命;对家庭的责任,可以是一种使命;小到对自己身体这个“家园”的责任,让自己身体、心理健康,不给家人、单位、国家增添负担,也可以是一种使命。
点评:
对照前面的点评,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后者总是离不开责任,让人高大上;前者的动机是自我实现,因果由自己承担。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往往被时代需要绑架,成为高大上的牺牲品。
嘉宾f:
现在我沉下心来,每天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把一个个事情搞定,逐步做出效果形成吸引力。感觉自己的人生使命不再是空谈,而且每天都过得很有意义。
嘉宾q:
L老师说得非常到位。是的,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感!我们为此而感到有活力,有动力!
嘉宾f:
使命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是随时事物的发展规律变化的,这种变化又有规律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使命。比如现阶段,我就需要扎实做好基本功,把中和思维运用在社会组织基层社区治理中,探索出让自己和他人都能改善命运的路径。 但是发现一旦用文字说出来,又有点落入高大上了。
嘉宾z1:
人生使命也分阶段性,每个时间段侧重点不同。我现阶段就是把家庭经营好,把两个孩子引导好,最后在把自己的事业做好。这个过程也是闻道,悟道,行道。
嘉宾L:
F老师的分享说得特别好,只有自己做出效果才能形成吸引力。Z1老师分享的这个点我感觉正好契合了老师讲的以修带行。
从决定分享今天这个话题,我就一直在思考,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上次周二分享时,老师点我:还有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抓好,协助林老师布置独创的具有特色的老人舒心坊,还有困难孩子需要关心。
这是不是就是我的使命呢,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的工作使命就是帮助我的学生成才,栽者培之;协助林老师开办老人舒心坊,是为了家庭和谐和共同兴旺;而帮助困难学生是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点评:
两位老师分享得好“闻道,悟道,行道”。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生观、不同文化背景对使命理解不同,其中大部分人都成为使命的牺牲品。所以我们倡导的使命就是“惟道是从”,因为合道则兴,谁合道谁受益。
嘉宾z1:
L老师您这个说的是哦!
嘉宾x1:
我体会人生的使命,先把自己被污染的观念等先清除,改版自己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合道的人生活法。
周日把手机给孩子用了,就刚好有练习没有手机出门应对生活的机会。周日看电影的停车场只能扫码支付停车费。看完电影与老师们边走边聊,想的如果有老师与我一同到停车场就请他帮忙扫码支付,结果没有老师同行;在电梯里碰到认识的老师,但他们到2楼,我是2M,如果请他专门帮忙扫码付款,要请别入先出电梯,也不随缘,放弃;到2M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没有一个人,不自觉的转了一圈,还是没有人,回到自己车子附近,发现有个车在不远处停车,就开始往那个停车的人那儿走,想请他帮忙;突然意识到前面所有的念头和行动都是在耗能,那个人停好车去电梯处一定会经过我的停车位,我只需要在那儿等着,等他经过,麻烦帮忙扫码支付,再用现金给他就好。还在想的过程中,就有一家三口从电梯出来,刚好经过我身边,我马上行动请他们帮忙,轻松应对支付。
小小的一个支付停车费事件,呈现自己动念不精准,看不到演化,耗能大于聚能的模式。唯有每天以出世心行入世事练习,让自己慢下来,打破棋盘边界思维模式,一点点的突破,不断的修性补漏、惟道是从把自己活出来,与家人一起让家庭共同兴旺,与伙伴一起探索把小微企业往平台+个人方向发展,做出效果慢慢吸引,善巧方便的帮忙他人,完成自己人生的使命。
嘉宾z2:
中庸里有一句,居易以俟命,人生使命不是我们小时候的想成为科学家,歌唱家,企业家等,而是根据时代变化,综合个人优势,满足社会需求。是在不断悟道,修性,积德,布场过程中,自然呈现,顺势发现使命的。
比如,老师指导我改编安徒生故事,告知这是我的优势,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在的孩子们普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对现实社会的不如意是没有概念的,一旦踏入小学和社会,就会有落差,不利于孩子们的心智成长,而安徒生童话就在于它有现实意义,它告诉孩子们世界并不是那样的美好,孩子有了这个心理基础,再加上中和思维活出来,活得好的思路引导,若能启发孩子们成长,就能满足社会亲子教育的需求,使命自然呈现。不过还在践行和提升过程中。
嘉宾L:
X1老师这是在减少对世间物质的依赖上又进步了。Z2老师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了。
嘉宾y:
如何看待人生的使命,我的理解是:今天与一同行聊天,她谈到她生意的整个布局规划,让我真切感觉到人的欲望真的是无止境,在欲望面前做事目标导向上,不会关注自己的健康家庭(婚姻或者子女教育),通过呈现的相看到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想想曾经的我就是那个版本,好可怕。如果我没有学习中和思维慢慢改版,可能就是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今天周二平台共学,主题:为什么成功会得而复失,如何保有长期的成功?(成功学与命里学),通过一次次的坚持不断学习,伙伴们在讨论子女教育的卡点,通过我自己思维模式的一点点转变,分享过程中,伙伴找到感觉共学的意义,长远效益最大化。今年43岁的我,学习一点点修性补漏,探索自己的思维局限及禀性盲区,心态1.1:1与人相处,善缘广结,随缘积德,生命耗不起了。
嘉宾q:
生命因此而热烈精彩!因为十岁左右无意间的一个念头,长大后要办厂,让身边贫穷的亲人都进厂。这一路走来,就一直为这个念头消耗自己。学习中和思维前我的能量和精神都来自于这个自以为高大上的使命而耗能!差点把自己搭进去!还好及时进行了调整!先把自己调整好!帮助可帮之人合道之人,善巧方便地去帮助团队的人!才有能量去完成使命!深入学习中和思维后,又觉得这么有用的思维模式,要尽快改版自己的思维,把自己的三套马车调整好,再引导身边团队的人能懂得中和思维并调整好自己的三套马车,作为目前的使命!运用自己所学所悟一个卡点一个卡点地化,取得效果就是使命!
嘉宾L:
Y老师,Q老师,我们当下的使命是好好学习中和思维,用好中和思维,先自己活出来。
这几天我感觉自己特别有劲,感觉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虽然自己修行还差得很远,但我愿意主动去思考去尝试去发力,以修带行,提升自己做事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当吸引力增大了,场也就大了。
嘉宾j:
我的使命就是为道打工。不空过自己的一生。曾经问过老师:为什么将文化公司交给我负责?老师说:因为你有内动力,愿意从人之道向天之道去突破自己。惭愧的是这几年突破得不好,没有在道上,更多的在术上下功夫了。好在今年终于有所调整,逐渐往道上走了。反观自己,在帮助他人时,1.尽职尽责,2.积累好印象,3.充分发挥。每个点做到了多少分?为什么做了几年效果不尽人意?
在尽职尽责上,我认为自己是做得最到位的,可如果用“真正为对方着想,会是什么态度”来衡量,发现好像还是夹杂了不少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积累好印象”:为什么做了很多事又很热情换来的评价确不高?过度了,反而让别人紧张,甚至怀疑你的动机。自己也耗。
嘉宾z1:
今天早上出门,姐姐带妹妹走小区门,我骑车子从地下室出来,刚刚从地下室出来就看到她们在口子上等我了。上车后我们就这个事进行讨论,因为我们要去的方向要走小区门过,她们就没有必要走到地下室出口来等我,就在小区门口等就可以,因为出口车多停车不方便。这里就需要根据出行的方向定位自己在哪里等,既不给对方添麻烦,自己又省力。上周老师讲所有的理论学到了之后,你要变成你实际行为中间每一个细节,真正实操起来就看你领会有好深用得有好活。生活中每一步去调整偏差,慢慢锻炼自己的有效性。
嘉宾j:
“充分发挥”做得最不够,因为没有深入琢磨,停在那里了,怎么可能充分发挥。为道打工不是一句空话。修自己,先修闭上自己的臭嘴,总是喜欢冒,好表现自己。
嘉宾x2:
我理解人生的使命,只有一句话:改变自己。从时间轴上看,每一天都是自己的生命本钱,重要的是人生要活得值。人在一生中或早或晚总是会遇上烦恼,许多时候会因一念之差,为了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别人需求。今天与朋友交流时,自己惯性思维又冒了出来,看到她脸色有变化,才察觉到语言中让对方不舒服。于是慢下来耐心听她说,找到了她的需求点,重新沟通对方的气才缓和了。所以,自己修正,才是我自己应该终身全力以赴的事情。
嘉宾L:
Z1老师的分享一直都那么接地气,老师也一直点赞z1老师学一点用一点,有效性很高。
在我修性补漏的过程中,我需要翻的第一座大山就是“舒适区”,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坚持打破我的舒适区,我的人生才会有真正的改善。第二座大山就是“依赖”,虽然这两个月就减少依赖与W老师也建立了奖惩机制,但执行力度还得加大。第三座大山就是“爱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一直是宁肯受“情绪伤身”的罪,也牢牢的保护自己的面子,虽然近来略有突破,还得加把劲才行。
嘉宾y:
公益电影《九零后》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90后”专家学者,出世心行入世事,一生的探索精神,让生命有价值。最近探索与先生之间“冲气以为和”的演化规律冲气后要通心,通心后先生的反馈让我反思到是我自以为是禀性的漏,我的改变先生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周末我去看公益电影,事前给先生说了中午不做我的饭,我回来自己做面,有啥吃啥,外面吃也行,您自己安排您自己的就行。结果中午看完电影先生没有像之前模式打电话给我,回家后见他先吃了午饭,桌上剩了一点菜,并去给我盛饭。当时我一下感觉这样彼此都轻松自在,因为之前被封建意识绑架,观念绑架,修性补漏又一次探索突破。
嘉宾L:
昨晚下班回家W老师给我电话,说他要加班,接到这个信息,我就在琢磨这个信息传递给我的有两个点:一是他上班忙可能回不了家;二是本周二可能需要我来分享。以前我接到这个信息就很容易有压力,依赖W老师把话题想好,把分享思路理出来,我照着来。这次W老师虽然没有立刻表明需要我分享,但我主动发力,思考分享一个什么话题呢。其实分享什么话题不重要,关键是在分享的过程中如何成就自己,接纳自己水平不高分享得不到位的点,如果有偏还可以得到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我想把周二的分享做好,既能帮助别人,也能让我和W老师更快成长,这也是我和W老师接下来的使命。
嘉宾z1:
昨天上午大女儿帮我干活,干到中午太阳照射得非常热,她手都打起泡了,又磨破了,于是我们就去喝羊肉汤。她就想着怎么样能够迅速降温,然后我们就又探讨,在很热的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迅速降温?我们交流到这么热不能喝冷饮或者冰淇淋,因为这个时候毛孔是打开的,此时吃冷的就很容易把寒气进入到身体内,特别是肠胃就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欲速则不达,它有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然后我们又讨论到,比如冬天到夏天,它肯定要经过一个春天,缓慢的一个转变,夏天到冬天,最热到冷还要经过秋天一个缓慢的转换过程,它不可能直接从冷到热。就是白天到黑夜也要经过傍晚的一个转换,夜晚到到白天也要经过一个黎明的转换。这时我们碗里的羊肉汤喝完了,老板就很热情地过来说:给你们加些羊肉汤哈。我说:好,谢谢。有其他人汤喝完了,她也态度很好的添加,很热情的和顾客打招呼,让顾客非常的满意。这个时候大女儿也在观察,她主动来跟我交流,她说:妈妈我感觉这个老板很会处事,他这个生意肯定很好,而且价格又实惠。这个店开了多少年了?我说:38年。我们就此感悟到时空转换,以时间来换取空间,它需要能量累积的一个过程。用38年的一个累积,换得如今在这个镇上餐饮界的一席之地。然后我们就说到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的人生需要磨,要有毅力用铁棒磨针的精神用几十年去磨。
嘉宾z2:
Z1老师的分享接地气,践行又越来越精微,是我学习的榜样。之前一直学的是理论,以为懂了,但几年下来,命运没有改善,根源就在于没有践行,今年开始往践行上努力,才发现根本不会用,遇到一件事,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判断,如何去抉择,如何去言行,堪忧,才发现自己缺的课有多少。最近也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开始在践行上努力,当然路还很长,但方向坚定不移,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通过观影视,逐渐探索道,才能写出真正有吸引力的故事!
嘉宾n:
如何看待人生的使命?在没有接触中和思维之前,我认为,带好孩子是我的使命。在接触中和思维之后,我发现我的生活,我的健康,亲子关系都有了改善,我非常喜欢中和思维这个场,每次听课不管有没有收获,我都喜欢泡在里面。婚姻中遇到问题,一出现矛盾,潜意识告诉自己,学了这么久,原形毕露了。光听不行,要深入,要思考,要琢磨,收,不发力。然后就在那里观,思考,琢磨,悟。后面在先生能接受的情况下边聊边分析,最后撒点娇,挽着他的手臂。事情解决了,气也通了。修行一定是要修自己的性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修行是我以后要走的一条有意义的路,它就像一颗使命的种子,生发着力量,让我茁壮成长。
点赞:
理论不高悟性高!
嘉宾w:
我对使命的理解:相信才能看见。我原来的做事思路,是非分明,难以容人,对家人看不惯,喜欢翻旧账。如何跳出家庭那点事。人在宇宙长河中极其微小,修性补漏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心念一转就尝到甜头,尝到甜头就愿意继续去突破。当自己可以容人时,家庭场域就发生变化了,各自的纠缠少了,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母亲也找到自己的场。我就可以有时间做自己的场,相信修性补漏可以改善人生,自己的心智也成长,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主持人:
又回到开始,电影《九零后》,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他们是如何活出自我,并终其一生为之奋斗,这里面也有他们的使命和担当。什么是使命?
通过大家的分享,将使命这么一个沉重的话题,变得人人都乐于效法的一种人生指南。
中和思维影视人生从电影《九零后》悟到什么呢?
首先,最有价值的是《九零后》的那批前辈口述历史所呈现的人生哲学;最发人深省的是他们终身难解的人生课题。
其次,对于《九零后》的那批人,大部分人成为时代的牺牲品,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少,最终能够口述历史的仅仅是时代的骄子。
最后,值得探讨的是,那是一个国破家亡的年代,然而对于一个新时代的人,使命又是什么呢?如何践行自己的使命呢?
今天的探讨,大家已经给出了初步的答案,值得中和思维团队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