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156】:
好家风建设(十八):
提升对社会化的识别力。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今晚的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晚(2022年6月28日)我们探讨交流的主题是:好家风建设(十八):提升对社会化的识别力。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一书说到: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社会化就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狭义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延续整个人生。从文化角度看,社会化是文化的学习、传递及延续的过程,既然社会化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识别其中的糟粕也是人生重要的功课,今天,我们以家风的角度为引,来讨论提升对社会化的识别力。欢迎大家参与讨论,通过您的分享,共同受益。
嘉宾w:
我的原生家庭社会化重,主要源于母亲家族。母亲的弟弟妹妹多,在我记事起,他们每一次聚会,就是一次社会化的交流。我也纳闷,读书看了就容易忘,社会化糟粕听了不忘。我现在想明白了。当时的场域,能够懂一些社会化糟粕是时尚,所以,母亲比较接纳。社会化伴随着我的成长,譬如:在我的家庭,对辈分看得重,哪个和哪个一辈,哪个应该怎么叫对方,没有叫对,要结怨。
学习中和思维,开始以另一种视觉看问题。自己原有社会化观念停留在人之道的误区。母亲原来常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因为她是姐姐,要照顾弟弟妹妹,要求我也这样。好像我们文化就是这样的,原来我也认同这句话。如果没有做到,心里还感觉亏欠啥的。
中和思维“情缘宜了善缘广结”,我开始发现“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这个社会化的观念是一个套。最初就直接和母亲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是观念绑架,引起母亲的强烈对立,她的思路,都是“一家人”,怎么能这样说呢?
要去社会化,场域很重要。换道超车的思维转变如同播种一般,直接来太硬,我自己对社会化观念的绑架看明白后,一有机会就从明因果上和母亲交流,先播下去社会化的种子,当母亲与她的弟弟妹妹起矛盾时,或者她的有待让她难受时,帮着她厘清因果,也从身边人生运作的好的家庭来讨论。
几年的交流,母亲从原有思路走出来了,她和弟弟妹妹有边界了,原来她是聚会一次回来要焉几天,现在聚会少状态也好了。昨天,我的妹妹找到我,说之前给她介绍的工作,现在面临退休,让我帮忙沟通一下,能不能再干几年。我沟通后得知,不续聘是他们单位的硬性规定。晚上,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轻松的说,她自己的事情,我们管不了。
嘉宾z1:
这期探讨主题提升对社会化的识别力,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认知天之道和人之道,从而给我们更明确的方向。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公司的副总得了渐冻症,手和腿的肌肉都在衰减,最后会靠呼吸机生存。自从他得了这个病,他就开始为这个病做研究,他看望不同症状的病人。当他的朋友要来看望他,他说:你们不来看我,就是对我最好的看望,现在对我最珍贵的就是时间,我需要争分夺秒的对这个病研究,希望早一点研究出来。中和思维提倡精力导向,一点点积累,换道超车活出来。社会化容易目标导向,最终初吉终乱。
嘉宾w:
去社会化,要明白社会化的“德”与中和思维的“德”有啥不同。最近与一位老年伙伴聊天,这位伙伴工作时期是一位老好人,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的禀性,又受君子三畏的影响,虽然当上领导但过的太压抑了。当天说到两个事。一是帮助退休办收费,遭遇别人的为难,不想管,又迈不开“老好人”的人情,做的不舒心。二是夫人用假证明擅自贷款,现在贷款公司追过来,根本还不了,把危机交给他处理,也不舒心。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好人,人生怎么遭遇这么不如意。
社会化的“德”提出“劝和不劝离”,好像劝和的就是做好人的模式,实际,他们10多年前就闹离婚,当时就有好多人“劝和”。夫妻双方的思路不变,三观契合度低,“劝和”实际是耗能,社会化的“德”耗能大,是熵增模式。
这位老年伙伴喜欢别人用“老好人”评价他,当年“老好人”也受益了,别人口中的好口碑是他追求的,是目标导向。仅仅停留在一个标准上,做事是不核算能量成本的。中和思维提出的心态1.1:1的思路,这个“德”是要核算能量成本的,通过善缘广结,帮助自己聚能布场。从人之道向天之道的突破,就要去社会化,常人为什么不易打破原来的模式,守住原来的社会化有一个成就感,所以会停在那里。不破不立,只有跳出成就感,打破原有的思维,走出舒适区来探索天之道的运作模式。
点评:
这个话题只适合在中和思维内部交流探讨。但是,对于改善人生又不得不探讨,而且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文化习俗压力,心甘情愿的去破除从小到大形成的观念障碍,突破原有的思维误区。W老师做出了榜样。
嘉宾h1:
最近这段时间跟随老师们观看佳片和公益电影,我觉得是我们学习了解社会化的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式,之前看电影我觉得自己就是看个热闹,看完就完了。现在跟着老师们一起看,听老师们的分享受益匪浅!自己也逐渐从看电影逐渐转化为剖析电影,从西方文化到中国传统,从电影呈现的现象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让自己慢慢的发现更多的人生、社会的规律,提升对社会化的认知。通过看电影让我们不断的提升认识社会化的趋势和规律。感恩各位老师的分享、引导与陪伴。
嘉宾y:
提升对社会化观念的识别力我的理解是:上节中庸课老师讲到我们要改版,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自己的社会化观念比较重,通过学习中和思维,看佳片及公益电影,一点点跳出原有思维程序,感觉自己的思辨力比之前有点点提升。
今天刚好参加一个工厂的订货会,之前是目标导向为了看产品而看产品,现在的心静了下来,到场通过观人观场观势与之前思维观念的剖析,之前的是非对错观念很重。想到所学道德经水的人生智慧,在任何环境水都能去,适应不同的环境。自己一点点修性补漏观别人照自己的镜子,人人皆有道,修自己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的识别力。
嘉宾w:
Y老师,心静下来,少耗能,健康事业都提升。
嘉宾z1:
上周公益电影,男主蒋焕,从小接受社会化观念,从来没有想一想自己这样做,最终自己会怎么样,陷在名利情义中,最终悲惨结局收场。
我们人在社会中生存,从小就在家庭观念中成长,受到人情世故的影响。中和思维提倡心态1.1:1对待他人,从而避免产生摩擦。情缘宜了善缘广结,聚能大于耗能。既不对立又能换道超车活出来。比如我和亲戚朋友平时少往来,但是不去给他们添麻烦,该给的给够。走到哪里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上周中庸课,我们上午看电影,下午就直接去上课地点了,当时我看到时间才2点,不能去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就找了一个茶楼休息,到点了去参加影视人生学习,正好碰到负责人,负责人说:我在下面看到你们上去的,我上来后就没看到你们,我还每个房间去找了一下,都没有。我说:我看时间早,不好打扰就到旁边茶楼去了。负责人说:你就来嘛,没关系的。我们家楼下有家包子店,他家海带汤很好喝,3元钱一碗,我经常带孩子去吃,每次叫2碗,老板总是给我碗里盛的很满,都要流出来。有一天有位男士和我们一桌吃,他吃完了又去打一碗吃完了又去打一碗,我看到老板面色不悦,我们每次都没有加碗,即便是加碗也会按她的规则支付。
点评:
这个话题很难与思维固化的常人交流探讨。所以,通过影视人生中各种角色的命运,审视电影编导的社会化观念,就会发现东西方存在的社会问题,都与社会化观念的误区相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提升境界的捷径。
嘉宾a:
社会化这个概念有合道的与不合道的。我们需要识别哪些是合道,值得提倡和学的。识别标准就是长远和整体效益最大化,比如我们日常对疾病的认知,社会化标准给我们的依赖要多一些,依赖药补、食补、运动,依赖中西医,求快,而没有深挖根源。中和思维让我们学会自己探索,转变观念、思维,改习惯,从日常小事转念。见效虽慢,循序渐进,但能根治。
与人相处,家庭、事业也是如此。在每一件小事中去明心见性,改性。
嘉宾w:
A老师的分享我也认同,我们家原来养生的社会化,养生关注在食物、滋补、艾灸、刮痧等等方式,好像这种养生看得见摸得着,但状态没有改善,睡不着仍然睡不着。现在把这些方式放下,从调场域来探索养生,家庭成员打破浆糊逻辑,个人关注个人的场,个人负责个人的事,干预少了,关注少了,通心多了,母亲的睡眠改善了。在探索中自然而然就把社会化的观念去掉了。
嘉宾a:
是的,我们还会被社会化观念牵引着,意识到了自己和亲人的耗,会很快地调整过来并尽量省力和划清边界。刚开始打破的时候彼此都有些不舒服,之后得到认同。许多社会化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需要我们学会明因果,从长远整体效益上去考虑。
从原始自然人至合格的社会人,到做一个有高度觉悟的自然人挺不容易的,从对时间的精确把控做起吧,多舍弃一些浪费我们生命力的事情。
嘉宾j:
社会化让我想到老师上课讲到:孩子的选择与天性和禀性相关,是原始的自然人,家长是站在社会人的角度在评估,是做合格的社会人,最终要升华为有高度觉悟的自然人。
合格的社会人挤在一个跑道上,大家都是目标导向,会以入世心行入世事。最终的效果耗能大于聚能。最近我对“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有了一些感悟。这种状态下能放下自己的利益,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嘉宾x1:
从小接受的社会化观念是要善良,把自己给套起,把身边的人套起。真正合道的善需要学习像水一样的善于,学习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嘉宾j:
在教培机构可遇不可求的发现了一个需要调整学习动力的学生。原本是九月开学进行调整,但经过观察其基础比较差,且开学五年级了,功课又会比四年级更多,因此建议家长利用暑假补一下。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
但是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时,我没有做到外其身,交流结束后我感觉很不好。一个是进入了说教说服对方程序,二是交流效果完全不是我的预期。当时因为有事要处理,就约好今天早上6:00-7:00微信电话语音交流。
当天晚上我反省了自己的偏差,及时调整,不要放入自己的利益,我要做的是帮助对方梳理,从长远和整体效益最大化如何调整现在的模式呢?最终通过提问引发对方的思考,这个阶段做到了外其身。
效果一下就显现出来了,这位家长积极的去找老师了。
嘉宾w:
J老师,今天和一个30岁的伙伴聊天,他的人生一直追着社会化观念在运作,大学毕业,考到一个稳定工作,父母帮助买房后结婚,工作认真,还通过了法考C照,当通过C照后他感觉目标都实现了,最近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考法考A照,他感觉每天又充实了,做合格的社会人的思路,这位伙伴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动力。社会人强化个人本事的作用,从能量的眼光看,改善人生不是靠个人的本事,而是靠一个场。
嘉宾r:
以前我去参加中庸课的学习,先生会找各种理由想把我留下来陪他,后来发现留不住我的心,也就算了。我把我该做的做到位,在他那里积到好印象。这两年他发现我的胃开始好起来,夏天也能吃冰糕,而且从来没看见我吃药,所以这点他不能理解:生病是要吃药才能好,没听说过通过什么调思维就能把病治好的,但事实又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后来一次他感冒,我就说需不需要我给你推演一下这次感冒的原因?他也没有说可以也没有反对,我感觉有戏,就从造成这次感冒的外因是什么?由外因引起内心情绪的波动,造成身体气机不顺,再加之睡觉时没有关窗户有寒气进来自己又没有感觉。我说完后,他没有再说话。后来遇到几次感冒他都让我给他梳理一下,这个也证明先生已经开始认同我的建议,只是爱面子的观念让他始终没有承认这一点。最近一个月,他在与我交流儒家文化时把在网上一些专家解释给我听时,我知道他有点走偏了,我就用学习到的中和思维讲给他听,能感觉这次他有了感觉。YL老师整理出来的《中和思维传统文化》这本书,我一般是放在茶几上,这次他主动拿来看,并问可不可以帮他买一本。从先生开始的不认同→这个就是社会化观念→到后来能接受看老师的文章→这就是思维模式在慢慢转变的过程。社会性决定了他的自识程度→社会性越高→我执和法执越重。
嘉宾w:
R老师说的对,社会性越高,我执和法执越重,合道程度就会越低。社会化不放下,改善人生就过不了关。
点评:
这个话题是改善命运不可回避的交流探讨。通常,既然是整个民族长期认同的社会化,那在潜意识中已经成为“合道的”了,包括知见、习俗、常情、规范。只是这些社会化带来的人生误区,却是改善命运的陷阱。
嘉宾n:
提升对社会化观念的识别力。我认为是从社会化观念中怎么活出来,而不被绑架。才是最重要的。我跟先生洗衣做饭十三年,他觉得是应该的。有时候很累了,希望先生帮忙晒一下衣服,他会说: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不是我洗的,不该喊累。大热天中午的从外面干活回来,我在厨房做饭,先生是翘起脚躺在躺椅上看手机。因为他妈之前就是一直这么伺候他父亲及全家的。就觉得,现在我就该洗衣做饭伺候他。干了十三年,没落一个好.现在就是激励先生做饭,不管做的好不好吃,都是好吃。现在先生做饭的次数反而比我做的多了,我悄悄的跟他说,你做饭的时候不要做我的,如果你们有剩下的我就吃一点,没有我就喝水。个人做好个人的事情,他自己的衣服现在也是自己洗,哪怕放在半月,我都看的惯。我不在为家务发愁而耗能,把这个时间用来学习修行,修性,改变命运。
嘉宾u:
感觉时时处处需要对社会化进行识别,这次侄女高考填志愿,我和先生在需要时通过分析后,帮助提供一个参考范围和填报系统填写指引后,赶紧把选择权交给侄女和他父亲,让她们自己定,及时踩住干预的刹车,并提醒妈妈也不用着急,侄女自己的事让她自己去思考做主,不知是否是有点止社会化的损。
嘉宾w:
U老师说的对,去社会化就是从效果观到自己的盲区,来调整思维模式。
主持人:
今天这个话题与知识水平无关,与社会地位无关。只与愿意改善人生改善命运的人有关,n老师是个小人物,她身体力行,马上就能收到成效。而且这个话题“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整个人类的问题也与社会化有关。
一百多年前的“李约瑟之问”至今无解,根源也在社会化观念的障碍。所以提升对社会化的识别力,不仅是好家风建设的良方,也是民族复兴的良方,正如r老师分享的案例,还是减少感冒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