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厌学?
11月22日晚,成都心桥心理研究中心周三【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沙龙,探索的主题是“如何不厌学”。导师段晓英运用场域动力,为一位中学生揭示出了他不愿意上学背后的隐藏动力。
在导师的提示下,案主请上两位学员,分别代表自己和学习:
学习进入场域后,案主看向她;两人都没有移动。
在随后的时间里,导师先后请上五位学员,分别代表案主父亲、案主不喜欢的老师、不喜欢的同学、案主母亲及案主已逝的姐姐;并引导他们说出各自角色在场域中的感受:
导师请学习看向老师,学习:感觉发凉,不舒服,想往后退。
同学走到案主身边:想走近他,感觉他有点‘飘’;自己很稳。
母亲:动不了,只想看案主,踏实。
导师引导案主面对着父亲,父亲:感觉不明显,自己站不稳,想往后退。
父亲的移动,使母亲走向案主的脚步旋即停下,她表示走不动了,关注案主。
姐姐进入场域后,父亲非常关注她,并深深的伤心;母亲躲到案主身后,案主不敢看姐姐。
场域的动力在哪里?又要怎么化解?
导师请案主看向姐姐,案主真正的看到了姐姐,并深深鞠躬;姐姐则表达了对案主的祝福。
看到儿女间的互动,母亲:听到他们的对话,不想说话也说不出。父亲:感觉可以透过这个女儿走近案主。
导师请学习、老师、同学暂时退出场域。
在导师的引导下,案主看到了母亲的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我会拿回自己的责任,不让你培养我的心血白费;我已经长大,我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母亲对案主说“你是妈妈的希望”!导师问案主,“看到妈妈,你更有力量,还是”?案主坚定地回答:“我更有力量”!
在场域动力的推动下,父亲看到了真相;他感慨“一直以为出去打拼就可以了”,对家庭成员“的确有很多忽略”。随后,他向他们表达了深深的歉意,表示会拿回责任,作出改变。
一家人聚在一起,在《家》的音乐声中,在大家的祝福里,爱的能量流动了起来。
段老师重新请上学习、老师、同学三位代表。段老师说,喜欢不喜欢都是投射,不需要用喜欢或不喜欢去定义老师、同学、学习。在家人“你会越来越好”的祝福里,能量满满的案主心态也有了巨大的转变:
老师:你本来就好,要放下成见。
同学:我们可以共同成长。
段老师说,把不喜欢变成喜欢,就是超越!
学习拉住案主的手,感觉到了案主的变化:他的手变热了。
案主表达今后会靠自己,不受外界影响,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个案结束后,案主父亲在感概场域动力神奇的同时,也对案主的变化充满欣喜。段老师回答了大家的问题,沙龙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