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137】:
您怎么看待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2年2月15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您怎么看待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今天的话题是YL老师推荐。党的纪律要求:“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最近播放的纪录片《零容忍》,犯罪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利益,有了权力就拉拢“小圈子”,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违反政治纪律。
中国文化多年的封建意识,圈子文化就是突出的表现点,大到庙堂,小到社会,“讲关系”、“混圈子”、“谈交情”成为很多人的生存宝典与登龙之术,关系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根基,今天我们来讨论圈子文化的由来,看清封建意识腐朽文化的本质,通过您的分享,帮助大家打开思路,建立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共同受益。
嘉宾w:
圈子文化的由来和地理环境相关,中国传统的疆域就是一个大圈子,北有长城,东、南有海,自然就是一个天然阔大的圈子。封闭系统下的封建儒家文化,敬畏大人、敬畏“亲”“师”,更是推动圈子文化的建立,“亲”演化的家族文化,《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师”演化的同门朋党,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正是有利益的共同趋使,形成了圈子文化。
嘉宾y:
我对怎么看待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的理解:春节老家团年前家家都会杀只大公鸡点香蜡敬汽车,摩托车等的习俗,特别过年前的几天走路边都会看到这一幕。形式的体现就是心里安慰,以为这样就开车平安了。想想都觉得,要平安其实开车人的技术是一方面,还有就是驾驶员的洞察,慢,稳,责任,不盲目超车等。
春节回老家发红包习俗,虽然现在春节的习俗也有些变化,老一辈的观念必须发红包才有过年的仪式感,今年在家里慢慢尝试改变中,效果一般。因为发红包确实有点耗,发400元给孩子,亲戚回过来给了孩子500元,感觉自己占了便宜,耗。过年后有过沟通,大家明年有孩子的不相互发红包,平时给孩子激励金,家人比较认同。
圈子的力量首先从自己做起,老师经常点评说自己俗气,我理解俗气就是耗自己的能量,精力导向积德聚能布场,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比烧香,发红包更整体长远最大化。
嘉宾w:
在我的工作经历里,对圈子也是很热衷,也是希望通过进入圈子来达到自己目的,好走捷径。那时主动攀援,花了好多心思。现在回头想,攀援不光被坑还差点落套,实际帮助成长的是自己工作价值的作用。
近几年在中和思维的学习中,也在琢磨为啥热衷圈子,一是可以攀附大人,禀性中的虚荣、卑下,想走捷径。二是身边环境影响,好像别人这样成功了,对我影响大。三是自己的弱,想找靠山。
这几年改变了思维模式,运用心态1.1:1收获大,通过自己给别人带来的价值,从原来有用的才帮,到现在能帮都帮,善缘广结,在团队中提高吸引力。老师曾经指导吸引力提高思路:1.决策,越超越看的清,2.承担,3.出世心,4.练内功。慢慢用,越来越有收获。
嘉宾j:
封建形成的是封闭系统,是熵增的状态,是零和游戏模式,你有了我就没有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形成利益圈子。圈子就相当于一道利益固化的蕃篱。龙的儿子,虾兵蟹将的儿子各有其等级,是不能逾越的。人性是有私心的,人性的欲望就会占有剩余价值。如果环境导致只能多付出无法多占有,那肯定就不形成圈子利益最大化。
嘉宾w:
J老师的分享更深入的说到的圈子文化的由来,我理解在石器时代,人类最初的抱团生存就是多付出无法多占有,这种圈子是为了生存,人与人能够和谐相处。
嘉宾m:
个人认为要分清楚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说起。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是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耕文明除了带来稳定的收获和财富,造就了相对富裕而安逸的定居生活外,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形成人类聚族而居,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人类的聚族而居形成氏族,形成最初的家族文化,我觉得如果要追溯,这应该算是最初的圈子文化吧。最早的圈子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引领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渐被某些人利用,成为他们谋取个人利益、笼络人心的工具。圈子文化注定是不平等的,其中隐含了依附和被依附关系,正是这样的依附关系,造成圈子文化中的强权,势必就会形成最高决策者的决策无人监督,他们往往会因个人之私将大家出卖。《水浒传》中的梁山108将,便是这种圈子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们因义聚到一起,却在被大宋朝廷招安之后,各自离散,最后宋江成了这次招安的最大赢家。
点评:
以上嘉宾说得好,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起源于封闭的中国农耕文明,圈子文化注定是不平等的:强势阶层剥夺弱势群体;文化阶层依附于权势,鼓吹封建文化;弱势群体被洗脑,固化成封建意识;其中家族圈就是封建意识的残余。
嘉宾z1:
我生长的环境也有对圈子的体会,奶奶有6个孩子,姑姑家就很富裕,富裕的表哥表姐基本是不和我们走亲戚的,平时也是不来往的,很自然的就断开了,富裕的和富裕的走,条件差点的和差点的走,我偶尔也会两边走,但是会发现富裕的在一起基本都是谈生意,事业,谈对未来的发展。而条件差点的基本就是吃吃喝喝,打牌拉家常。
前天我把老师讲《道德经》的录音放给母亲听,她听了非常赞同老师讲的,特别是提到发红包,发得少别人当到不说背后说,以及走亲戚,小孩就看到大人吃吃喝喝,相互恭维,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母亲语重心长的说:就是啊!所以母亲也改变观念了,我们一致通过都不相互发红包。孩子重在平时激励,老人重在平时需求尽孝。
嘉宾m:
J老师说的很对,圈子文化是封闭系统,大家因利而聚,因利而散,看似有一个无形的场,但这个场不能聚气,是耗能大于聚能的,注定不会长久。
嘉宾p: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就是一个圈子,闭环的圈子封闭,内部相互维护,相互包庇,这就是腐败的基础与根源。这与中和思维提倡的遵道而行、唯道是从相违背,所以最终是熵增而衰。
传统的春节习俗今天您请我吃,明天我请您吃,从腊月尾吃到过大年,就是一种典型的圈子文化,铺张浪费,又伤害身体,还局限了眼界,的确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中庸班不少老师打破常规不落世俗,把春节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悟道修行补漏,做出了榜样,逆世潮流,引领世风,值得倡导。我虽然打住了红包,但仍有随波逐流,虽减少了无谓的同学战友聚会,但也免不了亲戚走动。的确这个圈子突破需要勇气和内力。向老师们学习。
点评:
赞!理论和实践的见地都有进步。
嘉宾j:
“零容忍”这部记录片我也看了的,有一个案例是贪污人建私家园林,这就是封建意识里等级的一个投射。皇帝的圆明园,大臣也喜欢建,但是规模肯定不能超过皇帝的。又比如编钟原本是乐器,演化为等级的界定。
封建意识形成的圈子文化把利益圈起来了,也把人套在了里面。“零容忍”里好几个案例就是为了儿子,弟弟,老婆等等,肥水不流外人田。
如何打破这个利益的藩篱呢?根本在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文化赋予特权的合理性。
“道德经”是不提倡“特权文化”的。提倡: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无为而无不为。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当统治者放下自己的需求,帮助百姓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统治者的丰功伟业也随之建立起来。只要统治者放下了自己的需求,就不需要滥用特权。
我们中和思维提倡的减少对世间的依赖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思路。
嘉宾m:
圈子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如果不想被圈子文化所缚,就要认清其实质。中和思维提倡“结伴不结盟”,提倡“情缘宜了,善缘广结”就是在教我们突破圈子文化。
嘉宾x1:
看到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就让我想到一位朋友,他曾经给我说过他要回到老家发展,因为他的资源、朋友都在老家,十年下来没有发展不说,还栽了大跟斗,把健康、家庭、事业三架马车都打倒了。从中我感受到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就是一种为着名和利的攀缘,一种依赖,小人行险以徼幸的思维模式。
前几天五位差不多大半年没见面的朋友一起聚了一下,大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语,相互谈了这大半年的一些收获、变化及一些教训,在这个开放系统中,听别人的故事,长自己的智慧。朋友T听了朋友H的故事后说:以前不知足,现在要知足;朋友X听了朋友H故事说:以前觉得自己是最苦最不幸的,原来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从他们的故事中悟到识人的重要性,看到每个人被情套在情中纠结太耗能,也看到朋友H合道的止损,但因不会识人而遭受到的损失,看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也都有每个人的漏,彼此互为镜子,相互促进。
点评:
赞!嘉宾x1的交流很有意义,有洞察、有提升,不同于很多人的人际交流。
嘉宾z1:
我记得刚结婚时,去先生家过年,先生父亲说从腊月开始吃亲戚到正月,我们也跟到去参与,至此以后若是过年回去,就一天到两天,不去参与其他的。因为这样太耗了,而且也不聚能。
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也是一种圈子文化,想着可以占便宜,自己可以在舒适区。
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肯定要突破,建立新的惟道是从的文化观念。先从自己做起,家庭开始践行。
嘉宾x2:
圈子文化也是因为道德演化的结果,由特权文化慢慢形成的,在一个圈子里大家可以互相帮忙,但是在名利的面前又很快会破解。以前在单位里就会看到平时关系很好,吃喝玩耍上下班都在一起的,有事情也会帮着演戏。但忽然某天就反目成仇,把以前内部的私话都拿来告发,这也是封建意识的延续。这让人之间都不敢说真话,就是一个圈子里的都是面和心不和。
嘉宾g:
我也有嘉宾w说的传统封建思想影响的攀缘毛病,也感觉现在大多数时间生活在被封建思想束缚的圈子里(比如讨好领导,过量准备团年饭,讨年年有余吉利),但这个圈子存在的同时,也有自上而下正在被倡导突破(如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守人民的心等)或原本就合天道的圈(比如一带一路的朋友圈)。
现实中需要多体悟琢磨识别哪些是进步聚能合道的圈子(比如中庸班自我革命修身调性,提高利益他人、社会能量的圈子),哪些是耗能被套的圈子(比如攀比吃喝玩乐的圈子)。学会勇于止损应对,托辞跳出耗能圈子,成长心智融入进步的聚能圈子。
嘉宾w:
我们在这个时代,信息的公开度越来越高,如何走出圈子文化,另辟蹊径改善自己的人生,我现在运用的是精力导向6:3:1。6份精力在工作上做好本职,3份精力坚持做自己的场域,这个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思路的转变,每天事情都多,没有精力关注圈子了。不受圈子的影响,少挂碍,做工作的过程也在关注修禀性,我在我们部门是唯一没有证书的人,领导还是希望我能继续干下去。
嘉宾x2:
圈子文化也有仁义的观念影响,大家“抱抱团”可以相互取暖,你为我效犬马之劳,我为你两肋插刀,不管公私的,然后化为江湖义气,哥们义气,最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或者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家庭也是一个小圈子,更多是为了“利益共享”。家里一个人受益,其他的人就会从中获得好处。这样的家庭是无法兴旺的。
只有激活每个人的活力,让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样的团队才能够兴旺发展。
嘉宾w:
是的,抱团取暖的思路,这个圈子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嘉宾m:
圈子文化一定是压制人的生命力的,在圈子当中为了平衡关系,势必会鼓励一方,打压另一方,这样的方式肯定会形成内耗,不利于长远和整体效益最大化。因此突破圈子文化,需要惟道是从,以出世心行入世事。
嘉宾j:
圈子文化的两大温床在发生变化:1.社会从物质导向转化为信息导向。物质可以独占,信息可以分享,只有在信息社会中,才能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所以,人类必将从争夺转向共赢。2.封闭系统转化为开放系统。在开放的世界大格局中强占的分配权和话语权,就意味着霸权。21世纪的中国越来越开放,霸权主义是中国努力反对的。建立命运共同体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
嘉宾w:
上次老师讲到:靠拉进来的场稳不起,因为他不关心道,关心的是个人的问题,这个场就是世俗的圈子吧。中和思维探索的结伴不结盟是以探索天道规律为导向,打造改善人生的命运共同体,合道者亲,众生平等,践行心态1.1:1。
嘉宾h1:
不论哪些单位,存在的各色圈子文化到今天都是封建意识的表现,圈子文化现在说到底就是利益团伙,我们单位有,大学里也有,圈子外的人想进去,难!圈子里面的,有些想出来,也难!现在的反腐,哪一次不是发现一个带出一窝,跟我一起到单位的同学就是栽在这上面了。利益团伙到利益大众的思维转变才能使大致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个人风气的转变。在实践中我还是继续以心态1.1:1修性补漏,跟随老师们悟道。
点评:
说得好,将圈子文化从现实到本质点得一针见血。
嘉宾g:
我下来好好领会老师们的分享,看看自己对圈子的认知是否有偏差,或者理解为“所谓圈子,即非圈子,是名圈子”,以不被圈子所圈所耗,随时关照自己是否合适。
主持人:
封建意识的圈子文化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说起。与西方开放的地中海文明不同,中国封闭的地域,形成古代社会农耕文明的发展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可以说是圈子文化的雏形,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但随着封建文化的建立,圈子文化逐渐被某些人利用,成为他们谋取个人利益、笼络人心的工具。圈子文化注定是不平等的,其中隐含了依附和被依附关系,造成圈子文化中的强势阶层,他们往往会因个人之私剥削、出卖、霸占弱势群体的利益。
圈子文化因为依附关系,还会衍生出奴才文化,欺上凌下,拉帮结派,仗势欺人,口是心非,文过饰非。因为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就会造成巨大的内耗,出现熵增,思想窒息,观念禁锢,封建社会就会从盛走衰,最终腐败挨打。
当前,中国面临恒古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世界面临恒古未有的时代更新。我们先从自己做起,清除自己封建意识的残余,突破圈子文化的藩篱,逐渐改善自己的人生,然后将自己的感悟向社会推广,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一分光和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