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131】:
您理解的“封建意识”是什么?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2年1月4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您理解的“封建意识”是什么?
马克垚说:如果认为封建是一种社会形态,是农民和地主对立的社会,那么它的普遍性就是没有疑问的,中国的封建时代历经秦至清末,封建意识是封建时代的文化表现,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今天,通过对“封建意识”的讨论,来帮助大家看清其本质,了解清其表现形式,放下对思维带来的影响,改善人生运作。欢迎大家一起讨论,通过您的分享,共同受益。
嘉宾x1:
我认为封建意识就是:我妈认为弟弟妹妹是我亲人,有困难一定要帮,不帮就是我的不对。慢慢形成毫无理由的习惯:帮就是应该,不帮就是不应该。在工作中要听领导的,领导怎么安排怎么做,没有按照领导安排的去做,这个员工就不是好员工类似现象。
嘉宾h:
我理解的封建意识是卡住我们手脚的思想束缚,修行路上第二大拦路虎。比如:捆绑在一起的亲情。我们都希望儿女孝顺,在自己需要儿女时能获得很好的照顾。养儿防老,人人都有老去的时候,因此希望通过孩子来保障自己的后半生。美好的愿望是这样,可是现实却很骨感。这次元旦节,抽空回农村老家,邻居家88岁的老人家,因生活自理能力变差,身体也出现各种毛病,几个儿女踢皮球,儿女不给看病,吃药,只管老人自然发展,内心盼望的却是包袱早些解脱。连续好几个邻居都是这种情况,我小时候,这些邻居都是当地有钱人家,给儿女最好的爱,办公司,修楼房,给钱支持。但是在孩子年长之后,在自己老去之后,却完全没有曾经想象的保障。
比如极高的君子道德标准:给长辈顶嘴就是大不孝,所以自己有时候忍不住跟长辈发生冲突,虽然当时把气发出去,但是事后自己心理会纠结,感觉自己像犯了罪的恶人一样,自己莫名的看不起自己。
MQ听到本班长说:不带红领巾,就不配当少先队员。老师说不带红领巾,就没有资格给门口保安叔叔敬礼,进教室和老师办公室都不是优秀少先队员。所以有次MQ红领巾找不到了,哭了1个多小时,四处找,恐惧、焦虑,自己不允许自己达不到标准。MQ委屈,惊慌失措,被死死困在封建意识牢笼里走不出来。
比如:我的封建意识还有懦弱胆小怕事。之前以为自己是在面对弱势群体时我天然强势;在面对强势群体时,我本能的懦弱。现在洞察自己发现,自己无论在面对强势和弱势群体,只要自己有求于人时,自己就本能的懦弱,通过讨好巴结以希望获得自己所求的东西。
最近在修自己时,洞察一次,用中和思维给自己洗脑一次,思维越洗越干净,越干净自己越自在和舒服。面对环境中的变局,自己内心慢慢开始定住了,心也不慌了,变局慢慢的成了常态,心稳住,办法就自然出来了。
点评:
探讨“封建意识”需先精准动念,否则说了半天,自己还是会被自己束缚住。请仔细琢磨下面那句话:“把思想的对错交给权力评判”,推而广之,把行为、生活、人生都交给权威、强势、长辈、大人掌控,都是封建意识。
嘉宾w:
讨论“封建意识”,先说说其成因。刘亚洲在《精神一变天地宽》一文中说到:中华文明的青春期在先秦。那时候,男人特别阳刚,女人特别妩媚。百家争鸣,思想茂盛。不料,一个叫嬴政的男人毅然斩断了中华文化的脐带,于是他以后的男人们都渐渐雌化了。秦代留给我们最坏的遗产是,把思想的对错交给权力评判。汉武帝走得更远;他真的把一个最优秀的中国男人阉割了。自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伦理道德、仁义礼仪,人的思想全部禁锢在一个儒字上面,只知道伦理道德、仁义礼仪,人关注在学而优则仕。至明清时情况更为恶化。
嘉宾s:
我感觉封建意识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1、家长对孩子的控制,2、过年过节必须回家,3、过年走亲戚。昨天和孩子爸爸讨论,孩子爸爸仍然说,走亲戚是他们的习俗。他们家是浙江江山的,正月初二一定要外甥走舅。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正月初二走舅。最开始我是反抗,他们都会骂我,特别是孩子爸爸情绪很激动。他觉得我无法理解。到现在,由于我长期的反抗,我现在是可以不去的。他们也不要求我了。但是他们还是会正常的走亲戚。他们觉得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和习俗没有关系的一个人。后来我感觉到,好像也不太好。关系是对立的。现在,我平时在他们家里人那里,尽量多积德,观察他们平时有什么需求,他们做不到而我又能搞定,我就去做。这样一来,自然化解了我们之间的紧张气氛。今年感觉好了很多。我不走亲戚他们觉得是正常的了。
点评:
这里又有一个新意:“把生活的对错交给习俗评判”。一群可怜虫亲戚。
嘉宾y:
我认为封建意识是:妈妈说:小时候奶奶说我妈妈生我是个女儿,大伯家生了个儿子,奶奶对待两个媳妇态度不太一样。从小妈妈教我一定要争气。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就不像个女孩子,家里做农活大人男孩子能做的有些事基本都能做。妈妈的一句争口气,我感觉自己被争这口气心里背负着压力而活。
点评:
“争口气”是为自己活,你可以“把人生交给奶奶主宰”,典型的糊涂虫!
嘉宾f:
各位老师好,我最近也发现在觉察自己的封建意识,并清除封建意识的过程是非常的难,而且还会反复。通过近期在家封建意识想控盘的反复,发现自己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就退缩,不敢得罪。退下来后这个气是不顺的,就想找另外一个地方去控盘,比如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就想去控盘。
近期由于自己的封建意识,在执行一个项目的时候和社区领导交流时一味的妥协退让,因为这个领导又是新上任,很多地方不懂,他也是封建意识的操作模式,所以和我们执行项目的理念有一些不一致,我由于不敢得罪,也不能冲气以为和,就是一种妥协退让讨好的模式,导致自己很被动。加之这个项目社区领导提出的一些新条件又不是我们擅长的,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感觉很有无力感。
由于在工作上感觉无力和不能控盘,结果我又走会在家想去控盘的老路,比如想去控制和干涉孩子,最后弄得几头不爽。静下来梳理才发现这就是我身上封建意识的根源导致的。
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去接一个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的项目,还是因为封建意识和自己的禀性,一是想去巴结和讨好,一是禀性中的好胜心打着学习的旗号去证明自己,证明我们团队也可以把不擅长的硬件做好。
针对这次这个项目踩的坑也有一些收获,因为我发现这也是一个自己觉察并打破封建意识的过程。以前我是依赖团队中的其他老师去和社区领导博弈,我就躲在后面附和,所以一直没栽过大跟斗,自己的印象也不够深。后面下定决心要摆脱对其他伙伴的依赖,自己成长,所以这个项目我和社区的交流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就跑起去和社区交流了。结果一上场就被对方一步一步的带走。当碰壁后就静下心来梳理,发现自己身上的封建意识给自己带来的教训竟然是如此之大,也让自己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嘉宾w:
“畏大人”是我思维模式的表现,一是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二是源于社会的观念,我的思维模式是对大人的妥协和攀援。母亲接受的教育传递的思想:棍棒教育,哥哥让妹妹,长兄为父的男尊女卑思想,一家人的捆绑没有边界,多少年的相互伤害模式就在亲人之间。
我也受这种思维模式影响,工作上和前一任搭档,强势的搭档,我采用妥协也是源于畏大人,到了一个点爆发的委屈,很耗自己的生命。现在我探索冲气,通心,见性,明因果。效果很好。“畏大人”和攀援是紧密相关的,放下封建意识就要打破攀援的思维。
嘉宾x2: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的封建意识:只要是一家人,您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您的。有一次先生的朋友跟我说,L老师现在虽然工资低,他以后退休了,工资高,你们退休后的日子还是好过的。当时听了心里真的还美滋滋的,幻想着以后的好日子。当天晚些时候突然觉察到好像不太对劲,先生的退休金再高是他的,我的退休金虽然低,但是吃稀饭还是可以的。马上跟先生把这个边界理清楚了,我不会依赖他的退休金,当时他还不太有感觉,而且不太理解。
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先生在我们公司买了几盒礼品送他的朋友,但是以我的名义送出去的,当时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他的一个朋友收到礼品后给我打电话,感谢我送他的礼物,我告诉他是先生买来送的,对方很自然的说反正你们是一家人,你的就是他的他的就是你的。周末,我跟先生讨论:为什么以我的名义送礼?我又把当时听到他退休金高的那个事情的心路历程告诉他,并且再次明确以后不会依赖他的退休金。引导先生结合退休金去反思为什么以我的名义去送礼,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打猫心肠。
嘉宾w:
X2老师生活中处处都能精准动念,值得大家效法!封建意识会形成依赖的绑架,减少对世间的依赖,减的越多,活的越自在。
嘉宾x2:
是的,只有减少依赖,才能活得自在。我以前也封建思想严重,很想依赖,认为男人就该挣钱养家,现实与想象相差很远,就自己去拼,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慢慢明了一些因果,只有把自己活出来,同时调整自己控盘思路,只谈自己的感受,边界划清,不去干预家人,从需求上下功夫,相对比以前轻松自在些了。
嘉宾m:
我认为“封建意识”是社会进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在封建社会时期被封建君主利用并得以加强,逐渐成为统治者控制劳苦大众的工具。由于认知的局限,人们被动接受并逐渐被封建意识同化,最后演化成为社会文化中的集体意识,人们的思想被束缚,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失去了生长的根基,导致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被列强侵略。当前我们虽然已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但是一些封建残余依然存在,比如,男尊女卑、听话、服从等等,这些依然是束缚社会发展的原因。
点评:
“封建意识”是“君子三畏”为统治者控制劳苦大众提供的“圣人言”。前面大家的探讨还局限在家庭,其实“封建意识”在思想文化、教育学术、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中广泛存在,依然是束缚社会发展的原因,是腐败的根源。
嘉宾g:
我理解的封建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就是畏大人、畏圣人言。领导说,要做这事,又要干那事,要不就说您境界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帽子扣的很大)。
在生活中的道德说教:要做好人,与人为善,与人无争。一旦与人发生争执,对方就拿这个来压您。做好人,这个事情自己可以顺手帮一下,但对方不感恩,只是觉得您这人不错。主要原因还是不在别人需求点上。很多时候,我都是这种为人处事的模式。现在我有这方面的意识,逐步调整自己洞察他人需求了。
我活在标准里面,特别是道德标准和职业标准把我束缚得死死的。他们都有道理让您无法反驳,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不做显得另类。同时标准又很高很完美,按照标准的确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执行标准的人,难免不出问题。活在压抑、焦虑、纠结冲突中。这各种现象都体现了封建意识在当下的影响。
点评:
赞!如何化解?
嘉宾c:
我的体会是“封建意识”有意无意的控制人,把人框着行一己之私,不利于每个个体发挥自身价值,生命力得不到绽放有些是“起义”,有些是“枯萎”。
点评:
赞!继续努力。
嘉宾z1:
封建意识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稳固而建立道德观,形成当权者的获得利益理所当然,由下至上的遵从,由上至下的等级尊卑,以此道德观来约束禁锢人们的思想,科举制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成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从而思想也被牢牢禁锢,丢失了道法自然的精神。比如人身依附观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唯命是从(君子三畏)、任人唯亲(人情,亲情,拉帮结派)、家长制(把孩子亲人当私有财产,重男轻女)、特权思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
比如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鼓吹高考状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也是封建意识,德智分离的结果必然导致后续演化耗能模式。孩子缺乏全面成长,心智不成熟。
点评:
大家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论述,没有悟道后的融会贯通,说不到这种深度。
嘉宾m:
“封建意识”在子女教育中的表现就是“把孩子当私有财产”,控制孩子的独立意识,培养顺从、听话的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就是家人间的边界意识不清晰,糨糊逻辑。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惟领导是从,缘上凌下,失去自己的独立意识。
嘉宾w:
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优良作风就是对封建意识的彻底打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当下的工作、家庭建设,三大作风同样有效,我们家的每周通心会就是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
点评:
赞!“三大优良作风就是对封建意识的彻底打破”。
嘉宾m:
要想摆脱“封建意识”对我们的束缚,最好的办法是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一切按照规律去做。
嘉宾z1:
我原来有个技术,有个亲戚就叫我教他,我没有教,他就说:还亲戚,连个技术都不教,连他家人也背地里说我不近人情。他们就认为是该的,慢慢的我就疏远他们。合道者亲,背道者疏。
嘉宾h:
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其起止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封建”一辞,最早见于春秋时富辰之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封”之本义起始于“丰”字,在殷墟甲骨文与金文中,其字形状如“植树于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建”乃由“封”而来,“建”字可见于金文,指“建国立法”;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嘉宾x3:
我体会“封建意识”是几千年来统治者为了自己利益,方便控制管理,已经深入中国人心。中国人最讲的就是人情,因为人情可以把所有人都梱绑在一起,没有谁能够摆脱得了。特别在家里,一个“孝”字,把人绑得牢牢的,自身的活力被压制得无力生发。
嘉宾r:
我之前就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意识,只是发现自己在原生家庭里,活得累,憋屈,想反抗却没有这个能力,也看不惯亲戚朋友的虚伪,以及找父母谈工作时有些人的阿谀奉承的嘴脸。感叹这就是人生吗?没有答案,所以有时候看不惯,在家庭里只有当哑巴。意识层面上就认为这种社会现象就是这样的,根本没有想到这就是封建意识。就像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属于正常现象,后来学习了中和思维养生,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不生病才正常。这段时间学习以后才知道现象背后就是封建意识在作怪,现在我跳出这个场域,作为旁观者,观察周围的现象,明了,自己轻松了很多,不是被别人控制,而是按照道法自然规律去践行,改变不了其他人,先把自己身上封建意识一点点去除掉。
点评:
赞!惟道是从“改变不了其他人,先把自己身上的封建意识一点点去除掉”。
嘉宾w:
我体会,封建意识是熵增模式,耗能大。
嘉宾f: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清除封建意识的残余。封建意识的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控盘模式,而现在提出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党委领导,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模式。
只有打破了封建意识,广大人民群众才有自主意识、有机会充分参与。比如我在社区中,很多居民目前还是一种等靠要的模式,觉得很多公共事务与自己无关,听领导安排就行了,而社区希望的是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进来。
我们的团队的优势就是逐步培养居民参与意识,所以这方面也一直是得到了社区的认可。但是这个过程真的很漫长,需要慢慢的浸泡。而这种漫长的过程又和社区希望尽快出行政效益的目标好像又有点不匹配。
点评:
赞!“只有打破了封建意识,广大人民群众才有自主意识”。
嘉宾w:
酒桌文化是封建意识最明显夸张的体现,位置怎么坐,酒怎么喝,菜怎么摆。围绕的都是封建意识的“位”,这个“位”的思路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如:媳妇熬成婆。
我们常常说到心态低位,往往理解为客气。低位是放低自我,最近我在一件小事洞察自己在“位”思路的漏。有天公干我在开车,坐后排的领导接到电话叫返回单位,领导刚说完,坐旁边的年轻人就给我指了一个拐弯路口,说:走这边。我当时一下不爽,年轻人指挥我,没有拐弯,仍然顺着二环路走,走了一段,我一下子意识自己高位的思路,就是落在“位”上。一通百通,把多年思路的误区都串起了,跟着就主动和年轻人说,你说的是对的,在前面那个路口拐弯,近多了。念一变,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和我拉近了。
嘉宾u:
封建意思是牢笼,例如:统治者想统治80%的老百姓,他们就会雇用10%的文人,教老百姓传统观念,好被10%的统治者统一管理。
嘉宾i:
我母亲今年八十五岁,由于我们弟兄姊妹都有自己的事,不能长期陪伴她。平时,她经常一个人买菜,做饭。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前几天神经痛的毛病又犯了就每天给我们兄妹几个打电话,希望我们多去陪她。说养我们长大就是希望老有所依。当然我们也会轮流去陪她一下。当要离开时,能感受到她的不舍。没去陪伴她,就变成了不孝。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封建意识。对家人的一种依赖,这种依赖也传递到我身上,当自己做错事时,希望得到家人的帮助,把家人的帮助当成了一种应该。
嘉宾z1:
前几天和一个亲戚一路,他说别人的亲戚走出来了就带着整个家族的人都出来,好好哦!潜意识有靠的思想意识,就像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家庭里小的弟弟妹妹就该靠姐姐哥哥。生病靠医生,学习靠老师,生活靠父母,最后什么也靠不了,只能靠自己。
嘉宾x3:
我在家里是弱势,无力反抗就会选择依靠强者,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会选择忍耐。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对他人都是顺从,结果是压抑了自己,身体越来越弱。反省这样的思维模式,是因为自己对世间有太多的依赖,希望用简单的方式得到最大的利益。周日的中庸课讲到“尽量减少世间的依赖”,特别有触动。我就是依赖太多,又害怕畏惧破冰,所以已经形成了习惯,对别人的无理要求非常麻木,并且视为正常。就象在家里吃饭,吃什么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不让我做就好。这段时间,因为孩子的需求,我才开始思考,慢慢与家人商量,试着也开始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如果自己有事,就不麻烦家人做饭,而自己在外吃点就好。孩子也开始学习自己炒菜做饭,我们俩个的动力也就激活了。这两年学习中和思维的收获,就是先让自己自立起来。
点评:
赞!“尽量减少对世间的依赖”。
嘉宾a:
封建意识就是闭关保守,统治者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让人们服从特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常见的比如女人裹小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封建的等级制度、门当户对等等一些俗成,是唯"命"、唯上、唯习俗是从,非唯道是从。并且一些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面,比如我们的人情世故和礼尚往来,大多为耗能模式。中和思维提倡减少对世间依赖、情缘宜了,善缘广结,需要不断尝试把握度,变耗能为聚能。一般我们不易觉察,总想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计成本就会被自己的观念套,不易解,还可能乐在其中……
嘉宾f:
所以就导致了项目实施的被动,后面探索出来,在做项目的时候也是需要精力导向的。最近启动了项目之外的学习,每月免费在居民中做两次中和思维养生,通过这种免费的活动,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中和思维,还可以与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提升智慧,比如有的居民骨干参加我们的学习后,在是人心人性,带领团队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嘉宾w:
A老师,我有一个体会,情缘了,该还的还;如果情执不打破,思路还在人情世故中打旋旋。
点评:
赞!点得好,三大作风发挥得好。
嘉宾w:
X3老师,在书院看到了您的自信、自立。
嘉宾f:
我的依赖心也特别强这也是封建意识。
嘉宾a:
是的,曾经觉得我们国家的习俗是重人情,甚至几代同堂,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对和不对,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只要按照心态1.1:1去做,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不依赖他人的思路去做,这个家庭就会很和谐。并且越来越兴旺。因为各自都为自己活,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又善巧方便的帮助他人。
嘉宾x3:
A老师,人情关会把每个人的责任混在一起,比如孩子的事也是父母的事。
点评:
为什么又有人针对性提到人情?
嘉宾a:
是的,x3老师。我们有意无意地还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也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嘉宾x3:
这次书院活动前我邀请f老师和wr老师一起参加活动,我心里是希望wr分享,因为无法与wr联系(学校不允许带手机),我只给f老师说了一声,f老师也回复要先与wr商量。在与f老师沟通时,我只说到了请f老师分享,没有说也要请wr分享,我自以为f老师能够理解我的意思,后来f老师报名时,我也没有确认wr是否要分享。结果,请wr来分享学习中和思维的体会时,wr老师说没有准备,也没有人告诉她这个活动,就拒绝了。反思这是我原有的封建意识,我把孩子的事和妈妈的事混淆在一起了,自认为孩子的事妈妈可以作主,妈妈可以代替孩子作决定。
主持人:
其实我们的人生遇到的坎坷,根源都来自封建意识。只是我们平时不会往那边想,今天通过大家的交流,帮助打开了思路,观到了误区。
2022年1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