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130】:
好家风建设之(十五):
家庭成员如何建立边界?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1年12月28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好家风建设之(十五):家庭成员如何建立边界?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有边界的,身体的边界是物理性边界,可以清晰判断,不会越界。内心的活动是心理的边界,选择自己感知世界的角度和自由,心理边界看不见摸不着,却不易清晰的分辨,常人常常越界影响他人却不自知。还有就是责任的边界,常常因为含混不清引发对立。看不见的边界是常人容易忽略的,在家庭里面尤为明显。今天,我们以家风建设为话题,来讨论家庭成员如何建立边界?通过您的分享,帮助更多家庭走出困境,建设和谐好家风。
嘉宾w:
我也在思考边界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尚书》记载,夏启出征前,要求部下服从命令,否则就会“罪人以族”。到了商鞅变法,秦国还有诛三族,甚至诛七族。这就是“连坐”的由来,连坐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结束而废止。因为文化里面的捆绑,共同荣辱,东方文化“家或者家族”的家长权威很强大,社会资源都掌握在家长手上,没有人会去说建立家庭边界,《家春秋》一书对东方家庭文化的描写入木三分。
西方地缘的开放性,很早进入海上贸易,大海显然是年轻人的天下。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把西方民主制度的产生直接归因于儿子对父亲的反抗。血缘纽带不断松弛,父权不断弱化,成年人以平等的方式组成社会,从而创造出了希腊的民主城邦。
点评:
传统文化有一句流行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因此龙王的后代才是龙子龙孙,龟丞相的儿子只能是龟儿子,虾兵虾将的儿子就是虾子。封建意识不除,中华民族就难以实现伟大复兴。所以建立边界意识很重要。
嘉宾a:
我理解的边界表现在家庭生活当中,就是家长的控制欲,阻碍了孩子的自主、创造性。什么事情该家长负责、什么事情该孩子负责,什么事情该自己负责、什么事情是他人的事情,干涉过多属于超出了边界。一点儿也不管(不会或没有觉察他人需求的意识)任其放纵,也是不负责任,没有把握好边界。
嘉宾w:
R老师从家长的思路说到教育偏差的成因。
嘉宾a:
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站到沙堆里面都不敢用手去摸沙(脏),后来我示范给他说脏了可以洗,先玩,他才敢光脚和用手去触摸沙土。有一次我出差,长辈帮着带了几天的孩子,我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换班了。因此我跟长辈产生了矛盾,长辈还很委屈的到亲戚那儿去诉苦:说是怕孩子受欺负去找了园长,把孩子的班换了,亲戚也说长辈做得不对,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之后,我征求了孩子的意见,他不愿换班,我又去协调园长、老师换了回来,非常尴尬。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刚生了小孩,前段时间我去看她,她家的成员关系也比较复杂、条件也很好。她就先约法三章,孩子的事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先跟她沟通,她统一对外。我觉得这个做法挺好的。
嘉宾b:
我对边界目前的体验是,以前学了就想赶紧回去划边界,结果每次都闹的不愉快,先生也明确说:不喜欢我把一切都分得清清楚楚。后来彭老师指出我是欠了先生账的,先还账,先把自己的1.1做够。现在慢慢去在先生哪儿积德,先还账。
嘉宾z1:
各位老师好!我觉得先要理清楚家庭成员为何要建立边界?建立边界既是各人为各人因果负责,又是命运共同体,让家庭成员共同兴旺,形成自组织负熵!所以在大家认同的情况下要把各自的责任“1”划出来,在“1”的基础上心态1.1:1,对方不怨。
点评:
“学了边界就划边界”是硬伤,所谓边界指边界意识,即“各人为各人因果负责,又是命运共同体,先明确各自的责任“1”,在“1”的基础上心态1.1:1,使对方不怨,形成兴旺的自组织”。所谓“1”是双方需要协调的问题。
嘉宾a:
Z1老师说得对,看似都是为孩子好,所以会觉得委屈,互相抱怨。有边界意识、理清了思路就不会出偏差。
嘉宾w:
几年前,家庭关系非常糟糕,最初我的调整就是妥协,怕家人不安逸,就往后退,结果做了不少也没有积到德,自己还堵,边界不清,这是“忍”的阶段。心态1.1:1从自己思维模式来琢磨,畏大人,就去突破,不讨好又不对立,怎么解决,探索冲气以为和,慢慢建立边界,这就要修自己境界和格局,看得惯,这是到了“容”的阶段。用能量的眼光看家风建设,破自己的执念,这是我要努力修的地方,打造命运共同体,共同兴旺。这也许就是“化”的阶段吧。
嘉宾z1:
我18岁就工作了,再没有用过家里1分钱,实在需要也是借,一有了马上就还。后来我结婚时妈妈说:我们各自管好各自的家,都不给对方添麻烦。再后来生小孩,工作忙妈妈也会主动帮忙,但是这就是恩情了,格外感谢。后来打算生二胎,妈妈说:我劝你不要生二胎,我话先说前面,我不能帮你带。因为有时候有事会耽误接二胎放学,偶尔会请妈妈帮忙接一下孩子,妈妈还是挺乐意,我就欠妈妈的恩情,回去看妈妈时我也会买她需要的物资米油类的生活品。
我通过我的生活案例感受到,划了边界,自己知道没有人会给你兜底,一切只有靠自己,虽然起点低,但是自己会去努力,而且妈妈的责任是尽到了的,在我有需求的时候,妈妈也给予帮助,所以我对妈妈就很感恩。
点评:
现在提倡“爱的教育”,孩子从小爱到大,有几个知道感恩的?谁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盲目模仿西方教育,“东施效颦”变成包办。西方教育边界意识很清晰,所以不会溺爱孩子。家长也有边界意识,老了不会拖累孩子。
嘉宾a:
妈妈很合道。世俗观可能会抱怨妈妈怎么不帮你。现在北漂的老人还是比较多,就是为了去帮着带孙,真是无私付出,且无偿,还乐在其中,苦不堪言啊。
嘉宾e:
关于家庭成员边界的建立我实践的过程中有以下一些感悟:首先是自己想明白为什么要建立边界,目的是要让整体和长远效益更好,让家庭这个命运共同体更兴旺,如果没有站在这个基础就很容易犯个人主义的毛病。二是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状况和大家的需求;三是自己要以心态1.1:1的应对;四是边界外要看得惯;五是根据效果沟通调整;
比如家里做饭的问题:中午我上班在单位吃,早餐和晚餐在家;夫人早餐晚餐在家里,中午不一定。最先开始建立边界时我就犯了毛病,因为自己早上和晚上都是喝些汤汤水水,就觉得反正自己不吃,做饭的问题就完全不管,很明显这样操作下来,夫人很有怨气,因为她和孩子都要吃,就算不考虑她也要考虑孩子,这样明显没有做好心态1.1:1,后来根据两个人实际的工作情况,商量了一个方案,早上的饭由我来做,吃什么家庭成员轮流提需求。晚饭由夫人做,吃什么她们母女二人决定。因为夫人站久了腰痛,故所有的碗都由我来洗。
这样操作有半年了,有蛮多感受:因为大家提前商量好,各自做好各自本份,没有什么怨言,在边界的基础上,很多以前扯不清的事都变成可以主动相互理解积德的事了;以前夫人老是买很多菜最后又烂掉我很是看不惯,吵了不少架,现在边界之外的,对方需要,我善意提醒以下,对方不需要就闭嘴,各人因果各人担;早上我不超过八点要出门,故商量好七点半早饭上桌子,她们自己要睡懒觉饭凉了我不负责,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争吵;通过减少对吃的讲究,我节约了很多以前花在买菜做饭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一家人借着吃饭的这个问题也一起成长,比如都在每天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少耗能多聚能,比如擦了嘴的纸又可以拿来擦筷子和碗上的油,这样更容易清洗…
点评:
赞!
嘉宾o:
边界不清不楚是我的性格漏洞,让我走了很大的弯路。只要是家里的事,团队的事,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我都回全力以赴。像老母鸡一样,把自己累得够呛,以前以此为乐!现在中年了,精力不够了,遇到了问题才来反省!一直在试着修正。对所有人都付出了真心,可做得多,错得多。每次在划清边界后,可在事前总会自己首先打破。
嘉宾x1:
其实家庭成员里,有孩子,自己的父母,另一半,另一半的父母等,对下或对另一半容易控盘,对上容易被控盘。我现在探索的是对上或对另一半,先还账先不结怨,还的过程中慢慢通过特别小特别小的事来理边界,还的越多,边界慢慢就会越清晰,这个过程对方会有小的不舒服,但能接受。对我而言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之前在家里的思路是公司+雇员,现在慢慢往平台+个人方向靠。
点评:
所谓“公司+雇员”就是家里有个控盘的人,无论愿不愿意,其他人都得服从,用“爱你没商量”绑架人。所谓“平台+个人”就是家里谁合道听谁的,达不成一致意见时,运用边界意识处理。“平台+个人”家中合道的人最受益。
嘉宾o:
X1老师的思路,家庭的公司+雇员向平台+个人转变很受启发。
嘉宾j:
最近指导的一对夫妻,先是妻子依赖先生,实质是说得好听叫依赖,说得直白点叫不负责任,叫推卸责任。先生喜欢揽权,自然把妻子的因果背到起了。结果又背不动,背不起。这种模式走下去是什么结果?只能自己选择。人就是这样,稍微好了一点点,又想呆在舒适区,又开始打妄想。这种我是惹不起的。我个人也只能是把自己先活出来。这也算是一种边界吧。
嘉宾o:
划清边界也是帮助对方成长。
嘉宾z1:
我觉得我没有这种世俗观会抱怨妈妈,因为我小的时候也是妈妈自己带的,就觉得很正常。而且我奶奶在自立方面也给我们做了榜样,她活到90多岁,依然自己独立生活,做到了70能登山80能跑步90能自理。我们家里现在也是划边界,各自对自己人生负责。比如做饭,洗碗,倒垃圾,卫生区域。以及父母该对孩子尽到的责任。都在家庭民主生活会说得清清楚楚。
嘉宾a:
我说的那种世俗观实际上是不明因果的。只有各负其责孩子才能够成长,包括一些成年人也是,巨婴就是家长包干太多产生的。Z1老师,向你学习哈。
嘉宾z1:
是的,我爸爸就属于这种,奶奶兜底太多,所以好吃懒做,不负责任,有句话说农民爱幺儿。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就不好改了,现在都改不到。
嘉宾y:
我对家庭成员为何要建立边界的体会:首先要做到亲亲不怨。之前我打着学习的旗号提升自己,自己提升后家里会更好。结果有一天先生跟我冲气说我看您天天学习,没见你学到啥没见你变化,说我很自私。我一下懵了。因为自己上课,没有与家人做到心态1.1:1。意识到自己的漏。后来慢慢调整,比如我周天要上课,我的职责周五周六要做的陪伴孩子,孩子住校,一周回来一次。与先生商量安排时间。还有周末在家做饭,之前是我一条龙做,现在分工明确买菜,做饭,洗碗一家三口轮流。原来不喜欢做饭的先生,现在学习做菜,而且做的比我做的好吃。
嘉宾o:
必须先要自己活出来!划清边界,从小事上双方互不相欠,取得一个个的小成功,建立起自付因果的自信,重要的一步是看得惯放得下!
嘉宾j:
主动发力,老是想去激励这个激励那个,入世心行出世事,自然就会忽略边界,别人又没有真心需求,还要埋怨对方没有上进心。哪个都有成就自己的愿望,关键是对方的内动力起来了吗?没起来去推就会过界。
因人因事因时,哪个方面没有考虑到效果都会受影响。行出来的才是道,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还是一竿子插到底,自己过经过脉的全过程走一遍,走出来了才知道每个环节的边界在哪里。而且边界也不是硬的,是随时会不同的,要抓住魂,而不是术。
我以前的边界会你打了我一拳,我肯定要还你一拳。现在不了,会用能量的视角看世界,边界是聚能还是耗能。
点评:
修性补漏的前提就是能反省自己的漏,改命需要修禀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功夫。
嘉宾w:
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一方面是家长式的干预,另一方面是对独立生活、独立思想、独立情感新模式的渴望,夫妻间、父母和子女间在这种交汇下的冲突,离婚率攀升、孩子叛逆等等。我们家这种对立比较激烈,我18岁就离开家,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再回到父母身边面对干预就受不了,我到了30岁还把叛逆给补上。妹妹一直跟在父母身边,依赖性强。
O老师,上次J老师分享对同情心和慈悲心的运用心得,对于建立边界,还要看得惯,有帮助。
嘉宾o:
W老师,是的。现在的调整思路是:以前我关注在细节,所以对哪个都不放心!现在我会抓住大方向让其不能有偏差。细节上会放手,对方有需求才伸手!
嘉宾x2:
以前都是浆糊逻辑,家庭内耗互耗严重,家庭场域商增。现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边界的益处,首先明确每个人的“1”,对于一直是控盘思维的我,可以约束提醒我不越位,不包办,不兜底,不去控制和压抑家庭成员。划分边界后,家庭成员慢慢明白没有可依赖的了,没人兜底没有救世主,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有靠自己,开始自己去承担自己的因果,开始一些真正的反思,内动力与生命力开始生发,以前都是被动的。修性补漏是长期的过程,光有边界太认真又会导致死板,怎么样心态1.1:1还需反复体会运用。民主生活会上,其他老师主持,还是忍不住要干预,控盘一出现,能量就漏了。边界划分加用能量演化来体会,守住自己的边界,该闭嘴时闭紧嘴。
嘉宾w:
和父母建立边界,和孩子能够建立吗?和配偶呢?实际都是对思维模式和境界的考量。去年年会的开幕词,我写好后想请老师给把把脉,老师给修改后返回给我,后来老师见面就提示我,原话我不记得了,意思是越界了。老师这种方式我体会的,建立边界对自己而言是心智成长的表现,首先是修自己减少对世间的依赖,其次是明晰责任,写这篇稿是我的责任,老师在帮助对方解决问题中建立边界,软边界是在积德中建立的,效果好。第三是厘清因果,不明因果常落入同情心,在亲人身上就是干预,大家都会耗,这是我要努力修的地方。
嘉宾z1:
因为我们有家人的观念,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多付出是正常,索取的也如此。所以越是家人越不好积德,而边界是尽责,多付出0.1是积德,对方心里有数。因此我们自己也不会过多的耗能,在自己修性补漏的路上可以更畅通的前行,避免阻碍。
嘉宾y:
洞察家人的需求,并在家人那里积德,上周周五孩子打电话问要去学校接他吗?因为孩子每周周五放学自己坐地铁回家,洞察了孩子的需求,这周他有需求想我们去接他。晚上我调整思路,去学校接他,先生因为上班接不了,也希望我安排时间去接孩子。满足了家人的需求,我晚上上课,一家人各行其责。
嘉宾w:
和家人建立边界意识后就是省力模式。女儿给奶奶买了一个礼品,昨天和我见面让我带给奶奶,我说:可以带,但你和奶奶说了没有,说了就带。女儿不解,她的意识里,一家人,你直接带回去给她就可以了。我说,不说清楚,我有可能背锅。我推演母亲在没有沟通前收到东西会问什么,而我又答不上来,母亲不相信我会答不上来,自然引起不爽。女儿和奶奶沟通后,我就说,这个时候带回去,在双方都可以积德了。结果效果很好,我把结果反馈给女儿。
嘉宾x3:
家里人常常认为帮忙是应该的,不帮反而是不符合情理。这是我们的文化,也是被“情”给套住了。慢慢演化成帮助了对方,如果对方没有反馈,或回馈不满意,自己就有情绪,反过来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常常是得不赏失。
学习中和思维后,开始慢慢调整,先划清责任。昨晚孩子不小心将我杯子的水打倒了,她反怪我没把水杯盖子盖好。我没与她争执,只是让她赶紧将桌上的水擦干净,因为桌上有电脑,她又去把电脑用吹风吹干。过来时说帮我把电脑吹干了,我说这句话不清楚,是您把水打倒了的原因哈,这不能说是帮我,这是责任不清,她才承认了。
嘉宾r:
在中国家庭,一直都存在这个现象: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不清晰,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以前母亲的观念中就是你是我女儿,你得听话,我比你吃的盐多,我懂得比你多,其实背后的话就是我比你强,我要控制你。因此这几十年来在原生家庭中日子不好过,现在看来就是封建意识在作怪,这是打着“孝在吃人”。现在我明白这个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造成的,我就不陪母亲玩这些吃人的把戏,跳出这个封建意识的漩涡中,在中和思维团队中,吸收苍天之气,把自己身上残留的封建印记,能出一点是一点,以后会坚决去除干净。
点评:
大多数嘉宾都是就事论事,R老师上升到封建意识的角度,这样就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起到启迪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先驱者推翻了三座大山,但是封建残余仍阻碍着民族的复兴。
嘉宾t:
个人认为“划边界”也可以说成“受益的再分配"。最好是提前做到诸父昆弟不怨。
嘉宾w:
R老师,太棒了。
嘉宾p:
我觉得为什么划边界,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特别是对孩子,全包是剥夺孩子成长权力与空间,放任是对孩子引导责任的失职。夫妻也不能搞浆糊逻辑一团和气,不然容易搞成占有的永远占有,付出的永远付出,最终因失去平衡而生怨、累病。这些年学了中和思维有了边界意识,比如家里经济,以前就是“一家人嘛分那么清见外”,操作上收入放一起,各人要用各人拿,说一声就是,结果因为是公款,对大手大脚一方,阴到说不出生闷气,表面和谐暗里不舒服,现在分工负责,夫人管买菜等日常生活,我管水电气、物管、电视网络等费用,还有汽车日常费用,人来客往各自管各自一方,这样一划分,边界出来了,公平合理,这是1,有时给对方买点生日礼物,请下馆子,这是0.1,挺好的,彼此都高兴。卫生方面,夫人管抹屋,我管拖地,忙完了再帮她抹一间屋……这样皆大欢喜。家里生态环境随之变好,她喜欢上老年大学,我帮她买葫芦丝,我喜欢中庸课,她也逐渐支持了。边界意思让我们彼此轻松。
主持人:
讨论的时间到了,今天是2021年的收官之作,谢谢大家一年的参与互动,谢谢大家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共同在中和思维的学习运用中成长。
2021年12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