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关键词:系统 系统排列 心灵成长 心理咨询 心理学 团体辅导 家族排列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内训
  最新课程
  《破译家族密码》文章学习
  《探索癌症背后的隐藏动力》
  《情绪调节技巧》
  沙龙暂停通知
  《引导家长和孩子做好情绪管理》第…
  个案处理:《揭示家庭隐藏动力,重建…
  推荐阅读
  爸爸生病的原因
  如何成为一个温柔智慧的女人
  如何不厌学?
  吟唱舞动迎中秋——心桥沙龙小记
  为什么我不想谈恋爱?
  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探索
  中和思维
  如何守住初心?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十):如何引…
  经营健康之(四):如何提升免疫力?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可持续能量账户?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二十一):如何理…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九):如何减…
  家庭排列
  去伪存真
  家族系统排列常用心灵对话关键语句
  家庭系统排列的基本概念
  激流暗涌:浅谈系统排列的风险(最新…
  家族系统排列在墨西哥和中美洲
  大乘佛教与系统排列臆谈(系列原创专…
  个案分析
  力量和爱一起回来了
  爱,越位了
  爱在传递
  妈妈:靠近您,温暖我
  凭着爱
  春天里,奏响爱的旋律
不同禀性话人生之(十二):好奇心如何提升为探索精神?

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128】:

不同禀性话人生之(十二):

好奇心如何提升为探索精神?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11214日)我们讨论的主题:不同禀性话人生之(十二):好奇心如何提升为探索精神?

今天的话题由ll老师推荐。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孩子的好奇心可以显现出禀性的偏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根据孩子的禀性偏好引导孩子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并往探索精神方面发展。欢迎您一起分享,通过您的分享,让我们共同受益。

嘉宾ll

记得我儿子六岁左右,有一段时间对打牌很好奇,爷爷教他打扑克一学就会,还让我陪他打,我总觉得有点不务正业(因为我自己不打牌),我就给孩子说打牌不好,玩别的吧!但一味的堵是没用的,你说打扑克不好,他第二周居然又去探索学会了打麻将,这个好奇心和兴趣肯定不是我认可的,后面我就引导他学习下五子棋,没下多久他和我的棋艺就不相上下了,再后面又学习下象棋,这孩子学下棋还真有天赋,没下多久居然教他的师傅也不是他的对手了,那段时间我就到处帮他物色下棋的对手,他干爹象棋下的好,一到周末孩子就到干爹铺子上守到,等干爹有空就陪他下象棋,为了他下象棋,我还专门买了一套设备(桌子、凳子、棋)放在干爹铺子上。即使这样还是没办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听一个朋友说成都太升路有个【成都棋院】,我就带孩子去看看,结果他选了围棋,因为是在孩子的兴趣点上,所以学的很认真,我就在教室后面当旁听生,回家就陪他下围棋,就这样顺利的把他的打牌兴趣引导成下棋的兴趣。

嘉宾L

每个人一出生就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好奇心本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些家长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是好奇心还是欲望感到困惑。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而人表现出对某一事物很感兴趣是一种好奇心还是一种欲望呢?我个人的理解,好奇心从表面上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这种求知欲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欲望,而是一种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好奇心属于认知需求,当好奇心与我们的各种需求相碰撞时也可能会演变成不同的欲望。

嘉宾ll

教围棋的老师说会下棋的孩子数学不会差,经过检验真是这样,儿子数学一直都不错,现在他已经上大学了,在大学也有参加关于棋的社团,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他学围棋只坚持了一年(因为当时做生意太忙了,没空送他去),老师当时都觉得不学太可惜了,现在想想当初的抉择太失误了。随着孩子的兴趣培养是最省力的,儿子玩魔方也玩的非常好,老师说我儿子是典型的喜欢动脑筋不喜欢下功夫的(表现在文科差)。

嘉宾L

Ll老师说得好,随着孩子的兴趣培养是最省力的,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并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冷漠、回避等心理倾向。

嘉宾b

我的体验是,给孩子的好奇提供多的机会,去看孩子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一时兴起。我们班里有一个小朋友手工很好,另一面就是上课坐不住,但这个小朋友有一个习惯就是什么都喜欢去摸一下,什么都喜欢去弄一下,而且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那种。孩子在来我们班之前基本上这些不符合规则的行为都会被制止,甚至被打。刚来的时候我也想还是要去跟随大家去守规则但是现实是老师看不惯,老师耗,孩子想探索的没有探索到,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

嘉宾L

对于孩子而言,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禀性进行适当引导而不是全盘打压,引导得好,可以极大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家长也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省力模式。

嘉宾b

后来换了思路就是降低要求,别人需要做好,他先从不影响其他人开始,在影响的时候提醒一下,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地能坐下来了。第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顺势引导,这个小朋友很喜欢把枯叶枯枝弄到假草坪上,非常难打扫,后来自己打扫了几次发现需要花很多时间,我就说你们可以找一找哪里更容易打扫,后来就转战到了水泥地。

嘉宾L

一般老师是培养乖娃娃的模式,很多时候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是看不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与家长的引导、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的改变都有很大关系。

嘉宾ll

孩子越小好奇心越重,有天伍老师的女儿带了一个发糕要给我分享,还说要给班里的某某老师分享,这时候我就引导她数清楚要分成几块,导入数学,然后她就很有兴趣的去切分发糕了。这样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更佳。分享两张照片给大家看看孩子脸上来自成功体验的喜悦感。

       

嘉宾f

家长善于将孩子的好奇心中增强孩子的信心,可以逐步激发内动力进一步深入探索。

嘉宾L

孩子年龄越小好奇心强,在他们看来,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们的预期,他们想要观察、探索、询问、操作或摆弄这些事物。但是这种好奇心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心目中,是不务正业的,毕竟我们都认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孩子的好奇心被压抑,内在动力就难以激发,学习自然就变成了一种任务,厌学也就难免了。

嘉宾b

感觉还要注意和禀性结合起来,上次有一个小朋友过来咨询,我带他玩的过程中一直在问我:你们班的小朋友可以这样吗?一个小时大概问了20次。如果我回答可以,他就会做一个更难的再问直到他赢了就满足了。我的感受是孩子一直在和别人的对比中获得认可孩子的妈妈现在还在给孩子找一对一的精英教育去提升孩子的知识感觉这样会让孩子更加去和别人比即使以后有很高的知识,也过得不愉快。

嘉宾ll

作为老师和家长,能看到孩子的好奇心,看懂孩子的兴趣是要有功夫的,很多时候孩子刚冒出来的好奇心就被家长打压了,还说孩子不听话。我们机构有个小朋友切菜切了几个月,老师会满足他这个好奇心,让他锻炼这个技能。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三岁的小朋友刀用的很好,在厨房也成了妈妈的好帮手。


嘉宾L

从小我给别人的印象是内向木纳不善言辞,但好奇心很强,特别喜欢把物品拆卸后再组装,经常把父亲的钢笔拆得七零八落,有些能还原,有些就报废了。在那个年代,钢笔还属于知识分子的象征,算比较贵重的物品,我的这一行为肯定是讨骂甚至讨打的份。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敢轻易表现出来,虽说学习还是很努力,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跳出门的需求而已。

嘉宾z1

我感觉好奇心是生命动力能量的外在显示,小孩天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想探究。我经常带孩子去心桥学习,她就好奇的问:妈妈我怎么没有看见心桥有桥啊?我就说:那是链接心与心之间的桥,叫心桥。

嘉宾L

很惭愧,虽然经常听到各位老师提到心桥,但从没去想过心桥蕴含着这层含义,小朋友太棒了。

我曾在周二分享中分享了小H同学的案例:性格比较内向,学习不在状态,成绩垫底。家长尤其是他父亲特别溺爱他,在家除学习外父母完全包办,孩子的内动力严重不足,学习成绩当然难以提上来。在与他妈妈交流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对手机和汽车非常感兴趣,与别人用手机玩游戏不同,他喜欢在网上淘各种品牌的二手手机,然后拆开,再将各种手机里的配置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重新组装,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混合手机。为此他可以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动,细心而专注。小H同学在与我聊天的时候谈到,他对手机上的按键一按手机就会发出各种指令感到很好奇,想弄清楚显性的按钮与隐性的软件之间是如何匹配的,怎样才能使手机功能更强大,甚至想以后能自己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手机,不只是模仿,更想去超越。但小H的这一兴趣爱好在家长的眼里是玩物丧志,本末倒置。为此小H也非常迷茫和苦恼。小H的禀性以坚定稳固型居多,我先对他表示了支持和肯定,并引导他把学习和兴趣爱好按精力导向和整体效益长远化来分配,让他明白从模仿到自我超越离不开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把兴趣爱好转变为先满足社会需求再换道超车满足个人需求,既能获得家长的好印象,也为更好的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可以多赢。

嘉宾m

L老师因势利导做的好!我体会孩子的好奇心是生命力的表现,这个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孩子有好奇心而被大人阻止后,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压抑,相当于生命力被压抑了。记得我家孩子小时喜欢下雨,他喜欢踩水玩儿,所以下雨时我会带他下楼去玩水,让他近距离的与大自然接触,通过这种体检,让他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后来,孩子长大些后,开始对做饭感兴趣,我们趁机让他学着做饭,他慢慢的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菜式。学会之后,好奇心很快就转移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容易,但把这个好奇心引导成兴趣,进而进行探索却不容易。

嘉宾L

M老师,我理解的要根据孩子的禀性来,根据不同的禀性偏好呈现出来的某方面的优势,顺势而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探索简单实用方面入手,先让孩子尝到探索带来的甜头,有兴趣了,信心就足了。

嘉宾m

我当时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却没能引导出孩子的探索精神,我觉得首先和我当时的认知有关,因为当时不太懂孩子的成长规律,错失了引导孩子的好时机;其次是和我自己行为上的爱偷懒有关,对我而言,在孩子小时,因为孩子弱小,更多的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害怕危险,就会把孩子护在安全区,从而禁锢了孩子;三是和我自身的能力有关,知道简单的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却不知道如何引导这种好奇心转变成为兴趣,更不要提引导成为探索精神了;四是和我自已的禀性有关,我属于敦厚老实型,好奇心本来就不强,更缺乏这方面的探索,这在家庭中也会对孩子形成影响。

嘉宾L

我理解,好奇心也是需要保护和引导的。如果好奇心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当它与自我实现的需求相结合时,就很容易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中和思维提出,引导孩子要惟道是从,把孩子往天道上引,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创造很大的社会价值。

嘉宾m

此外,我觉得好奇心得不到好的引导,也和我们的文化有关,因为惟命是从,我们会喜欢听话的老实的孩子,那些调皮的孩子往往会被打压,至使那些好奇心强,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得不到主流的认可,慢慢的好奇心就被消磨完了。

嘉宾w

确实,我们的文化习俗中,常常把孩子逗哭,大人还哈哈大笑,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被长辈用仿真枪吓得胆战心惊,当孩子有兴趣点的时候,家长对探索的成本不认同。我们文化的和打着为孩子好的替代,往往阻碍孩子探索。

我是在严管模式下长大,父母要上班,小时候寒暑假都是被锁在家里,家长布置的事情要做好,完成任务的思维模式,也是从小就受到的影响。

因势利导的禀性,我的附势,关注在套路上,想做的事虽然有做到,还是攀缘,这种模式会形成依赖,成本大,不是通过能量运作成就的。

嘉宾h

正如Z1老师所说,好奇心是生命动力的外显。而好奇心在不同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好奇心只是一时兴起的好奇,很快消逝;有的好奇心是那个阶段的共性产物,有的好奇心是生命的真正动力,符合人的天性,所以能持续很久。比如小时候我喜欢模仿雪山飞狐的女主角,把床单或大人衣服当披风,玩了几次就不喜欢了。小时候特别喜欢模仿大人做饭会在山上和小伙伴一起把锅碗瓢盆、菜、调味料去,挖个坑当灶在家里却不喜欢做饭。这个持续时间比较久,直到小学6年级老师把我们分组,组织带领大家去20公里外的水库体户外做饭,至今记忆犹新。小时候带领女同学和班上男同学打架、跳绳、修房子、滚铁环、抓包谷子,挑木棍,不知不觉中,因为我的能力强,就成为了小伙伴们的中心,后来我就用权力,让听我话的同学,时常和我一起玩,我不喜欢的就拉着小团体不跟她一起玩,孤立她。小时候还喜欢把红苕藤掰开做耳环,这个好奇心,很快就过了。初中喜欢琢磨数学的难题。在得到老师肯定后,兴趣越来越浓厚,有时候甚至一道题会琢磨1周,直到琢磨出来才会放弃,所以我中考数学考了150分的满分。高中喜欢和同学攀缘,所以注意力和心思不怎么在学习上了。因为现实要自付学费和生活费,我大学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特别是做学生会活动,我自己出创意,搞了社团外联部的一个圣诞节送苹果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创新能力外出社会上去找公司为我们学生提供支持,我们为他们提供打广告的机会,把我们大学学生会外联部的工作推动得有声有色,后来每年圣诞节活动都在延续我那时的创意。在大学兼职教学过程中,我逐步发现我比较有激情,在每次上课之前会把活动设计好,能让我自己玩开心的边学边做的活动,我才会在课堂上去玩,所以我的教学设计总是充满创新。工作后,我喜欢教学创新,并擅长组织策划活动。后来创业后,我喜欢不断在教学上创新,招生策划上也不断创新。今年才开始对团队管理产生兴趣,我一直对抗了6年多,来做团队管理,所以每次遇到管理问题我就会逃避,我只喜欢做事。怀孕期间,喜欢研究备孕相关知识,备孕期过,好奇心就没有了。生下孩子后,直到老二出生3年后,也就是去年开始,我才开始学习亲子教育,并有兴趣去琢磨子女教育。

嘉宾z1

早上送孩子去上学,路边有两排银杏树,银杏树最开始掉叶子,有一天我们路过时孩子说:妈妈,树叶都掉完了,为什么树叶全部掉完了呢?我们就开始驻足观察,我就问她:你为什么穿这么厚啊?她说:冷啊。我说:是啊,我们穿得厚是为了保护我们身体的能量。大树也冷啊,所以它要到暖和的地方去,冬天地里暖和,它的能量就聚集到根上,树枝上的能量少了树叶就枯萎了,最后掉落了。待到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大树的能量就出来往树杆树枝上走,于是树枝就开始冒芽,长出新的树叶。如此反复循环,但是树根却一直在,根就好比是道,离道越远,能量越少,就会像树叶一样掉了又长反复循环。孩子说: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能量。我说:是的,只有惟道是从才能增涨能量!

嘉宾h

总的来说,我感觉我的好奇心的发掘比较随心所欲,都是靠我自己在环境中随性发挥,缺乏有效引导培养,所以走了很多弯路。我的好奇心最终在现实生活中,迫于生存、生活的压力,逐步由随心所欲过渡到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由此产生成就感,我的好奇心越来越浓厚。我感觉符合社会需求的好奇心,才能真正产生软价值。

嘉宾h

这是我在我们西航港中和思维——亲子教育中心做的问卷调查。

1.0-3岁好奇的点有:

对家庭物品感兴趣,家里面的东西都想摸一下,规避危险类的时候比如开水,尖锐物品,爸爸都是让我轻轻摸一下或者靠近,自然就不碰了。

2.3-7岁好奇的点有:

玩泥巴搓成球玩,玩土堆掏出洞洞,往里面灌水,尿尿[偷笑]、抓蚂蚱,蝈蝈,蜻蜓,青蛙,鸟……抓回来养着。

学习上对于算盘,珠心算有兴趣。

3.您小学阶段好奇的事有哪些?

小学阶段看父母做菜就想试试,六周岁时候趁父母不在家,自己烧火起锅做蛋炒饭,模仿着做,一次成功。

喜欢做一些小玩具,喜欢学开车,下棋,学数学。

4.您初中阶段好奇的事有哪些?

修理班级桌椅,打电子游戏,背诵长篇课文,古文,写作业时候喜欢在脑子里面想像一下老师会如何讲,等到老师讲的时候再对比一下,猜中了就很开心。

喜欢画画,自己凭感觉画素描,彩色画,过程中发现自己是色弱。

喜欢拆家里的电子产品,钟表,电子表,电视机,录音机,柜子……能拆的东西都拆个遍,再安装回去,家里面任何家具或者电视机坏了,基本上都可以自己修。

5.您高中阶段好奇的事有哪些?

学习物理,研究现象,钻研理论。

6.您大学最好奇的事有哪些?

好奇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们说的都是人心险恶,社会黑暗,但是国家的政策说的非常美好,怎么不一样呢?对人生命运的规律有兴趣。

嘉宾a

我觉得保持好奇心,不仅表现在孩子身上,也表现在我们个人身上,是不容易的。就如科学精神,比科学本身更重要,是否也可以说是科学的探索精神,比探索本身更重要。比如探索生命,从自身做起,今天我拿到了体检结果:去年体检肺部有磨玻璃结节,通知我去复查,我没有去(最近几个月身边有两三个案例都做了手术,有活检是腺癌的两人)。今年体检,没有再让我去复查,结论是继续与去年一样,未见发展,继续观察。虽然我对"疾病"有认命的状态,还是有点忐忑的。这种忐忑是对疾病的无知,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和无明。目前,在同龄人中,我的身体状态良好,同我一直坚持学习中和思维,探索和调节禀性相关的,有效的。

嘉宾f

每个人生下来就有好奇心,因禀性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好奇心可能会被磨灭。而且受几千的封建文化影响,方便管理,绝大多数的人不需要有好奇心,从而也缺乏探索精神。探索是精力导向,欲望是目标导向。

嘉宾a

没能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我觉得是因为家长和社会的固有观念太多,抑制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管的太多,而不是让小孩子去体验和摸索,过早的告诉行与不行。还有就是家长包办太多,也阻挡了孩子的探索能力。固有观念太多,也是一种封闭的状态,"复归于婴儿"就是一种开放的状态吧。

嘉宾w

某老师分享的一段:心的能量不可能不发,关键是发哪里,要找对方向。原来我的模式会把对错看的太当真,这个能量发出来容易与人形成对立。最近I老师的一个情绪,我就尝试怎么样把她担心的心结打开呢?探索用能量的思路解决问题。

嘉宾f

分享一个我近期好奇心的体会:一次孩子老师在班级群里发布了部分学生写诗。以前我作为家长看到老师发布作品后的模式,要么是不看,要么是直接就去找有没有自己孩子写的,如果没有,我就不会去其他学生的作品。这次我就以好奇的心态,去看看到底这个年龄的孩子写的诗是什么。因为从写的文字一般还是可以看到作者背后的模式。

嘉宾z1

记得道德经课孩子问了一个问题,回来第二天又把视从新看了一遍,又查阅了很多有关细胞的知识,又买了一本细胞书,孩子有兴趣去探索,今天我们又看了有关电解质细胞的视频,细胞膜通道的开放,万事万物最终都回归在道上。

嘉宾y

参加s老师组织对大自然的探索活动,对植物的生长规律结合中和思维融合理解。之前目标导向,没有停下脚步来观察,没有对植物的好奇。现在自己对这方面有点好奇心,出去散步或者公园玩,跟孩子一起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嘉宾a

F老师,保持好奇心也挺有趣的

嘉宾f

我去读了这二十多篇作品后,发现这些孩子还是很单纯,心智完全没有成长。其中有一个写的:别人家的娃,我妈妈心中有一个别人家的娃,我不服气,我也要做别人家的娃。这些文字,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状态和家庭教育的模式,家长肯定是德智分离的教育模式,而且孩子会压力大,人性扭曲。之前我和这个孩子的家长有过一面之缘,她确实是很焦虑的。

嘉宾s

好奇心,家长的好奇心和孩子的好奇心同样重要。我们家老头子到现在70岁了,还每天探索发现,各种新鲜,其中对草药尤其感兴趣。自己边看书,然后上山采药晾晒,自己还做实验,退休后干得起劲得很。我好像也有喜欢探索的习惯估计就是好奇心保留得比较好。现在竹一喜欢什么我一般不阻止,让她好奇心得到满足。之前每周开家庭会弄各种饮料,最近又开始每周一菜,上周做了可乐鸡翅,动手能力起来了。第一次做的回锅肉,等我回家吃了回锅肉,她才去看电视那个高兴劲儿哦孩子很有成就感。好奇心满足,开心得很

嘉宾f

这二十多篇诗中没有一个是我们孩子的,我当时还是有点好奇为什么没有我们孩子的但也没特别在意。周末的时候,我和孩子分享,我看了你们老师发的你们写的诗,挺有意思的,也分享了我从这些文字中的感触孩子也很有兴趣的加入一起讨论。我们就坐一起挨个讨论,我先猜作者是什么状态,她再来补充,基本八九不离十。最后我随意问了一下孩子,我好奇为何没你的?孩子说老师看不懂我写的,觉得我写得不好,所以没有发布。问她写的什么,她说她写的大概意思是一片树叶,树叶掉了后,落叶归根,化作能量回归大地,代表能量的循环。

嘉宾z1

我们通过了解细胞,知道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身体器官也是,如果生病了,可能就是细胞慢慢变异导致脏器器质性病变。而细胞的变异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导致,情绪相当于是一个场域,慢慢影响演化。而情绪又和我们的观念相关,观念又与禀性相关。最终还是要修性补漏,惟道是从。

嘉宾L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老师们在课堂上也会有目的的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新奇的事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但这种激发很有限,局限在知识层面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嘉宾p

我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动手,把钟散,再装上,看看究竟钟的针为什么会转圈。但家人却把我往读书路上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且当个乖娃娃的读书人,结果我进了体制内,被条条框框严重束缚,被挤压成了一个不知自己是谁的人。要是父母懂得顺势而为引导,也许我会在机械行业找到乐趣,有所作为。现在呢?心智不成熟,常常还犯傻,真的很懊恼。足见发现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而探索多么重要影响人的一生。

嘉宾x1

感觉自己从小被是非对错观念套起,就是唯命是从,而且三畏很严重,没有好奇心也没有探索精神。学中和思维后,重塑三观,学习大自然的演化规律,观影看人物命运的演化,有点明因果,开始对自然规律及每一件小事都有了兴趣去探索,再与伙伴一起讨论,越来越觉得有意义。

嘉宾f

因为平时对这位老师了解比较多,再加上看到发布的这二十多篇文章水平,感觉老师看不懂我们孩子写的诗也比较正常。所以我就对孩子说,你写的文字里面含有中和思维,也有探索精神对于唯命是从的人确实很难看懂的因为这位老师的心智也还没成熟。我因为调整了自己的模式,根据好奇心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探索精神,所以和孩子的交流,以及身边的人交流也越来越顺畅。以前是一种意念对抗的模式。

嘉宾p

教育应该尊重人性,否则极易扭曲。

主持人:

好奇心如何提升为探索精神,是大众关心的话题,特别是希望孩子心智成长的家长。通过今天的探讨,大家都展示了高于社会水平的深度。归类如下:

一类,意识并实践了将孩子的好奇心提升为探索精神。比如,嘉宾llbL等,摆脱了社会普遍存在的规范、干预、压抑模式,和几千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意识。

二类,意识并总结出人类生而有之的好奇心压制的不良后果。比如,嘉宾paw等,正在身体力行,提升自己的探索精神,解决健康、事业、家庭等问题,探索改善人生。

三类,意识并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天道探索具体实践。比如,嘉宾z1fh等。H从人生经历归纳思维模式,体验禀性的误区,开始调整;f弥补了禀性的漏的苦果,又开始探索教育的漏的体现;z1在改善人生的途中,顺势引导孩子发挥好奇心,一起探索道的规律,共同成长。

其他参加探讨的嘉宾以此类推,没有参加探讨的中庸学友好好反思,学习中和思维,只有概念远远不够,行之为要。运用精准动念,与上述三类对比,仔细琢磨,您才知道如何修性补漏。这比花高昂代价上课有效得多,试试看。

 

来源:中和思维书院      时间:2021-12-16 21:12:45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