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关键词:系统 系统排列 心灵成长 心理咨询 心理学 团体辅导 家族排列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内训
  最新课程
  《探索癌症背后的隐藏动力》
  《情绪调节技巧》
  沙龙暂停通知
  《引导家长和孩子做好情绪管理》第…
  个案处理:《揭示家庭隐藏动力,重建…
  《引导家长和孩子做好情绪管理》第…
  推荐阅读
  爸爸生病的原因
  如何成为一个温柔智慧的女人
  如何不厌学?
  吟唱舞动迎中秋——心桥沙龙小记
  为什么我不想谈恋爱?
  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探索
  中和思维
  如何守住初心?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十):如何引…
  经营健康之(四):如何提升免疫力?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可持续能量账户?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二十一):如何理…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九):如何减…
  家庭排列
  去伪存真
  家族系统排列常用心灵对话关键语句
  家庭系统排列的基本概念
  激流暗涌:浅谈系统排列的风险(最新…
  家族系统排列在墨西哥和中美洲
  大乘佛教与系统排列臆谈(系列原创专…
  个案分析
  力量和爱一起回来了
  爱,越位了
  爱在传递
  妈妈:靠近您,温暖我
  凭着爱
  春天里,奏响爱的旋律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十五):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运用。

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127】: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十五):

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运用。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1127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十五):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运用。

今天的话题源于《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社会道德多在推崇品德和公德,鼓励智者、贤者,批判愚者和不肖者,实际生活中智者、贤者在人生运作上也常见举步维艰。中庸提出的致中和,肯定不是社会道德提出的智、贤、愚、不肖这些标准。今天,我们来探索原生道德的思路,通过大家分享的事例,体会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运用,来打破社会观念的误区,改善人生共同受益。

引言:

先明确什么是原生道德的思路。通常在社会共识中智和贤的标准源于伦理道德,比如学分为智,听话为贤。原生道德以道法自然为标准,所以提倡惟道是从。孔子晚年传授孔门心法,由子思记述于《中庸》,对伦理道德纠偏,提倡过犹不及。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惟道是从修性补漏,通过过犹不及检验效果。这样改善人生效果特好,以免自欺欺人。

嘉宾z1

我对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觉得需要站在更高的境界来看,当明了以后按原生道德去做。以前有个故事割股疗亲,源于人肉可以治病的迷信,但罩上了一件温情脉脉的的面纱,使吃人的人得心安理得,使自愿被的人也有一种献祭般的崇高感。至少从唐代起,割股已被提升到了伦理道德的高度。可见这也是一种愚,追根溯源还是在于无明。

嘉宾r

在中庸善养生第二讲:中华养生重在精气神。在内涵部分讲到:

1,身强体壮在于气足智者过于讲究愚者不在意。

2,身心健康在于气通贤者过于压抑不肖者放纵。

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呢?中华养生的魂:就是效法天地。就是把天地赋予的生命经营好。到生命的最后能无而终。

最近,我的邻居一位94岁的老人就是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的。她一直在儿子家居住,每周星期六会去女儿家住上两天,星期一再回儿子家。那天早上在回儿子家的路上跟家人说她脚没劲,然后就睡着了。到儿子家就去了。

而终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到生命的最后是以这样的形式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气足了,身强体壮就做到了。如果气通了,身心健康就有了保证。

嘉宾z1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后一句智者不敢为也。尚贤导致做假产生,以至于道貌岸然,不中用。形成机制让投机取巧的人不能生存,让老老实实干的人不吃亏。像中和思维的引领,不尚贤,不管你多厉害,惟道是从,心态1.11机制,智不敢为。遵循原生道德,愚者慢慢明,通过修性补漏积德聚能改善人生。

点评:

通过上述两位嘉宾的对话,可以深度体验伦理道德的误区,和原生道德的有效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调整自己,对于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运用。

嘉宾w

道之不行在我的运作,就是该我琢磨的,我视而不见,这个愚关注在概念而不在运用,缺乏对道运行规律的探索。这个智关注是自己的经验,自己如何出彩,所以是靠争和巴结来的,没有行在道上,往往我做事的成本大。

嘉宾h

W老师,我先把我对这几个的肤浅认知分享看下,有不合道的地方还请指正。

社会现象有智者、愚者;贤者、不肖者各种相对的现象,站在天道看,这些现象都不合道,有的过之,有的不及。那么如何调整到合道的层面呢?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智者:指聪明,学习能力强,因为很多东西一学就懂,在知识、理论层面是专家,就容易不去实践。把理论当全部。针对这种情况,多在生活、工作中,去实践,在日常小事中去验证知识的效用。例如,我自己之前学中和思维,学了很多理论和概念,却不在生活中运用,所以理解也就停留在道理层面,后来逐步在家庭关系、工作关系中检验效果,发现偏差,在一点点调心修性,现在对中和思维更多的是亲证的感觉。结合自身经历去体悟,找到越来越多的感觉了。逻辑慢慢清晰了。悟性=感觉+逻辑。我现在体悟越来越深。

愚者,没有见识,心胸狭隘之人,又自以为自己很厉害。还有一种聪明,空子。用聪明才智为自己的私利,去投机取巧,占便宜、吃欺头。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操盘方,如之前老师所说,用机制让团队投机取巧之人无利可图,无发挥的余地,让老实做事、多付出的人得到好处;作为个人,自负因果。

贤者:贤者是帮人没有边界,一做烂好人不在对方需求点上下功夫自以为自己太能干了,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了,想完了,安排了。

贤者非常成功的培养出了不肖者。例如:我们家先生很贤,把我培养成了妥妥的不肖者。原本自私自利的我,更加骄纵,飞扬跋扈、不懂事。从我们结婚后,家里大事小事都是他操心。我连自己开车到目的地要找停车场都不会;车子在路上出事故了,只会找先生;孩子学校很多工作要配合老师,我不以为然,因为全是先生做完了,我感觉自己像活在真空中,自己什么都不会,等到有一天辉哥忙不过来,需要我去做很多事情时,我会连连犯错,到处碰壁,等碰壁了,我还埋怨先生,为什么剥夺我做事的机会,后来通过老师指点,我才开始磨心性,才逐步学着成长。针对贤者,适当放手,让对方多做事情。

嘉宾j

H老师好我就是在设立合道的机制上还欠火侯这点还要向你学习。

嘉宾w

H老师把智者、愚者;贤者、不肖者描述的很形象,这些都是一些极端的运作思路,做的越多生命耗的越凶。做好人就合道吗?不明道,往往用社会标准来做,我的思路,方方面面都不想得罪,和为贵的思路,前几周,和一同事聊到,我对大家很和气的,为什么之前开会有时候还针对我我也感觉,会上对我说话的认同度不高,这位同事回答:和稀泥,我过于揣摩,有些事情好像两边都在抹,实际效果不好。如果用能量的眼光来看,这个贤,是耗能大于聚能对改善人生没有帮助。无过无不及又不能做成标准,用标准做,一般会徘徊在事项上,所以真正做到惟道是从才能修性补漏。

嘉宾x1

凡是聪明的人,通常不甘于本分,喜欢做出异乎平常的事,或通过争夺以赢得大家的称赞,常会妄用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愚者却会不在意,或希望破格获取资源。

嘉宾w

无过无不及,要精准动念。上次软价值课,授课老师说到和企业的老三工作配合事例,对老三出现的情况怎么处理的思路。老师的指导,要随时提醒他,哪里出偏了,叫减少损失。我在工作中,有些场域,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抱定是能不沾的不沾,独善其身,在过去2年这个运作,虽然做好了自己的事,但我在团队的效果并不好,入世心行出世事的思路。老师的指导,我理解的不是什么话都说,而是站在命运共同体的思路,别人出偏的,能够帮助止损的,及时提醒,这个思路的运用,也是修自己的出世心。

嘉宾j

德智分离与分不清同情心与慈悲心有关:不昧因果施同情谓之慈悲;不明因果生同情谓之东郭;掩盖因果言同情谓之忽悠;颠倒因果求同情谓之欺骗。

今天到一个培训学校做内训,结束后来了一个休学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我和张老师刘校长一起进行了交流与评估。最终签了单,既有双向选择,又有双方互相试水,一周三次,每次补英语和数学各一次,补三周。

事后刘校长回馈了签单效果,没有任何激励我的意识。如果在以前,刘校长诉说学校的不易等等,我会升起同情心,这个单子就帮个忙。

不过这种帮忙已经是第四次了。帮忙者贤之过之,享受帮忙者不肖不及。这样的模式能长久吗?因果逻辑是怎么的呢?所以我升起了以经营的思路做公益的念头,准备去找刘校长交涉。

我发现我就是个不明因果生同情谓之东郭,可笑的是我还把东郭先生动画片进行了课件开发,生活中运用时还是陷入了。

而颠倒因果求同情谓之欺骗,掩盖因果言同情谓之忽悠的享受者却如周扒皮般剥削别人的成果。这都是因为我无明,没有站在天道上看。这样的运作模式必然聚不了能。

嘉宾p

J老师,理是理,法是法,唯道是从,遵道而行,该咋办就咋办,不能感情用事,陷入同情心,否则彼此同情必为弱者,一起灭亡,谁都活不了。

我最近就在困惑中,其中被情深套是个主要原因,欲罢不能欲言又止,左右为难,真的很难受,其实回过头来想象抛开那个人情世故,豁然开朗,顿觉轻松许多。

同情必为熵增。

嘉宾w

P老师说的对,贤者的思路是下德不失德,把人套起还不知觉。

嘉宾p

站在天道看问题,一句话很好说,要去行真好难,情执这个东西害人。一定下决定脱胎换骨!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关键看有没有人心死道心活,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

嘉宾z1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点评:

嘉宾HJ的案例都是真修实证,可以供嘉宾WP做参考。P老师发心人心死道心活,怎么才能做到呢?从原生道德来看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就能做到,具体操作遵循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跟伦理道德提倡的高大上毫无关系。

嘉宾y

我对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是:换个思维模式方式跳出来看问题与在局中的不同收获。这周周六参加一场运动会活动,运用中和思维好印象,洞察不同人的禀性,运动会每个组比赛的心态状态,整个运动会是聚能还是耗能的反思探索,很有趣味。如果思维方式没有调整跳出去看,一场活动结束就只是一场活动。

嘉宾w

Y老师从活动看能量的运作太棒了。

嘉宾r

如何理解过和不及呢?老师当时是用了跷跷板效应打的比方。

80年代,我酷爱吃花生糖,当时一口气能吃一斤。后来请教老师,他用了一个字概括,当时不理解,其实任何事达到极致就会走向衰落,如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等,所以我身体的薄弱地方会出现在胃上,脾的运化又出问题,代谢功能不畅,气会不足 我的执着带来贪,贪吃,给胃造成更大伤害。通过中和思维养生的学习,更坚定的要打破我执,改思路,换道超车,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

主持人:

要更好地学会对无过(智、贤)与无不及(愚、不肖)的理解运用,可以参考Z1老师推荐的网上文章如下。大家也上网,您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吗?

谈到《狂人日记》的写作缘起时,鲁迅在给好友许寿裳的信中说: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其实不读《通鉴》,在其他正史乃至一些野史、笔记中也很容易找到吃人的记载,这是不待于鲁迅去发现,我们自己就可以了然的。然而鲁迅为什么说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这是因为他发现的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吃人,也是医学意义上的吃人,更是伦理学乃至社会学意义上的吃人

01.吃人词意

生物学意义上的吃人,即发乎生物本能的吃人,借用鲁迅的说法,就是以人为粮,这或是由于饥荒(比如易子而食),或是出于报复(比如徐锡麟心肝被炒食),甚或仅仅是为了满足饕餮之欲(比如齐桓公感叹惟蒸婴儿之未尝)。虽然中国历史所载的这方面的案例简直可以说是骇人听闻,但此等事情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皆曾有之,即便是已经文明开化的社会也恐怕并不例外,中国的案例并非特例,未必值得鲁迅拿来当作关系甚大的惊人发现予以揭露。

而医学意义上的吃人则令人无法等闲视之,因为它赋予了吃人以药理上的合法性。恕我孤陋寡闻,不知道世界上其他民族医学中可曾有以人为的传统,但我们知道这无疑是中医的传统之一,而且源远流长,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这一传统也并未完全断绝。比如,紫河车一药,其实就是人类胎盘,用于炮制所谓大造丸生血丸安坤赞育丸补肾固齿丸之类,《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都有收录,甚至在1949年以后颁布的《中国药典》的历次版本中,这味药也一直赫然在列,尽管2015年最新版的《药典》已将其从目录中剔除。

02.伦理吃人

割股疗亲源于医学上的人肉可以治病的迷信,但罩上了一件温情脉脉的的面纱,使吃人的人得心安理得,使自愿被的人也有一种献祭般的崇高感。至少从唐代起,割股已被提升到了的高度。《柳河东集》收有一篇《寿州安丰县孝门铭》,用以旌表一名叫李兴的男子,柳宗元记其事迹云:父被恶疾,岁月就亟,兴自刃股肉,假托馈献。其父老病,已不能啖啜,宿而死。兴号呼抚臆,口鼻垂血……这可能是最早的关于割股疗亲的记载。

虽然有人认为此文乃是假托柳宗元而作,但事迹本身的真实性应不容怀疑。此后历代的正史和地方志中都有大量的关于孝子、孝女等割股救父割肝救母的记载,尤以明清两代为甚,因为越到末世,当政者也越需要通过提倡孝道来安抚人心,而民间的孝行也就越是变本加厉。这种愚孝连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未能幸免。据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说:那时(母亲)年少单纯,见父亲重病缠身,久治不愈,想起书中读过的二十四孝中有一孝,叫割股疗亲……我母亲便如法炮制,硬是将臂上一块肉割下来熬成汤药,让她父亲喝了。

如果说以的名义吃人,其影响可能只局限于家庭之内,那么以的名义吃人,其影响便可能及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在易牙蒸子事件中,易牙以牺牲幼子为代价,向齐桓公表忠心,由此而得势,后与竖刁、开方联手发动政变,齐国也随之陷入动荡。在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为坚守睢阳城,不惜以人为粮,二三万妇孺老弱因此而命丧于自家人的口腹之中,其恶劣影响及于今日。

03.史书吃人

我们且看看《资治通鉴》(第二二〇卷)的记载:

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不如坚守以待之。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

诚如张巡、许远所言,睢阳乃江淮之保障,是通往江淮之门户,而江淮地区是朝廷的财赋所出之地,一旦安禄山军队攻占江淮,那么李唐王朝就岌岌可危了,所以睢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当时的形势是:睢阳守军不到一万人,而围困睢阳的安禄山军队有十余万,力量相当悬殊,睢阳城可以说危如累卵;而在周边地区,谯郡太守杨万石、雍丘县令令狐潮等已望风而降,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已弃南阳逃奔襄阳,灵昌太守许叔冀逃奔彭城;而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则兀自按兵不动,面对睢阳危局,悠悠然作壁上观。

在这种形势下,张、许二人坚守睢阳城一年之久,虽然最终城陷被杀,但也极大地延缓了安禄山军队的攻势,为朝廷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时机。所以后来朝廷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追赠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并入祀所谓双忠庙,至明清时更是配享帝王庙,而且民间各地也多有奉祀。

吃人为代价来挽救一座城池乃至一个国家的危亡是否值得?大家的讨论发言,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理由是城中的老弱妇孺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而且在城破之后,也一样被杀,与其死于敌人之手,不如死于自家人之口,以二三万必死之人为代价挽救一城乃至一国之危亡,有何不可?另一派认为不值,但无法给出充分的理由,反正就觉得吃人不对,太恐怖了,无论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作为吃人的借口。持第一派意见的主要是男生,持第二派意见的主要是女生,男生的意见听起来似乎很理性,很有逻辑性,显得很雄辩,而女生的意见似乎是纯感性的,毫无逻辑可言,显得很苍白。

04.吃人标准

当然,或许会有人质疑说,你这里所用的价值标准乃是现代的标准,而你说的事情乃是唐代的事情,你怎能以现代的价值标准来强求古人呢?这种质疑未尝没有道理,但古今人心未必没有相通之处,《礼记》中有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话,《孟子》中有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的话,在一个提倡仁道的儒家文化笼罩的国度里,未必不明白弱势群体是需要被特别保护,而食人乃是野兽行径的道理,只是在这个更高的价值标准之下,仁道会被选择性地无视,兽道反而得以大行其道。

说到这里,或许还是有人会质疑说,你说的道理谁都懂,但面对复杂的现实,有时候是难于选择的,假设你是张巡、许远,你也总不能为了保护一城的老弱妇孺,而眼睁睁看着一个强盛的帝国就此沦亡吧?为了回答这一质疑,我们可以借用顾炎武的亡国亡天下这两个概念。顾炎武在区分这两个概念时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日知录》第十三卷)

比伦理学意义上的吃人更具有普遍性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吃人。在《狂人日记》里,我们从割股疗亲这样的事件可以看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奴役关系;此外,小说还谈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奴役: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这其实都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吃人。在鲁迅看来,这种被吃的关系可以推广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和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

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但是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下结论说:所谓中国文明,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而一部中国文明史,其实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来源:中和思维书院      时间:2021-12-10 22:18:39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