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交流探讨【0101】:
好家风建设之(十二):
什么是家?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1年6月8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好家风建设之(十二):什么是家?今天的话题由肖老师推荐。家是会意字,上面是“宀”,表示与房室有关,本义:住所。从硬件的层面理解家可以挡风避雨。同时,有的人认为:家可以抱团取暖,亲人之间可以相互帮衬,从软件的层面理解家是温暖的港湾。家庭是一个独立的载体,在文学作品里对家眷恋的描述比比皆是,每个家庭的建设都独具特色。所以,家是有灵魂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家风。今天我们结合中和思维好家风建设来讨论什么是家?通过您的分享,启发更多人在家风建设打开思路。
嘉宾w:
巴金先生著《家春秋》的主人公觉慧说:“所谓家,不过是狭的笼罢了。”觉慧不同于他人,在经历封建礼制束搏下的悲欢离合,离开这个名为家,实为“狭的笼”的地方。哥哥觉新在封建礼制下一步一步被摧残,坠入礼教世俗往复而无止境的深渊,为了维护表面的“人和家和”,环境的摧残把自己完全捆绑了。封建礼制下的“家和”是一种顺从,这里的“人和”是按照规矩要“听话”。这种家风培养的是唯命是从的懦弱,也正是在那个年代,我们民族遭遇了鸦片战争被侵略的惨痛,文化与家风息息相关。
嘉宾w:
当下的开放社会,没有束搏,网上搜到的离婚率却不断攀升。因为爱建立的家,因为爱的灭失婚姻走向破裂。爱的框架下追求完美的婚姻,却经不起考验。经济独立的新时代,男性女性过于对自我的追求,却忽略了家庭的责任。这种模式下,家的灵魂是一个标准,变成了一种契约精神,偏离规矩就“goodbye”。责任和家风也是息息相关。
嘉宾s:
我从小想要逃离原生家庭,长大后一直寻找自己,当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这几年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努力学习修性,发现,真正的家是内心的平静以及做事儿(一门深入)的专注,这才是我要的家。在这样的家里,不再焦虑,烦恼,以及恐惧,心灵的家才是我要的家。
点评:
其实,心灵的家和现实的家是可以统一的。只需要纠两方面的偏:心灵的家别受社会骗,臆想成乌托邦;现实的家别受社会蛊惑,追求舒适条件。
嘉宾j:
家:小家,大家,国家。都有个家字。从一个封闭系统到另一个封闭系统。如果不从封闭系统的模式走出来,家就成为一个熵增状态了。
嘉宾s:
最近无意间做了一次检测,带孩子去游玩儿,到了五彩缤纷的游乐场所,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这是我之前最喜欢去的地方。我们几个人走了一圈儿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我发现我的内心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狂野了,而是如此的平静。
嘉宾w:
J老师说的对,家走出封闭就是打破熵增的模式,如何形成负熵,就需要从无序到有序的反复突破,是二个文化个体的结合后重建自己的家庭文化。
嘉宾x1:
有人认为“家”就是开开心心在一起,一家人能够天天围坐在一起吃饭,这是一家人最幸福的状态。有家人的关怀,我们才不会伤感;有家人的陪伴,我们才不会孤单。
嘉宾j:
童话般的家。
嘉宾m:
个人体会每个人的一生至少需要两个家,一个是现实中的家,这个家承载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另一个家则是承载和休养我们灵魂的地方,也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去追求和寻觅的地方,虽然它无法在现实中呈现,但如果我们一定要去探究的话,我觉得就是我们的中和思维,相信在这里浸润日久的同修都会有体会,这里才是我们真正休憩心灵的家园。
嘉宾x1: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的归宿,家人,是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的牵挂。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要能感受家人的亲情,即使身居陋室,也倍感温暖;就算是粗茶淡饭,也深感幸福呵!所以,很多人认为亲情是美好的。
嘉宾m:
我也觉得,童话般的家童话里才有,我们都会为自己构思一个理想的家,但我们每个人都脱离不了现实。
嘉宾x1:
美好的家是我们的想象,梦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美好愿望的背后也有相互依赖的情结。
嘉宾w:
我当兵那几年真想回家啊,那时候期盼的是回家的舒适。结婚后,责任的增加,慢慢把回家变成一种承担责任的习惯了。看了x1老师的分享,男性和女性对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嘉宾x1:
W老师,说这样话的老师是男性,不是女性,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您太主观了,您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走出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
嘉宾m:
记得小时读书,读到《陋室铭》,很向往长大以后有一个这样的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长大后却被物欲所牵,人变得世俗而浅薄,人生也没有了意义感,开始随波逐流,但始终觉得心无处安放,后来有机会接触到中庸,接触到中和思维,从最初的听不懂,到现在的似懂非懂,但几年坚持下来,感觉心找到了安放处,也似乎找回了小时候的那份初心。所以我觉得心安处是我家。
点评:
嘉宾x1学习中和思维的总结是:家庭是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同时,以达到共同兴旺。这个结论兼顾两方面:心安处必须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以达到共同兴旺;归属感必须亲人之间相互成就,不可以只顾约束对方抱团取暖。
嘉宾L:
我理解的家是有强烈归属感的地方,家人们在起和谐相处,既互相关爱,又有适度的边界空间。
嘉宾x1:
是的,家里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有各自的需求,需要互相关心,也要互相尊重,不能将对方当成私有财产。
嘉宾z1:
以前看过地震中的一个人,他家人都去世了,他说他没有家了,后来发现儿子还存活,他说他又有家了。这是“人在”,家就在的一种体现。社会中还有“人在”,因为感情因素而家却破裂了。所以我认为“合道的人心”才是家!家的兴衰与家庭成员人心合道程度相关。
嘉宾L: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但我父亲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经常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我觉得那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候,也曾想过以后也要成立那种氛围的家。但真正等到自己成家后才发现其实很不容易,我们把家人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总起念去控制干预,于是所谓的家就慢慢变味了。学了中和思维后才明白家要达到共同兴旺。
嘉宾m:
学了中和思维之后,我才体会到,现实中的家是需要经营的,如何与父母相处,与兄弟姐妹相处,与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相处,这里面处处是学问,一旦有差错,就会让整个家鸡犬不宁。比如说,我原来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会按自己的标准要求爱人和孩子,只要他们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便会起情绪,就会强制他们接受我的要求,这就与爱人和孩子之间,经常起冲突,有对立,搞得整个家庭氛围让人不舒服。现在我学会了尊重爱人和孩子的真正需求,接纳他们的不足,当我不再过多的将注意力关注在他们身上,而将这份注意力引到自我成长时,我的心开始安定下来了,与爱人和孩子的关系也逐步缓和,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和谐。所以,我现在的体会是心安处,处处是我家。
嘉宾z2:
家,一个团队,一个场域,尽量成为命运共同体。家即是一个整体,由每个成员构成,必然涉及团队管理,可借鉴无为而治与团队管理的思路来运作。同时,家也是社会的最小细胞,需要有效开放。
嘉宾x1:
家要兴旺,需要互相交流,不断“冲气以为和”,以达到相互理解,齐心合力做好家庭建设,家庭建设包括了子女教育,家庭的经济管理和家务活动机制。
嘉宾j:
这几天高考,全家总动员为了孩子,全社会也为高考的孩子们开绿灯,提供方便。为了讨个好彩头,妈妈穿旗袍名约:旗开得胜。还有的说:左手拿粽子,右手拿包子。包粽…包中。那所有高考的孩子妈妈都去这样做,所有的都考上大学。这可能吗?被人骗,骗别人,自己骗。如果家就是在欺骗的状态下一路走来,这是家吗?
嘉宾L:
M老师说的对,家确实需要经营。
嘉宾z2:
之前只把家当作一个整体,或者准确的定位是私有财产,是一家人,我要把好东西给到家庭成员,忽略大家的接受程度、理念、禀性、思维方式和是否需要等,单方面抛中和思维理念给家人,或者一些措施,结果自己卖力做,但因没做到家人需求点上,或者时机没把握好,自己很受伤,才反应过来自己陷入亲情了,忽略了每个成员都是个体,需要抽离出来才能更好应对。
嘉宾z1:
我举一个我们自己家的感悟,上周六晚我们全家一起看电影,然后各自说触点,当时我说学校如果是不会让投资方的孩子退学,那么奥吉怎么才能改善命运呢。奥吉命运最初的改善是因为帮助同桌,不好也是和同桌较劲开始的。其实没必要太在意,合道者亲背道者疏。疏不是断绝,只是止损。同时继续以自己的优势去积德,后面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命运也会随着他慢慢不断的积德而一步步改善。
星期天的公益电影《108》,看完后我们一家就开始讨论。先生先说自己的分享,两个孩子分别说了自己对此的触点,说到点子上的我当时就给了激励金。男女主人公相互较劲,没有通心化解,女主太任性,导致的悲惨结局,典型的蝴蝶效应。电影给我们警示,只有修性补漏,合道的积德,方能改善人生。通过观影,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后,孩子在任性方面明显感觉有调整,基于调整的点在明因果,有敬畏,不敢为之。
晚上的中庸课老师提到电影的时候,我看了先生一眼,他投来赞许的目光。课后我给他分享如果他能提高境界,能看到点子上,思维就会更清晰,工作就不会太被动。
人心合道的家就是能量场,大家相互成长。反之亦然。
点评:
Z1和Z2都在运用中和思维理家,但是,修身齐家是相关联的,修身效果影响齐家效果。如果家人不认同您,您做也没用,多言数穷,不如以身作则。
嘉宾w:
我也经历了从满足物质需求的家庭建设到家风建设的变化,以前感觉物质越丰富就算是过的好,把钱挣回来就是为了家,物质是丰富了,谁能干谁在家就牛,这种模式,以前的健康状态却不好。前几天和一对夫妻聊天也体会这种模式,夫妻双方努力赚钱,孩子一年学费和一对一的补课都是15万,家风建设承载的健康和事业两驾马车的同步发展。往往会忽视的是健康的成本,好家风营造的是聚能大于耗能。夫妻互补,通过提升三驾马车的经营。
嘉宾j:
我的原生家庭父亲宠我,结了婚先生宠,这样的家好舒服啊,可是我越来越任性,最后大家不爽。现在我主动跳出这个舒适区,自我修行,家的温暖慢慢又回来了。又不是原来那种,而是当我在起风暴之前平静冷静的思考后的应对。会自动归避一些风险。
嘉宾s:
今天晚上我主动和孩子爸爸聊起了这几年我一路的学习,和调整,他说出了我的变化,我也说出了,我之前对他的看法,以及现在的看法,今天的交流非常深入,并且没有任何冲突,相互更了解对方了。刷新了对对方的看法。我自己总结,不再和他抗争了。所以,交流顺畅。我觉得,小家其实是我们的一个载体。承载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心灵之家安宁,不再局限小家。
嘉宾p: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主体,夫妻感情融洽、关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基础,而夫妻三观是否一致决定着相互关系好坏。我以前因无明导致夫妻关系紧张进而婚姻破裂,家庭解体,但那会的感觉是啥?解脱了,出牢了,好像自己得到了重生与解放,原来一百多平宽敞的装修房感觉就是一堆冷若冰霜的钢筋混凝土;而住在一个狹小的单间里却是如此惬意。那会是感觉决定家的幸福度。学了中和思维才慢慢明白婚姻应该是夫妻共同经营的场所,以共同兴旺为目的,彼此扬长补短,一起修行,达到1+1>2的最佳效果,而不是互相指责、耗能,否则最终两败俱伤。我现在觉得还是把家做为自己修行的第一道场,认真调整自己的禀性,夫妻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达到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
嘉宾j:
P老师,我是做好外面的场,再返回影响家里的场。
嘉宾p:
把家做为修行的试验地,看看自己是否遵道而行唯道是从,有道是“无以扫院坝何以扫天下”,因人而异,各自方便,八万四千法门呢。
主持人:
中和思维探索改善人生三套马车:家是其一。千家万户各不相同,千家万户各有苦衷,千家万户追求幸福,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各自都自以为是,谁也管不了谁,可是“人不收你天收你”,每个人的人生都会以最终的效果作为定论。中和思维引导大家继续探索:如何让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
2021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