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交流探讨【0091】: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八):
“素位而行”在实践中的运用?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1年3月30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八):“素位而行”在实践中的运用?
今天的讨论源于《中庸》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网上的解释: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中国文化对素位而行有太多描述,如:《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常说的素位而行肯定不是停留在字面解释的运用,如《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素位如何运用到发而皆中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您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您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嘉宾w:
看完党史纪录片《重生》,感觉就是对素位而行的最好运用。我的理解,这个“素”就是使命,“位”就是以百姓心为心。从建党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经挫折,在挫折中成长,革命星火呈燎原之势慢慢壮大,取得革命胜利。
嘉宾c:
素位而行的前提是知之,知之者明,在有导师信息的指导下,对自己,对原有场域有了一定的因果了解后,逐步遵道而行的实践。
嘉宾s:
分享一下我对“素位而行”的理解和运用: 素位而行,就是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儿,有什么能力就办什么事儿。拿我自己来说吧,天生的反骨,对家长来说,我就是家里那个最叛逆的孩子,不招人喜欢,尤其不招我母亲喜欢,再加上我是女孩子,不受待见。小时候,苦日子苦的让我对人已经麻木了。长大了一身狠劲,拼,30多岁,身体就出了状况。
通过学习中庸,知道了素位而行后,开始调整自己,不再和家里人较劲儿,也不再和自己较劲儿,慢慢放松自己,根据老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身心,调整工作,调整精力分配,重新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我是一个挣不了邪钱的人,只能挣自己工作范围内的钱。当然,挣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修性是第一位的了,工作只是我修性的载体而已。踏踏实实做自己能做的工作,做亲子教育,能做多少是多少。帮助身边有缘的家长,能做的就做。
点评:
以上分享可贵之处,就是很实在。对于素位而行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就是从原位起步。只是为什么要强调素位而行呢?因为一般人要不就怨命不好怨天尤人,要不就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素位而行强调的是如何合道而行。
嘉宾s:
《重生》里面,有呈现素位而行的地方,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就是素位而行,我是这样理解的。
嘉宾x1:
我自己生活中以前更多的是没有做到素位而行,而是痴心妄想,想去得到自己得不到的。因为对自己的禀性、优势、劣势、人性都不理解和明白,完全是晕的,同时又被社会标准和传统观念所困了,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自己都非常拼命,希望能更好,最终效果一点都不好,身体、家庭都出问题。而且如果我们对团队成员不能做到素位而行的话,我们会用高于团队成员能力范围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有的不但不能真正用其所长,反而会让其感到压力和压抑其生发之气,有的就会助长对方也好高骛远,都达不成整个团队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反而会导致团队成员一起耗能,直至拖垮。通过学习中和思维明白了素位而行,才开始认识自己,慢下来,调整自己,探索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嘉宾c:
《重生》里面有个情节,毛泽东在火种初期就走遍湖南各地,对农村各地的情况做了深入了解,之后写了个分析报告呈报中央,对他之后的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打下基础。这就是素位而行。
嘉宾s:
高深的理论我很蒙,举个例子,今天下午一位老师给我分享了她的悟道,我听得懵懵懂懂的,感觉她好像是有点儿道道了,可理论上我说不上来,这也是我的缺陷,我喜欢实际操作,明白一点儿,运用一点点。验证,用实际效果说话。
嘉宾w:
我禀性中的嫉妒心,看到别人受表扬就眼红,经常是做着自己的,眼睛看着别人的,常常是徘徊在较劲的思路里。自己感觉好像没有伤人,实际不知不觉流露出的东西,与人结怨都不知道。因为好胜心,要想胜出,还要攀缘,做了一点事都生怕别人不晓得是我做的。素位而行是一个思路,修性第一,突破固有思维的偏差,关注做事的效果。
嘉宾x2:
我理解素位而行是做自己能做的事,踏踏实实,不骄不躁,一点一滴从自身做起,做有益于身边人的事。以前我不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做任何事情常常奔着目标去。现在学会观察旁边的人,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需求,才发现自己这方面的感觉还是有些弱,现在这样运作下来,也发现了很多新鲜的事情。前两天办完事情,按平时我会骑单车就回家了,后来想想反正回家也没事,不如慢慢走回去,顺便观察一下旁边的人,结果发现行人走路都非常的匆忙,也发现了路边有很多餐馆,以前经常从这里过,却不知道。
嘉宾w:
感觉+逻辑关系=悟性。素位而行也是积累的提升,我的感觉迟钝,影响悟性,虽然周而复始的在做一些事情,但是提升不明显。以前的我没有着急,要不是听别人的来捡现成,这里面有依赖。要不就硬性套概念,效果不好。我现在尝试先找感觉,然后看效果,慢慢练感觉。
嘉宾p:
再重温中庸,觉得中庸把素位而行还是说的很清晰的,“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我感觉这一段说的就是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以时代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从这里我看到了先人在告诉我们,既要主动作为,又不能好高骛远,盲目冒进。前段时间我感觉自己修学遇到瓶颈,就产生了急躁情绪,这反应了我骨子里的攀比心理在作祟。不左就右,不在中道,这是我的毛病,漏!
点评:
好,有进步。
嘉宾w:
素位而行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自己的体悟,结合实际运用的效果,《重生》里面李德军事指挥的照搬,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嘉宾s:
P老师,我也有瓶颈的时候啊,我最近感觉自己进步不了,昨天今天努力去突破,感觉又神清气爽了。
嘉宾x2:
W老师说的心态我以前也有,现在调整过来了,凡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去管,这样感觉到自己内心很平和,与他人相处时对抗越来越少了,反省的力度增强了。昨天与一位老师交流时,发现自己与对方处理问题的不同思路,也是我自己的禀性中的弱点,我喜欢依赖别人,凡事都希望得到帮助,这样导致自己这段时间践行缓慢,找不到突破口了。
嘉宾p:
我感觉民间说的“走到哪个坡,就唱哪个歌”“没有那个金钢钻,别揽那个瓷器活”,就是讲的素位而行。是的,素位而行前提是要清晰清醒清静,认识自我;否则定位不准,谈不上素位而行。还是您那句话简单明了,是个什么情况,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不妄想不妄为。眼高手低,是我的毛病。
嘉宾h:
我对素位而行的理解是,安于现状去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这里有2个条件:安于现状、要明心见性。既明因果才能心安住,这样才有预见性,同时才能有效发挥物性,发挥众生性。现状,是在对大势发展趋势演化的预见基础上,当下该如何应对的最佳运作方法,才能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
我在中庸班学习3年了,一直在中庸班环境氛围中泡起成长,老师点一下,走一步,遇到困难,就找老师咨询,或是泡在学习场域中,参加活动。化解问题困境后,继续回归自己原有思维模式。在学习场域中,还经常搅场,这种思维模式有3年了,现在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是0.9:1的思维模式,1:1都没有做到,更何况还是心态1.1:1?
最近一次参加a老师组织的人体奥秘博物馆的活动,a老师的一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她自己每天不知道要给自己的思想转念多少遍。时时刻刻都在修自己的出世心,从自己孩子入手修出世心,最容易起步。
那句话触动了我,结合我自己实际情况,每天学习调整写反思,就在那个自己难受和有触动的事情上调整,平时没遇到难受的事是不调整的。所以有时候因为学习太多,自己连家里基本要求做的事就没有做,一路奔走在学习场域和学习来回的路上,这就是没有素位而行。
嘉宾y:
我理解的素位而行是修行第一,做事第二。之前的模式做事第一,很拼,目标导向,完全没有静下心思考自己活着的人生意义,没有用心去关注身边人的需求及感受。慢慢调整自己并理解人生的三架马车:健康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学了去实践,有偏差又调整,明白原生道德的原理,一步步探索,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
点评:
三套马车没有先后,随缘素位而行就好,否则又回到做事第一。关键是用修行指导做事;用做事验证修行。这样就无法自欺欺人,才能稳步改善命运。
嘉宾p:
我体会素位而行,还要把自己的禀性考虑进去,比如热情开朗型的我,在素位而行中要随时观照自己的信口开河。
嘉宾w:
我理解的,素位而行也需要检验效果,需要不断超越自我。
嘉宾x2:
现在对“素位而行”有了新的体悟,践行中要不断的总结,找到其中的规律,疏理失败的原因,或者做得好的方法,好的继续保持,就更清晰方向了,这样感觉也就能够越来越精准。
嘉宾w:
素位而行,就要结合中和思维精力导向的运用。2019年小区几个伙伴,准备用空余的时间参加社区公益项目的招标。从头开始学,找到做好家风这块。团队里面有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平时在参加社区活动中,社区有需求的,在不影响工作前提,力所能及的帮忙做,2019年,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招标,没有想到还中了。做公益,首先要想,自己能够给社区的居民带来什么,修自己的出世心,通过精力导向的运用,力所能及的慢慢建立好印象。
嘉宾m:
我理解素位而行,在生活中的运用就是作为母亲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本份的事物,对孩子不包办,不代替,不强制,不越界,以孩子心为心。我发现当我能做到素位而行时,和孩子的关系就是通畅无碍的,当我一旦有越界的行为,而去管时,与孩子就会出现冲突。
嘉宾h:
最近2天我开始用a老师指导的思路来运作自己,在生活中随缘,随时心念一起,就去感受心性的惯性运作模式,在琢磨如何用出世心来调整自己心念,心念一调整,心性修一次。就连在骑着自行车过程中,在家里洗衣服,烧开水,整个过程中,随时洞察,随时调整。竟发现所有不同事情背后自己的心性运作模式居然是一样的,这样就慢慢有点对明心见性和因果有感觉了。
嘉宾p:
H老师,我也有这个体会,成天忙于奔跑学习,把自己弄得很累,完全忽略了陪伴自己的那个身体的感受,跟身体耗上了,这种不顾客观情况的追,就是没做到素位而行。还是要冷静思考,哪些学习太远,哪些学习重复,哪些学习效果好,还有一个就是自己真正坐下来消化思考“默”了没有,把老师告诉我们的每句话下功夫悟透没…我也有这个问题。
点评:
体会岔了。前者说的是如何洞察心性的漏,后者说的是自我反省,反省有不同的层次:检讨、思过、忏悔、改正、修行、修性。
嘉宾h:
明心见性是修性的前提,之后要把自己的禀性,调整到天道的“心性”上,特别是出世心就是天心,也就是老师常说的,调心,修性。原来以为很高深和大道理,突然和现实生活找到点感觉了,并能在小事情中体悟出来,我的心一下子就定了很多,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该如何有效发挥自己的精力去聚能,就不再折腾和执着于相了。这时候,素位而行就心定、心静,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随缘调整自己的心性。没有在天道上的素位而行,就是一种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对自己尽力了的一种自我催眠。
嘉宾s:
亲爱的h老师,但愿您从此心不再乱动,真正定心修道,我们见证您的成长。
嘉宾h:
S老师,您这么说,我倍感压力。因为很多事情我还做不到,做不到时或是没做成,就给予鼓励、祝愿反而成为一种压力,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自己在调整。心定了,还要实践来检验,知道了不代表能做到,做到一刻不代表能时时刻刻做到,能不断行出来才是道。
嘉宾s:
学习《水的人生智慧》,我最近两天在体会这句话,它让我产生力量,不知不觉会背这句话了:
“But I think it gives us the capacity to remain grounded,
to be present,
to learn from and be transformed by the stories of the people around us.”
但我认为,它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保持脚踏实地,可以活在当下,可以从身边的人的故事中学到东西并产生改变。
嘉宾m:
我体会素位而行是积累能量的基础,无论做哪个行业,只要能一门深入下去,就有可能成为那个行业的行家。比方说,我练习太极拳,从开始时的身体僵硬到后来身体逐渐放松,到慢慢体会到气感,我感觉这个过程是一种能量积累的过程,同时我还从中体会到了无中生有。
我体会素位而行像是一个场域,就像我们的出身是父母给的,我们的禀性是先天的,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接受现有的条件去做我们可以去改变的事情。就像《茉迪的彩色小屋》中的女主茉迪一样,主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嘉宾x2:
我还体会到素位而行是自己在任何场域中都能保持清晰思路,并且能够应对自如。
嘉宾f:
我最近通过讲家长课对素位而行的体会是:课前用心准备,不用担心自己会的太少,把自己有感觉的点分享给大家,并带着谦虚的心态与大家探讨学习,这样我讲课的时候压力就不大,遇到问题时我就不会紧张。以前我会觉得我要学得很懂了才能讲,有时我也会担心自己讲不好丢面子。但我最近转变了心态,一定要谦卑,可以从家长的身上去学习探索。下来后我再仔细琢磨我有哪些知识点不到位的地方,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其他老师提的意见也虚心听取。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发现现在自己的逻辑思维逐渐提升了。
嘉宾w:
素位而行,黯然而日彰,时时要像水一样谦卑。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最近触碰到自己的偏差。当有些成就时,内心的膨胀,锋芒的显露。这个“位”就成心态的高位,可能会有短期的舒服,舒服也就让自己停下了,还可能场增而减。
嘉宾p:
我感觉素位而行也包含了心态低位,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因条件,就是接纳自己眼下的实情,不打妄想,从足下行,从身边做,这种心态低位是真正的心态低位,是有益的心态低位,是究竟的心态低位,而并非过去“凡是有错都是我的错”,那种高大上的所谓心态低位。那种心态低位容易把人引向歧途,实际上那种心态低位隐藏着口服心不服,是说教,是“和为贵”,而非“冲气以为和”。
嘉宾f:
比如一次我讲课发现自己对关于好奇心、天赋、兴趣的理解不透,下来我就专门去琢磨这个课堂,在家和家人互动,请教他们是怎么理解的,也去查之前周二晚上关于天赋和天性的学习资料,查了后就反复琢磨,现在自己对这个问题发现比以前理解得更透彻一些了,我也顺便把自己课件内容进行了优化。通过近期讲家长课,以及跟着s老师学习水的智慧,我发现原来我以前非常的不谦卑,一直是心态高位的。而且我还发现我自己过去一直做的事情是让我自己去领先别人的事,而很少去做协助他人成长的事,这就是我的局限。最近我尝试通过几次去协助他人,终于体会到了一点点帮助他人的感觉。
主持人:
以下将《中庸》中的素位而行做一个精准的逻辑梳理:
一、“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可以理解为随遇而安。
二、“发而皆中节”意味着“无入而不自得”必须有效,有效才是硬道理。然而说的是理,行的是道,合道而行才能有效。
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意味着合道而行“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禀性不合天道,命运必然蹉跎,所以必须修性。
2021年3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