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交流探讨【0087】: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七):
“豫则立,不豫则废”的理解运用。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1年3月2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七):“豫则立,不豫则废”的理解运用。今天的讨论源于《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亦作“预”。字面解释: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毛泽东《论持久战》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做事、子女教育、与人相处能够有明智抉择的前瞻性、预见性太重要了。怎么练就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欢迎大家一起讨论,通过您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嘉宾w:
分享一个网上看到的信息:血战长津湖可以说是抗美援朝最惨烈的一仗,紧急从南方调动北上的部队,虽然对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也因为冻伤减员严重。其中一个部队冻伤减员最少,师政委王直将军的决策发挥关键作用。在秘密北上过程中,将军通过报纸和广播看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敏锐地认识到这就是战争动员令,到达锦州车站后,严寒的天气让将军高度警惕,立即部署后勤补给工作。到达沈阳利用停留一天的时间,有事前的部署,部队补充了高寒地区的棉衣和大衣,缺少部分高寒地区棉裤、棉帽、棉手套和棉鞋,战士们掏出棉被中的棉花做成护耳、手套、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就是这些装备关键时候发挥保护作用。在作战中,缴获了3000床美军军毯,将军提出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分配方案:将这3000床羊毛军毯剪成小方块,给89师每个士兵分到一块来包手、包脚,抵御严寒,将军认为保护好战士的手脚就是保存了我军的战斗力。果然,长津湖战斗打响后,这个部队冻伤减员最少。
老将军前瞻性的思路太值得学习了,我也在想,老将军敏锐的洞察力怎么练就的?我体会的是以战士心为心,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精准决策及时执行,不拘泥于固有思维(毛毯的分割)。预见性与境界有关。
嘉宾p: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站得高就是有境界。我分享一个生活案例。前段时间气温20度左右,看到周围邻居晒被子洗床单,还有羽绒服防寒服,我也把冬天穿的皮衣、防寒服作了相应处理。然后收拾入柜。可谁知这两潮来袭,降温了十来度。寒冷是感觉到了,但入柜的服装又不愿随便再用。怕麻烦再处理仨,不经意着了点小凉。幸好毛衣没洗,拿来穿上,这再过了。我为什么没想到初春还有倒春寒呢?
嘉宾w:
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事情就是缺少预则立。最近一个公益讲堂需要换教学点,联系到一个单位闲置房,在一个小区里面,在得到单位同意后就感觉事情敲定了,考虑的就是做卫生、课桌板凳、设施修补,几个伙伴一起就来做卫生了。正在做卫生的过程,楼下的邻居上来了解,听说用来做教学,当时就不同意,对方强烈提出会影响他们休息。反复解释,每月只有几节课,不会发出声音。对方仍然不同意。常人做事,往往陷入僵局才想到为什么不把功课做到事前呢?相信各位老师都看到我的漏啦。我的禀性好显耀,在运作这个事情的时候,取得对方单位同意就感觉事情成了,就想尽快把教室布置出来。由于没有预见,当对方反对我却认为对方不通人情,对立中产生情绪,易结怨。自己觉得是好的,如这个课程,别人却不一定会认为;自己认为是公益,还有高尚的念头想说服对方。实际,换位思考一想,对方维权合情合理。预则立的练就涉及到境界和格局的自我提升,涉及到自我禀性的修行,涉及到打破自以为是的观念。
嘉宾x1:
预则立是对事情发展有个提前的总规划。如下围棋,在知已知彼的前提下,一步一步的布局,出其不意的在关键点赢得全局。这需要境界高,而且还不以目标为导向。
点评:
围棋做个比方形象、精准,大家大概知道围棋就可以细心琢磨一下。
嘉宾p:
也反应出我活沷开朗禀性的漏:一根筋太天真,好比围棋中的一颗棋子,摆在中间好自得,摆在旁边好沮丧。其实站在局外看“金边、银角、草肚皮”,中间才是挨打的料。
嘉宾w:
前瞻性的预见也许有人归于天赋,而实际是局外局内的差异,是境界高低的反映,是入世心出世心的修行。预则立的妙,可以不陷入情绪的纠缠。有次老师分享,有天下午出门看天色可能会下雨,带上雨具骑车出门。因为有预见,内心也接纳了可能淋得落汤鸡的结果,内心不怨,也就不存在落汤鸡丢面子,预见动在念头上,不伤情绪,可以止损。
嘉宾p:
我以前就有这个归因,今天读了《无为而治与团队管理》,让我如见曙光:事实上是境界高低的反映,可以通过自我修行,重构大脑神经元传递渠道,调整思维模式达到这种境界。而且强调:前瞻性的抉择能力只有合道者才有,任何聪明、知识、科技、人工智能无法取代。
嘉宾y:
豫则立,不豫则废之前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用的少,没有特别引起重视,对事情的演化就不同。记得有一次我做线上主持,早上只有1个小时,参与的老师有好几位,没有事前订大概分享时间,有位老师分享的非常投入,我看着时间这位老师继续分享下去,我整个场的时间就不太好把握。就提醒这位老师并有意识打断他继续分享下去。自己虽然感觉不太好,虽然是为了整个大局。下来跟这位老师发消息沟通情况,老师认识自己没有把控时间。但是也是因为我没有事前订规则,比如分享时间约在几分钟内,大家会有意识把控分享时间,作为主持人的我如果时间超了提醒了也会觉得很舒服。这个案例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教训及印象:预则立才符合“道”的省力模式。
嘉宾x1:
最近看党史记录片《重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踏上长征险途,而遵义会议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最终也是在报纸上找到了刘志丹在陕甘地区建立的武装部队,使红军落脚陕北,成为了红军发展的里程碑,看到这里真的激动人心。谁能知道很早以前的一个决策,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点评:
《重生》值得反复看,特别是第三集《抉择》,遵义会议也有个过程,怎么产生的?什么逼迫的?根源是什么?领悟了“抉择”才明白长征的“魂”;明白了“魂”,才看得懂第四集《淬炼》的必要性。“淬炼”就是聚“魂”。
嘉宾p:
所以我的感悟就是努力修行,调整思维模式“惟道是从”,达到合道境界。以前很羡慕老师应答如流的应对能力,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来的,现在好像就是通过数十年修行境界提高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修行达到了那个境界,一切事物尽收眼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己。
嘉宾a:
我觉得预则立是可以练出来的,我这方面能力就不强,打个比方,我不会察人性,然后现在慢慢学会观察,不论是对自己或者是对别人遇到的一些人或事都有一点点预见,也挺有意思的。再比如每个人禀性不同,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修正自己的短处。预则立也可以理解为精准动念吧?可以更加省时省力。
嘉宾w:
察人性会忽略的情况:我体会,常人一般形成一个思维定式,就有局限性,察人性要打破局限,先要空杯,换一个思路感同身受的体会对方的念头。
嘉宾m:
我体会预则立是一种预判能力,即对事物发展规律有所洞察而做出判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的故事就是建立在预则立的基础上的。
嘉宾a:
这个例子好,就像我们当今的天气预报、导航。
嘉宾p:
我这个人面子观念重,害怕错,面子重说到底还是个心态没放下、没低位的问题,“我是对的”自以为是在作祟。这是障碍自己前行的绊脚石,需要搬开,我必须面对,再躲闪面子里子都没了。直心是道场,客气是礼数。
嘉宾x1:
A老师说的对,预则立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我以前时间观念不强,导致经常遇事慌乱,现在学会提前预估时间,或提前记录需要处理的事情,这样做起事来有条有理,内心就很平稳了。
嘉宾p:
改慌乱我还体会到一个方法,明天出门需要准备的事项今晚写下来,或干脆把要带的东西放进包包里。这样,不但明早不慌乱,当晚睡得踏实。
嘉宾m:
我个人因为缺乏洞察能力,觉知能力,预则立一直是我的盲点。尤其是在学习中和思维之前,基本上没有对预则立的认识,更多的时候是对事情的应对,而这种应对也是盲目的,而应对时也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认识问题,缺乏整体观和长远规划。所以到了成年之后表现出来的还是心智不足。
嘉宾a:
前两天参加一个上级领导召开的14个省的视频电话会议,我就准备的不充分,没有带电脑。因为是在办公网上开,必须要装软件,用手机安装不方便。我疏忽了,幸好当时我们参会的领导有电脑,找了个会议室,开会前几分钟才安好,要不会很狼狈。
嘉宾x1:
预则立是一种思维模式,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会提前从整体长远的效率去预测,能否达到很好的效果,就需要不断的在践行中总结经验,在《重生》中这部记录片中,共产党也是在失败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嘉宾w:
L老师不止一次说过我,把时间算计得很掐“掐指一算”,每次出门都是卡着时间,结果就是着急忙慌的。这个预则立仅停留在不迟到,眼界和格局需要提升。
嘉宾x1:
每个人都有局限,局限与心性有关,只有打破局限,调整心性,境界才会提升,这是一辈子的功课。
嘉宾f:我觉得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一种思维模式,事前情景归因,事后自我归因。因为我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思维有局限,看不到整体,遇到事情就只看到一个面,所以我在同类型的偏差上栽过多次跟斗。后面逐渐重构大脑神经元,重建认知机制,才逐步得到一些改善,这也是一种重生吧。之前因为没得预见性,一旦出现和自己预想不一样的情况,我就会不知所措,会有情绪。
嘉宾p:
我觉得预则立还有一个动念精准的问题,比如今天本意是想跟w老师道个歉说声对不起,结果自以为的那个念与想道歉的那个事出入很大好尴尬好郁闷,幸好w老师很大气很包容,一笑而过,这也给了我一个教训,今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的假精灵了。
嘉宾w:
预则立一种是落在事项上的预见,类似于“单相思”;一种是行在道上的洞察,感知到“别人真心需要”。眼界和格局的提升需要脚踏实地的修行。
嘉宾f:
预则立需要平时积累,如洞察人性和场域。
嘉宾z1:
分享一个寒假期间带孩子参加学习的经历:最开始带孩子去上课内心忐忑,知道孩子很可能不会遵守规则,经向老师们讨教经验,事前与孩子约定规则,不影响他人,当时能想到的只是说话声音要小。当尝试了一次后,发现不仅是说话音量,还有玩耍行动也会有较大声音,这是之前因为没有经验而没能预见的,在经验后,又跟孩子商定增加行动玩耍音量控制这块。在几次带孩子参加学习下来,发现了问题,有了经验,才能在之后再带孩子参与学习前更精准的预则立。感觉要能预则立,首先是有体验,知己知彼,知道哪些是需要预防的,才能真正做好预则立。
嘉宾w:
我以前开会往往别人说了半天或者会后才反应过来,这几年我也在练自己,把自己的东西放下来。会前评估一下议题的一些可能性,把我想要说先变成我听别人说,在听别人说的过程,问自己为什么这个事情会这样,慢慢体会这件事情的因果,现在的觉察力有提升了,应对也轻松了。
嘉宾L:
f老师说的情况我也有,还很突出,只要事情没有按自己预想方案发展,立马就焦虑起情绪,因为禀性上以自我为中心,似乎想所有人和事都应该按我的思路进行,把自己套得牢牢的。
嘉宾z2:
我感觉预则立,就像老师常举的列子。出门看天气,提醒孩子带伞一样。预判的准不准,若是十次九次都不准,孩子就不太相信了。
嘉宾x1:
同样在我们修行路上也要有这样的预见,没有捷径可走,境界也是一点一点修出来的,智慧也是从我们自己不断琢磨后开启的。
嘉宾f:
最近我也发现自己对自己的精力预估有偏差,容易揽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觉得简单或可以尝试一下,也有点急功近利的想多学习尽快提升自己,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结果发现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很耗能。我觉察到自己有点心累,就开始反思自己的偏差。我问自己,我明明是想在道上下功夫,这样做是走在道上了吗?很显然没有,我还是想走捷径。
嘉宾z2:
F老师我现在有种体会,学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生活中点滴运用,琢布改善状态,不断的调整思维模式,慢慢优化,贪多嚼不烂。
嘉宾m:
感觉这几年学习中和思维之后,有了预则立的认识,但原来的思维模式一直在影响着我。我将这里面的原因归结为一个懒字,这个懒是思维上的懒,也是行为上的懒,因为懒,所以不愿早做准备。比如说参与核心团队的分享,都是事到临头了才来准备,因为准备时间不充分,导致分享的内容呆板,不能吸引人。我反思,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我缺乏动力,修行的紧迫感不强,有应付的心里在做祟,没有将这个修行平台当作一种场域来经营,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w老师的觉察对我很有指导意义,我也有同样的情况,开会时半天弄不明白别人的意图,导致自己很被动。
嘉宾w:
Z1老师,建议您有时间和WR老师交流与孩子的预则立。她和孩子约定的规则,孩子的事情就让孩子来承担。譬如,前次孩子背的包包遗忘了,走了一段路,小卖部老板喊包包忘了,孩子听到后,自己就飞跑回去背,没有看出想依靠妈妈帮助。走到路上,孩子保管的小凳子还是忘拿了,孩子心疼啊,妈妈说,下次自己有钱的时候买。我体会,与孩子的预则立,要接纳产生的成本,这是孩子觉悟成长的学费。
嘉宾f:
昨天孩子第一天上学,她出门的时候忘记了带钥匙,放学回家后我们都还没到家,她只有在外面等起,等了接近一个小时。有了昨天的教训,今天她出门时她自己不用任何人提醒就把钥匙装起了。
嘉宾m:
建立预则立的思维模式,无论大人与小孩都要付出成本,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才能得到成长,有实践才能有真知。今天听《李安的启示》,人生要面临解构和重建,正是老师教导我们的改程序,给自己改程序所需要的就是在日常中点点滴滴地去修行,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成本。
嘉宾p:
是的,我的成本本来就偏高,痛则思痛,希望缩短自己的时间成本,人生就那么短暂,所以要努力加油。
主持人:
大家探讨的深度越来越精微,也越来越勇于解剖自己。
对于其他学习中和思维的同修有很大的参照价值,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可以提前避免人生的陷阱。特别是对于那些“聪明人”!
我们是小人物,《重生》是我们的参考书。如果修行对于国家民族都这么重要,《重生》的思路同样能引导我们改善人生!
2021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