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交流探讨【0086】:
您怎么看抓大放小的思路?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嘉宾w,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
今天(2021年2月23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您怎么看抓大放小的思路?抓大放小的运用,涵盖在工作、教育、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生重要的思路之一。生活中往往会有几种情况,过于关注细枝末节,抓不住重点,事情越做越复杂。大而全,每一件事都求全求满,事情越做越累。眉毛胡子一把抓,负重前行,难以取舍,做事被赶着走,效果差。抓大放小,如何提升格局,重全局抓关键,集中精力做重点,能够精准判断,放下对全局影响不大的问题和事务,放心、放手、放权。今天,我们结合中和思维精力导向的思路来讨论抓大放小的运用,欢迎大家一起讨论,通过您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嘉宾w:
精力导向区别于一般模式的目标导向,用6:3:1或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把精力做一个分劈,6份精力是解决生存的付出,3份精力是积德聚能布场的运用,1份精力是自我总结的提升。与一位伙伴讨论到精力导向要不要目标,我认为精力导向也有目标的。精力导向和目标导向如做事的初心、种子,不同思路运作的模式不同。目标导向重结果,精力成本投入大,做正确事的思路。精力导向重效果,客观评估精力成本,正确做事的思路。同样的实现目标,目标导向外求大而全越做越累,容易无序易内耗,抗挫折弱。精力导向分解目标抗挫折强,精力观照内修善取舍,化繁为简少内耗。
嘉宾z:
孩子现在小学阶段,我重在抓修性补漏。我感觉抓修性补漏的过程中,孩子心智成长了,无需刻意抓的成绩居然很好。
点评:
这就是精力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分水岭。精力导向那六份的运用包含了目标,所以不用刻意强调,人人都要生存。问题是:如果您要求的目标,不是别人生存的必须,无论您把目标分得多细,别人也是被动的,甚至抵触。
只有修性补漏,才能有效的积德聚能布场。所以只有当事人觉悟了,才会主动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努力;心智成长了,因人而异,唯变所适。
嘉宾h:
W老师:我感觉我自己即像您说的,过于关注细节。又像您说的求全求完美。我之前做工作,要求别人做得和我一样,我才放心,把细节抠得很到位,让人很难受……。这样,走了一批达不到我要求的老师;留下来,达到我要求的只有一位80后的老师,现在这位老师也是我们团队最优秀的老师。我培养另外一位老师,很有灵气,做得比我培训的还要好,超出我的预期,一年之内赶超之前待了3年的老师,收入也比老教师工资高。后来待了两年因为结婚到外地而离开……,而她带的学生,转介绍也更高……,对这两位能达到我要求的老师,我就只抓重点,对于达不到我要求的老师,我就抓得很细,结果老师很难受,因为对方做不到……
嘉宾p:
赞同w老师说的,我也觉得精力导向不是不要目标,更不是对目标的否定,而是说不要整天盯在目标上,而是目标还要量子化,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这里有一个关注点的问题,精力导向就是把关注点放在每一个细节上,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嘉宾w: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全局和局部关系把控,对主导和细节关系处理,也是对格局和心量的修行。
嘉宾p:
Z老师,我觉得愰是孩子最易出的漏,其实不少孩子考试的题是会的,但这个愰(大意、不专注)害了他,分丢得冤枉,把愰这个漏补上了,就如您所说成绩自然上去。
嘉宾z:
P老师,这个也要平时锻炼,把作业当考试,把考试当作业。
嘉宾r:
有次咨询时请教老师:我感觉时间不够用,这也想学那也想学,但精力又有限。老师教我:先有一个中和思维的框架(就是把中和思维好好消化),然后用:把新的知识点吸收过来,变成自己的“营养”,也就是说处理信息把它变成一个知识点。这个思维框架就是一个吸收“营养”的思维框架。
点评:
这就是精英思维和中和思维的差异。精英们总是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下,把中和思维加以注释;出世心就会老老实实按中和思维去运用,立竿见影。
嘉宾h:
学中和思维3年后,后来我才知道,不是每一个老师要像我一样,才算合格……,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发挥特长,激励学生兴趣即可,我最近两年把培训老师重点转移到让老师获得成就感,认可他们,结果他们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越来越有创新……
嘉宾p:
W老师,我觉得毛主席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化整体的劣势为局部优势,毛主席就是抓大放小谋篇布局的高手。“选项三不”:
1、不知深浅风险太大的不做;
2、不方便的,鞭长莫及的不做;
3、不相干的和非己所长的不做。
老师提炼总结的选项三不,就是抓大放小的典型的具体运用。
嘉宾z:
我感觉抓大是不是惟道是从合道而行,放小提升境界扩大心量。
嘉宾w:
我想到《三国》一个故事,诸葛亮的使者来到司马懿的军营时,司马懿无意问到了诸葛亮的饮食饭量如何。使者如实告诉司马懿,诸葛亮每天吃三升米左右。司马懿又问及诸葛亮如何对待军中大事,使者又如实相告:“我们丞相尽心尽责,军中事务大包大揽,责罚20军杖以上的军务都会亲自过问。”司马懿说出“食少而事务繁,命不久矣”。丞相事无巨细都会亲自过问,以致后蜀人才断档,抓的越细就越把人捆绑了,越不能激发其内动力。
嘉宾p:
我的禀性是热情开朗型,啥子都好奇、喜欢,但严重阻碍我的一门深入,所以事情做得不深不透,这是我禀性上的漏,真的急需调整,否则一事无成。
嘉宾x1:
我们孩子现在是中学阶段,身边有家长每天关注最多是孩子有没有吃好、吃饱,考试成绩多少分,只看成绩,其他家务或事情可以都不用管,父母完全包办。但父母同时也会抱怨孩子不懂感恩,不自觉,学习不积极。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引导孩子的心智成长,导致孩子认为觉得是为家长学习,也完全没有为自己经营自己人生的意识。感觉这样是没有做到抓大放小。
嘉宾h:
在带领团队成长方面,我理解的抓大是:营造合道工作场域,让成员有成就感、自信心,越来越激发成员潜能;放小是:尊重成员的不足,并尊重成长的过程的客观性……
点评:
这就是小人物和大人物对“抓大放小”关注的不同点:小人物关注合道和心量,心量体现了包容;合道更注重境界,“选项三不”不仅能明察利弊,更能识天识人,才能舍得放弃,境界决定“抓大放小”不在乎一时一事的得失。
嘉宾y:
最近要开学了,个别孩子在家补寒假作业,目标导向,抓住最后几天赶,一天写6篇作文,孩子累,作业效果可想而知。自律的孩子精力导向,合理安排时间,每天做一点,玩也玩了,轻松自在,作业效果不错。
嘉宾w:
在中和思维框架下,对于每天收到的信息,就能够去糙留精,留下自己的需求,成为自己的知识点。谢谢r老师的分享。
嘉宾h:
W老师:是的。您分享三国的案例,我感同身受。3年前的感觉就是命不久已……。x1老师:是的,您分享的是典型的现代大多数家长的常态……,我感觉是抓偏了……大小都没有抓住。
嘉宾w:
x1老师说的这个情况比较普遍,家长没有抓到点子上,孩子的心智成长才是大。
嘉宾z:
W老师我以前也有故事主人翁的做法,对家里人事无巨细,先生的事样样过问,孩子的事也每天跟进,他们不舒服我也难受,现在就调整思路,抓大的方向,小的不过问,先生更加承担责任,孩子内动力更充足,结果是大家都轻松。
嘉宾w:
我和z老师有同感,我发现学会闭嘴后,在家里效果好多了。
嘉宾p:
毛主席曾经说,事物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又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我感觉就像我们今天在中庸班学习,中和思维就是我们要抓的主要方面,纲举目张,把中和思维学到家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或者说是容易解了。所以现在多花精力和时间用在中和思维学习这个刀刃上,是极具价值的。
嘉宾m:
是的,诸葛亮正是因为不能抓大放小,才会事必躬亲,但他这样做,却是耗能大于聚能,导致他英年早逝。所以才会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感觉这也是个人能力强的人的一种通病,别人做得事情不入自己的眼,认为谁都比不上自己。
嘉宾p:
说得好,能干人的通病。我虽不算能干人,但也有这个毛病,比如说见家人某件事情做得慢或做得不理想,“算了,喊得您来我都做好了”,于是自己累,自己耗,英雄主义害人。
嘉宾L:
我以前带班的时候,就是全方面严格管理学生,事无巨细,结果自己累得不行,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而且学生抵触情绪也很强。原本想多赢,结果输得很惨。
嘉宾r:
后来老师又指导:在生活中不断的把全部多余都丢掉,虽然常人认为必要,包括生死。这样才有精力去布场。
嘉宾w:
事必躬亲,求全求满的表现,要从思路上来调整。人生只有三件事情:自己的,别人的和老天的。人的烦恼往往源于:忘了自己的事情,喜欢管别人的事情,操心老天都管不了的事情。我原来就是担心孩子会怎么怎么;又担心别人做不好。上次老师点我,L老师周二的主持很棒。好多时候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现在的体会,把自己修好才是最重要的抓大。
嘉宾x1:
M老师讲的这种能干人因为求全求好,对别人做的都不放心,就事必躬亲,不仅自己耗自己累,而且团队成员无法成长,因为没有机会来锻炼,团队成员还会被压抑,导致没有生发之气,更不要说整个团队的生命力与兴旺。
嘉宾p2:
对今天的主题我的理解是:抓大即抓影响命运兴衰的思路观念和禀性。之前对此有误区,认为小就是不拘泥细节,但最近体会自己之所以效果不好,就源于没有深入下去,没能在“过经过脉”之处进行思考,仅停在表面的对规律的大体方向的理解。感觉这只是了解中和思维的树干,即大,对于枝仅停留在了解概念,但对于更充实这个“大”框架的叶还不够,故而不够充实。对于学习中和思维来说,有了大方向后,就得一点一点得深入,尽精微,才能真正把握规律。抓大放小中的小感觉更多是指在没有明道前对细枝末节的纠结。如果是为明道,这些“小”值得抓。还有种感觉,大是因,小是果,我们调整好因,果自然呈现。
点评:
好!有进步。
嘉宾p:
我现在调整思路,宁愿多花数倍精力,耐心教会家人。以后我也轻松,对方也荣耀,有成就感,看似多花了时间精力,但这是一次性的,否则永远陷在累中。
嘉宾m:
我现在的领导就是一个能够抓大放小的人,平时他不做具体地事务,但他可以体察到每个人的优势,懂得用每个人的长处,可以把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由于他的放手,却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嘉宾z:
我们这个家算是白手起家,结婚后经济是合到一起的,通过几年努力日子好点了。先生父亲就要赡养费,现在又说需要钱修房子,我心里就不舒服了。通过调整思路,我和先生协商,根据家庭情况给先生拨出一部分钱,用于他了情缘还账。我们划分责任和界限,各人的账各人自己还,不让对方兜底。我觉得这也是抓大,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家庭的和谐兴旺。
嘉宾x2:
我的体会是抓大是抓关键,关键的细节会决定整体效果。
嘉宾w:
Z老师,生活中有过这种情况,居于下位的看重守规矩,而上位的就常有变化,情缘宜了还要配合智慧运用。
点评:
针对场域再点评:Z老师在家就是上位,她和先生的协商就是规则。场域就是“道”,合道才有智慧。
嘉宾p:
由此我想到,在自己都是泥菩萨之前,修性补漏提升自己是大;去帮别人反而是小,而且自己能力不足时说帮别人还真是痴人说梦打妄语。我以前就是这样,结果反而担误了自己修性补漏提高境界,代价面前沉思了老实了,再也不敢打妄语起妄念。
嘉宾x2:
比如老师能够洞察到学生言行背后的需求,就能调动学习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嘉宾p:
还有我觉得大和小是相对的、变化的。有时看似小,但这个小带有本质性、思路性、决定性,就不能小看了。比如不少家长在成绩和行为习惯面前,更看重分数,觉得分数是大。而用中和思维来考量,行为习惯带有根本性终身性,影响一生幸福自在与否,这个才是大。
嘉宾z:
我和先生责任制后,先生告诉我,他心里想的就是我把他那份账认了,他相当于可以不用管。现在责任制划分,他说他得自己成长,自己担责。
嘉宾p:
Z老师,我觉得各是各,先生能意识到这点,不占您的便宜而让自己偷懒,成长了。家庭也要分清责任,过去那种“两口子得嘛,一家人啥,分那么清见外”,实际上是浆糊逻辑,梭边边。所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值得斟酌,需要警惕,打着这个口号的实际就是想占便宜,就是忽悠,圈套。
嘉宾y:
之前公司运作模式就是抓大放小,每年过完年的年初开会就订全年目标销售完成多少,今年利润达多少,定的目标是比上一年销售数据要增长才会觉得是一年辛辛苦苦的收获。完成了觉得没有白辛苦,如果没有达到目标,会埋怨团队各方面问题或者给自己找各方面没完成的理由及原因。没有找自己的原因,找到自己的漏,提升自己。团队一起练内功按中和思维6:3:1精力导向慢慢调整,有了方向,没有了业绩目标。大家一起共学一点点调整之前的模式,慢慢团队成员沟通越来越顺畅。在业绩目标尽全力能完成多少是多少,没有压力,就是把我们自己调整提升起来。效果是大家在轻松,省力的模式下,最终都没有关注过销售数据,出乎意料还完成了。
点评:
值得学习!“抓大放小”需要实证。
嘉宾w:
在一个时间,要不工作就是没有事情,自己不晓得做啥;要不工作就是事情打堆,自己不晓得从何下手。没有事情闲着打发时间,自己的状态觉得困。事情打堆的时候,不光做事还要发愁,耗精力还是觉得疲倦。如何调整,我也在探索,我经手的工作拟一个年度的要点,要切合实际,划分推进计划,把每个月、每周的规定动作拟出来。平常每周一的新工作,周一做好记录逐条销号。调整思路,挣了工资完成是应该,完不成找原因,自己的原因就调整,非己之力就汇报。调整思路打破面子后,分清轻重缓急每天推进,空余的时间做精力导向的“3”。
点评:
又一个实证案例!
嘉宾m:
我体会这个抓大放小运用在引导孩子方面,这个抓大就是引导孩子心智成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实证案例三:
嘉宾j:
对于我来说,之前做事是抓大,结果走错方向了,以至于最近一年在修性上功夫花少了。我现在的感觉是修性是大,方向是大。以前听过s老师讲:因人设事。这个观念我也认同,但是总觉得人是可以改造的,也需要改造。所以认同归认同,但是并没有去琢磨为什么要这样?效果是什么?如何操作出因人设事的模式?结果这几年进三步退两步。做的还是比较苦。最近开始认真琢磨之后,发现真的要这样操作才合道。
“因人设事”大概意思就是根据这个人的禀性特质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
今年接了一个项目,我和一位伙伴共同作为项目负责人一起合作。之前没有很好的琢磨“因人设事”这个点,结果合作的时候,我很抓狂,配合非常没有默契,而且我很累,关键是对项目的执行结果也感觉到很担忧,所以前一段时间感冒咳嗽,和这件事的关系很大。这就是我禀性里面关注事情更多,老是在把事情做大做好上下功夫,境界和格局小了有关。这几天都在琢磨,这个格局和境界怎么才能提高?有时感觉是乎找到了,有时又是乎没有找到。不过琢磨是大,反省是大,只要我一直去琢磨,再去求证,不破不立,慢慢改。
主持人:
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境界提升了,才能有效的“抓大”;格局扩大了,才能有效的“放小”。所以“抓大放小”只能靠一件一件事情把自己练出来的,还需要实证,千万别只停留在理论上做文章、下功夫。
2021年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