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关键词:系统 系统排列 心灵成长 心理咨询 心理学 团体辅导 家族排列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内训
  最新课程
  健康大讲堂24讲:《萨提亚家庭心理治…
  健康大讲堂23讲:《萨提亚家庭心理治…
  《萨提亚家庭心理治疗》
  家庭场域中五行序位第八讲:《绘制原…
  家庭场域中五行序位第七讲
  家庭场域中五行序位第六讲:
  推荐阅读
  爸爸生病的原因
  如何成为一个温柔智慧的女人
  如何不厌学?
  吟唱舞动迎中秋——心桥沙龙小记
  为什么我不想谈恋爱?
  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探索
  中和思维
  如何守住初心?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十):如何引…
  经营健康之(四):如何提升免疫力?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可持续能量账户?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二十一):如何理…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九):如何减…
  家庭排列
  去伪存真
  家族系统排列常用心灵对话关键语句
  家庭系统排列的基本概念
  激流暗涌:浅谈系统排列的风险(最新…
  家族系统排列在墨西哥和中美洲
  大乘佛教与系统排列臆谈(系列原创专…
  个案分析
  力量和爱一起回来了
  爱,越位了
  爱在传递
  妈妈:靠近您,温暖我
  凭着爱
  春天里,奏响爱的旋律
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76】:

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今天20201215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在2020年里,周二读书会以培养孩子主动经营人生的话题,开展了10期的教育新模式讨论,大家对运用中和思维探索教育新模式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对中和思维亲子教育的文章也在日常的教育运用中参考借鉴。

今天根据王世英老师推荐的话题,来讨论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一起分享教育新模式的收获,了解大家对教育新模式讨论的需求,周二读书会把大家的需求整理后作为以后的讨论话题,欢迎大家参与讨论,通过您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引言:

当今教育分两类:体系内教育和知识强化教育。这两类教育培养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短板:面对社会的千变万化如何妥善应对,其实质是如何改善人生?中和思维亲子教育重点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是教育新模式的关键所在。

嘉宾甲:

分享一个小故事:大概说的是外国人教育孩子,接了一杯开水让孩子喝,结果孩子烫的哇哇叫,然后埋怨父亲为什么要骗他,父亲教育他说任何人的话都不要轻信,一定要自己去实践才行。而中国的一个父亲也效仿这个方法用开水给儿子喝,结果儿子被烫的不行还要忍着,父亲不解就骂他你是不是傻,烫了就吐出来啊?儿子哭着说长者赐,少者不敢辞,您让我喝我不敢不喝啊。
嘉宾乙:

目前社会上,孩子的心智培育是空白,很少有家长对孩子的心智培育重视,大部分家长重视知识的学习
嘉宾甲: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提倡的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这个小故事的教育就是受的影响,这种教育模式,到了鸦片战争,我们的民族饱受屈辱,正如《道德经》云: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涌入,西方的教育模式,受爱的教育影响,引入的尊重、平等、自由、快乐的理念。这四十年里,家长在教育的投入超过以往,短期的效果,孩子的知识极大的丰富。虽然追求西方的素质教育,一旦面对考试改善人生的实际,家长的关注还是在分数上,高考承袭了八股文模式,考试分数与实际能力分割,所以分数不代表实际能力,而一味的追求分数,孩子背负的压力效果不好。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教育的表现,形成家长和孩子的代沟,随着孩子越大,家长在教育上越变得无所适从,作为中年人的我,非常体会这种

主持人:

中和思维提出以培养孩子主动经营人生为导向,转变传统观念,不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观察孩子的禀性,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教孩子修性发挥天赋提高效益顺势成就自己。我们在以交流中一起来探索教育新模式。

嘉宾甲:

嘉宾乙说的对,现在教育关注在知识上,正如上期在《博学》讨论到:《中庸》的博学是效法天道,重在改善人生,关注宇宙人生的真谛,让孩子真正意义的明白为啥而学习
嘉宾丙:

请问怎么让孩子真正意义的明白为啥而学习呢?
嘉宾丁:

昨晚饭后绕着小区走了一圈,发现有5家人因为孩子作业发生了争吵,现在的孩子们都觉得学习是家长的事,问题出在哪里呢
嘉宾甲:

我的理解,孩子学习的内动力是什么?分数还是能力的提升,还是经营人生的规划?我女儿辛辛苦苦考过的证书,大学毕业后不选择这个专业的就业,当初读这个是为什么呢?孩子说不知道,现在走入社会才发现,这个职业不是原来想的那样。这个时候,我在思考,孩子为啥而学呢?
嘉宾戊:

我觉得孩子首先应该为生活而学习
嘉宾己:

现在不只是孩子为了分数而学习,同样家长们在单位上也是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去争去拼。家长的观念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迷茫困扰:去争夺会很累,不争又无法适应社会。
嘉宾庚:

我理解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家长要实现自我成长,学着做有智慧的家长,不攀比,不盲目跟风。要具备洞察能力,即明了社会发展趋势、孩子的优势和短板、关注孩子能够当下的需求,适时的予以帮助,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让孩子学会扬长避短。
嘉宾乙:

我的各种证书有好几本,现在从事教育,体系内说我没有证现在还劝我考家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当年考心理咨询师证,考了整整两年,真的叫脑瓜疼我告诉我自己,我再不要考什么证了
嘉宾辛:

个别学校虽然出发点是注重身心及全面发展,还是因为教育考核压力大
点评:

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注重身心及全面发展的学校,即使办了这么一所学校,创办人设计的教育模式也缺乏现实有效性,培养出的孩子适应性更差。

嘉宾乙:

今天一个老师问我,你们机构活下来,是怎么办到的我的回答是,能做啥做啥,能活下来就行

嘉宾丙:

最近我有和孩子一起看公益电影,我们会用中和思维讨论其中现象,来引导孩子对中和思维更贴切的感受。包括孩子在学校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如意,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和她成为朋友,这也是她一点一点慢慢通过积德来的。我觉得学习就是获得一种能量,积德聚能布场。自立自强从而自在。
嘉宾己:

今天与家人聊天,年末了他所在的学校要根据一年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评选先进和年终考核,家人感叹因为平时精力只用在教学上,一年辛苦下来,也无法与其他年轻人相比。现在年轻人不是很看重教学,多数时间用于科研、发表文章和各种证件上,这些能力学校也要考核。而年轻人也在叫苦,如果一项技能不过关,也要影响收入。现在大多数都很关心自己的收入。
嘉宾甲:

嘉宾己说到孩子的迷茫,我很有体会。去年8月,孩子在大三辛辛苦苦把职业资格的13科考过了,还没有步入社会,仅是从学校和网上了解的信息,就对这个证书下结论,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找不到工作。研究生要学法律,过司考、过国考。这个思路相当于三座大山,孩子被压的喘不过气了,这个时候家长也困惑,好像社会大多数家庭都这样鼓励孩子,苦过了,考过了就好了。
点评:

其实僧多粥少,面对大规模竞争,如果很多人都达到了旧标准,新出的标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跟风是不是有点蠢?

嘉宾己:

这样的思维导向让所有人都很焦虑,家人说只有自己想开些,知足常乐。可是这只是自我安慰,并没有解决问题,内心还是有怨。我建议为什么不换道超车用一点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多与人交流,为自己建个场,从其他方面得到更多的认同。

教孩子也如此,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长,主动去经营自己的人生。有方向就有动力,有方法就有活力。否则,知足常乐只是暂时的,其实会形成熵增,越走越衰。
嘉宾丙:

很认同嘉宾己的建议,用631法则打破现有局面。先生工作也是压力大,天天加班,我就给他建议,运用心态6:3:1,看到公司发展的势,以及这个行业的势,找到自己擅长的,在这个领域冒泡泡现在好多了。

嘉宾辛:

自己学了中和思维,会影响身边的家人及朋友,孩子班主任给我发消息,说我每周末上课,学的什么课程,孩子说我脾气变好了。学了用,自己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都变得有智慧了:跟孩子相处用中和思维,洞察禀性,不对立,冲气以为和,助人三原则,原生道德,自己做到了,潜移默化也影响身边的人
嘉宾壬:

嘉宾己的建议我很受触动,与其整天怨天尤人,不如建立适合自己的场。以前的我是个愤青,这看不惯那看不惯,总喜欢发点杂音。学习中和思维后,我在工作群里基本不乱发言,少了很多纠结,心情更舒畅。

现在不仅孩子学习没有目标,很多家长也很迷茫,老师也不知道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嘉宾癸:

我感觉现在的主流思想是教孩子成功很多的新教育虽然说不提倡考试是唯一的标准,但也落入了成功学的套。把重心关注在了孩子的各种技能上了。

新的教育模式不但要放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上、还要放在如何洞察能量上

今天在一个家长群里,一个家长发了一篇《银河补习班》的影评,影评中说新教育大咖说这是一部少有的、没有硬伤的中国教育电影如果是以前,我也会去追捧这种模式,但现在从中和思维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还是在追求成功。反而这部电影的教育硬伤是没有去教会孩子去洞察能量电影中主人翁作为父亲,是一个学霸,也是技术高手,但是他的人生就是因为缺乏对人性的洞察而功亏一篑,被自己最信任的徒弟陷害坐牢七年出狱后还因为感激对方一直免费帮对方设计图纸这就是最大的教育硬伤,他对孩子的引导也仅仅是引导孩子如何有效学习知识

嘉宾甲:

这部电影我也看了,男主人公对孩子做到了尊重,但是教育的思路是争出来的成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爱的教育,之前和一位精英人士的交流,听他说:对孩子如何尊重,如何亲密相处,如何培养孩子自食其力,到了18岁让孩子自立。我问他:您知道您13岁的孩子需要什么吗?您和孩子的边界在哪里?您现在社会得到的帮助,是因为您有场域,孩子18岁就切断供养,在中国现实吗?从压抑的教育到了放任的教育,并没有帮助孩子建立经营人生的思路。

嘉宾乙:

我最近接触了家庭教育的大咖们,我发现他们的业务水平都非常高,有的害怕了,有的还非常热爱。有一个共同现象是,这些老师们自己的健康出现了状况。这让我思考,家庭教育的老师们都这样,又如何保证教出来的家长的水平呢?

嘉宾癸:

我们家现在每周利用好印象奖和孩子讨论一次本周的好印象。今天恰好是发好印象奖的日子。孩子总结了一下本周做得好的方面,她觉得本周学习状态不错,而且也在修禀性。而且今天刚好是她们学校直升考试发成绩成绩进步很大考了全校第五名,她也很高兴。不过发激励金的时候她自动扣除了50,说只能发150我问她为什么要扣?她说这周虽然成绩和学习状态都很不错,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做得不够好,就是积德布场做得不够。

结果回到家孩子爸爸开始不相信孩子能进步那么多,当知道确实是事实后又用了一个世俗的方式激励孩子说今天你考得好就不安排你收碗了,没收的Ipad今天给你,随便你用不用我发激励金的时候,就还是比她自己说的发150多发了10元,多出来的理由是,没有目标导向,即使考得好也在反思自己积德布场做得需要提升的地方。对于她成绩的提升,也进行了肯定。

她今天还反思到自己平常同学之间喜欢开玩笑打赌结果她之前和同学打了一个赌,她自己都忘记了。她前几天老师说这次全年级上一百的只有5个,她就和同学说了一句这次考试数学她上了一百我就吃屎,边吃边拉。结果今天成绩发下来她上了一百打赌输了她都忘记这个赌了,结果同学们要和她较真儿,她就说今天自己打脸了好多次。从这件事情,我和她说,所以不要轻易把话说得太满,打赌开玩笑也要适度有时自己都忘记了,别人会记着的。所以要夹起尾巴做人,有漏就要被别人抓住把柄。随时不忘修补漏。现在确实很多大学生都比较迷失高中以前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上学后就开始放纵自己了。

嘉宾甲:

嘉宾癸的孩子作为一名学生,精力导向631这个1,用得非常

点评:

精英人士和教育大咖都面临了瓶颈,可见,未来的教育给中和思维留下了巨大的拓展场域。教育新模式非常值得探索,对个人和机构都能产生效益。

 

问题探讨:

F

我昨晚与一位中学老师讨论,她说,同事与她提到一个话题时代空心病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觉得其实家长们也不一定知道孩子需要学什么?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面对;我们当年学到的很多知识都已经过时了,用这种老眼光去面对未来,本身就有问题。现在大家重视的知识学习,是生存力的一种体现,而对适应性的培养很缺失;这也是造成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原因之一。以上引号里的内容出自徐凯文老师的主题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

J

看到孩子状态的变化,家长也着急,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啥不关注孩子的需求,而要去追社会的导向。家长可以动员孩子不考了,开始实习,实习不是挣钱多少,而是在实习中,通过自己的经历来了解社会,而不是从网上或者别人嘴里了解社会。家长保证在基本生活上给孩子三年资助。
    这个过程,引导孩子体会精力导向和目标导向运用的不同处。孩子在实习的过程,慢慢收获对社会的了解,证书和能力的关系有了了解,现在工作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自己交学费学习,也在思考将来的规划。
X

以前读书的时候的学习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到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偏头痛,非常的刻苦,中专四年的专业课更是感觉门都没有入,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

现在跟各位老师学习中和思维学一点用一点,用了与伙伴与家人讨论,健康、生活、工作、家庭慢慢都有改善,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轻松。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把这些真实的感受分享给孩子与家人,学习场域慢慢形成。我觉得新教育模式,还有一定要引导关注场域,布场。我们以前完全只关注自己和分数,去拼,最后吃亏,自己能活动的范围很狭窄。

G

不过现在我和孩子还有个困惑孩子这次直升考试成绩不错,老师让孩子回来和我商量一下,说这次直升考试她考到了三万六的奖学金老师会极力劝说直升我们是一直计划好了上公立学校的我和孩子都明白我们决定上公立并不仅仅是因为学费但是她给老师的理由是我们觉得学费太贵老师认为孩子考上了奖学金就不再是费用的理由了。我们有点担心扛不住学校的压力
主持人:

建议引导孩子从人生的最佳运作出发进行评估:为什么上公立学校?为什么老师鼓动直升?如果上不了重点公立学校,直升也是好事。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肯定先选熊掌。关键是值不值得挑战自己?评估的标准就是可能性能否达到百分之六十?中和思维的优势就是能够最佳发挥,那么可能性就会进一步提升。而且如果跟老师沟通得好,那么进退都有余地。

今天的分享很精彩,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群里老师的关注,各位老师在学习生活中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如有需要讨论的话题,可以与我联系。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引导误导了家长的教育思路,竞争的模式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包袱。我现在的体会是如何引导孩子打好人生的下半场,经营整体和长远效益的最大化。



20201216

来源:中和思维书院      时间:2020-12-20 20:25:29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