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43】:
“怎么不理解我呢”与家人相处怎么看待这句话?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又到了周二(2020年4月28日)的交流时间,我是今晚的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今晚我们探讨交流的主题是:“怎么不理解我呢”与家人相处怎么看待这句话?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发表您的见解,分享您的感悟和体会。网上有句流传挺广的话: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这句话用高尚的爱引导家人间放下争执。可以不解决问题,但不可以争。在爱的指引下,为家人的付出,家人能理解吗?于是,生活中常常听到这些声音“我容易吗,你怎么不理解我呢”“我做这么多都为了谁啊,怎么不理解我呢”这种例子多,就不一一举例了。这种思路下,做事情反而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这种模式下,不管是忍下来的压抑,还是忍不下来的放任,都不是家庭成员共同兴旺的模式。今天,我们以中和思维提出:家庭文化建设“以共同兴旺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家人不理解我”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通过您的分享,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嘉宾甲:
我有这种感觉“怎么家人,特别是我先生就不理解我呢?”我觉得,我想到的不用说先生就应该知道和明白,那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他都想不到,都不能明白呢?也不能理解我呢?我先生也常会这样说,认为我不理解他。后来我细细分析后,才知道这句话的问题所在。因为是家人,我们都认为相互应该很清楚双方的意思,对方有些事情没有交待清楚,多数时候认为不需要交流,我也应该明白。结果,是我没有想到会是那样的结果,所以,先生认为我不理解他,而我也不爽,“您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我认为对方把自己当成透明人了。记得有一次,先生让我洗木耳,但是没有告诉我木耳已经拿出来泡起了,当然我也没有问清楚,又从柜子里拿出木耳泡上,结果,我说他指令不清楚,他说我没有理解到他的意思。
点评:
这种情况属于沟通不到位,只要养成沟通的习惯,“言前定,则不跲”问题不大。不属于心态或禀性问题。多费点口水,少受些折腾——赚了。
嘉宾乙:
最近,在与家人的一件事情上,用中和思维“情缘宜了”让自己找到了一些触点。4月下旬,母亲过生日,母亲对这个生日比较看重,恰逢我在连续工作,当母亲和我讨论怎么过生日的时候,我脑海里面又闪出了“我上班这么忙,怎么不理解我呢?”这个思路想下去,自己就会起情绪了。过生日是母亲的需求,我没有理由干预,工作是我份内的事情,和母亲有何相干。“情缘宜了”,首先就要明因果,母亲找到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就要帮助她达成心愿。其次是有效的沟通,主动和母亲联系,说明我工作的情况。然后是了解需求,帮到点子上。订餐、购物准备好后,正好生日前我下班,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建立在自己该做的做好的思路上,就不会背负我为你做了什么,需要你理解我这种想法。
点评:
“情缘宜了”的操作要领在于:按心态“1.1:1”充分尽到自己的责任,就能心安理得。就不会背负包袱“我为你付出了什么,或者需要你理解我”。
嘉宾丙:
另外,有些好心不是对方需要的,反而给对方带来麻烦,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还认为自己的好心别人不理解。比如,先生与母亲聊天,告诉她有些评书很好听,并主动给母亲的播放器装上评书,一段时间后,母亲要听播放器,结果以前的歌曲都换成了评书,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几首歌曲给她听,母亲听到歌曲后又高兴了。
点评:
“单相思”属于人的情感问题,其延申就是“一厢情愿”。只需要运用中和思维“助人三原则”之一:洞察别人真心需要。就可以发现化解途径。
嘉宾丁:
我体会“你怎么不理解我呢”是自我中心的表现,平时在家我就有这种表现。比方说,我做某件事,先生没理解到我的意思,我也知道他没有理解,但我故意不解释。有时就算要解释,我也会表现得不耐烦。先生心里面对我难免有怨言,只是他性格较好,不太跟我计较,这其中多少也有忍让的成份。我平时在外面与人相处,还算是一个比较有耐心的人,但在家里面会不顾及家人的感受。这里面有任性,也有自我中心,在潜意识认为家人不能把我怎么样,放纵了性格的缺陷。同时,也是自认为我学了中和思维,见解和认识比对方高明,有了高位心态。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开始觉察我的问题。并按照情缘宜了,善缘广结的思路,用心态1.1:1与家人相处,在遇到问题时,就有了耐心。同时我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会促进家庭的场域的和谐和生命力,所以我也开始主动的把我的想法告诉家人。自从我有所改变之后,我感觉和先生的相处模式也有所改善。不过,还需继续努力!
点评:
在这里“你怎么不理解我呢”表现出心态高位,是自我中心的反映。心态高位用支配家人获得自己的存在感,能有效的调整心态是真修实证的表现。
嘉宾戊:
在于我,会有委屈成份;比如,在多年前,我辞职在家,经常是忙乎大半天做出一桌饭菜,下班的对方却以不合胃口为由,再做自己喜欢的菜。这时,我的内心是委屈的,也明白:对方的潜意识里是排斥我辞职在家。所以,“不争”也是有层次的。我当时的“不争”,忍的比例很重。后来,我找到新工作,回到家,“你要理解我”的意味有了不同,当时才开始学习中和思维,回到家看谁都不顺眼,最后,自己反而被孤立了。再后来,我总结,这是把家人当成“私有财产”的表现,以为在家人面前的本色表演,就可以无所顾忌,忽视了家庭成员的共同兴旺。关键还是要有“出世心”,随着我场域的扩大,妻子对我的认同度也随之增高,遇到事情后,也渐渐地开始征求我的方案。
点评:
在这里“让对方理解自己”表现出被动成分,是压抑人性的反映。把家人当成“私有财产”必然会扭曲心态。“以出世之心”经营家庭关系的思路,能有效地帮助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嘉宾己:
交流太重要了,昨天在母亲家,母亲开始以为我会留下来住,后来当我说要走时,母亲认为太晚了,我第一反应也是我很忙,大家要相互理解,一转念也明白是母亲的需求,于是与母亲慢慢解释,因为第二天有活动,一早就要去参加。这样交流后,母亲也就明白了。现在我才明白了,一定要把该说的话说清楚,这样对双方都是尊重,双方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不说清楚,对方就会有期待,当没有达到期待时,就会出现“不理解自己”一说。
点评:
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场域的流动,激发活力。发挥中和思维提出的家庭文化建设:“以尊重客观为准则”,就会形成相互尊重的有效沟通,相互理解。
嘉宾庚:
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是小伙伴心里有一个:“我以为”。下午到社区和志愿者举行一个总结会,小伙伴发信息给志愿者:李姐,我先上去了哈。李姐回复:好的。结果我们上楼后发现大门紧锁。小伙伴把微信对话拿给我看,说:“我以为她知道我上二楼”,说“好”是二楼有人在呢。我回复:李姐说好,有可能以为你进了房间了。大家都用“我以为”来看待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确认。也就是软价值中的信息有效性发生了偏差,就造成了吃闭门羹的结果。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你怎么不理解我”。
点评:
“我以为”是自己心中的标准,而不是大家达成的共识。在家庭中修好了“你怎么不理解我”的漏洞,在社会上同样能有效沟通,事事顺心。
嘉宾辛:
中和思维研究了个人禀性的八个类型,我感觉在自强型、明察型、敦厚型归纳出来的情形和我都接近。在面对不同关系上,我禀性的特点也有不同,我在家人面前就是自强型。以前,感觉自己努力做事是为了家人过得好,自己越能干,脾气就越大,稍不顺我的意,就冒出这个想法:我那么辛苦,为啥,你们怎么不理解我呢?当时的思路,要家人认同我的付出,多替我着想。把付出当成控制家人的方式了,家庭的氛围很不好。家人理解我了,说些表扬的话,心里就舒服。不理解,就难受,把自己的情绪和家人绑架在一起,大家都累。
点评:
《坛经》云: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既然对所有的人都是敦厚型,运用在家人这里就不会表现出自强型。对家人居高临下不耐烦,心量就不广大,禀性也非明智。
主持人:
不知不觉2小时的分享时间到了,谢谢各位老师的互动,谢谢群里老师的关注,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
今天的话题,对于禀性的探讨难度要大一些:
觉得:“别人对我是你怎么不理解我呢?我对别人是我凭什么要理解你呢?”的人,禀性以自强型为主;
觉得:“我在理解你,你也要理解我啊。”的人,禀性以被动接纳的敦厚型为主,有讨好心态。
觉得:“把家人当成私有财产,要么委曲求全,要么无所顾忌”的人,禀性以坚定型为主,受概念支配严重而固执己见。
2020年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