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38】:
资源整合之(二):如何从无到有的创建资源?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又到了周二的交流时间,我是今晚的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上个月我们讨论了《您是怎么看待资源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讨论到资源需要长效的经营。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经营首先要创建,今晚我们探讨交流的主题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创建资源?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发表您的见解,分享您的感悟和体会。您的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尤其今年抗疫后,更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关心的是如何打开局面。
嘉宾甲:
如果是“孤注一掷”的白手起家,风险比较大;个人认为还是以精力导向6:3:1来运作靠谱。比如,我运用卦图演义帮助别人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当初,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用3份精力免费付出,结善缘,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渐渐的有了认同,逐渐有求助者愿意付费咨询,实现了从无到有。用精力导向6:3:1来运作,与“评估风险不草率冒险”关系不大,用3份精力结善缘没有风险,对于目标导向“不草率冒险”才重要。对于精力导向,关键是有了经验有了认同,自然就有求助者愿意付费咨询。
嘉宾乙:
我儿子一边洗碗一边参与我们探讨,他说马云就有眼光,首创了支付宝。最初支付宝没有人用,有了信任后,一直是免费用,到了最近几年才开始收商家的费。有一句话:常人是看见才相信,马云是相信才看见。年龄大一点的老师都知道,改革最初期,做生意是多数人不敢碰的事情,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多数人还是不敢做。当时物资缺乏,好多生意一做起来就能赚到钱,等到大家都意识到做生意的时候,市场已经饱和了。那个时候的人体会到的是,自己没有眼光,白手起家的创建,首先要有眼光。马云,十几亿人才出一个,怎样对接到个人呢?我儿子说自己个人没眼光,其实我也沒有。他还问:如何从无到有创建资源?说他人易,自己做却不易。
嘉宾丙:
我理解的马云这个眼光也是他从小一点一点培养的:因为改革开放,很多老外到杭州旅游,他最初学习英语仅是爱好,老外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后来还做了翻译社,拓展了眼界帮助他的成就。从互联网的产生,人类逐渐从物质导向转为信息导向,马云的眼光看到了机会。我理解马云这个相信来自于感觉而不是知识,知识可以速成因此“机智过人”,感觉只有长期培养才能“人定胜机”,所以,马云不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如果用精力导向6:3:1来探讨,马云善于用这个“1”,善于在总结中提升,您和您儿子的眼光,也可以用一份精力随时总结一点一点培养。马云刚开始也是尝试,还曾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做过黄页,不是一下子就成功成才的。
嘉宾丁:
从无到有的过程,遵循“既以为人己愈有”的规律,在长期心态1.1:1的付出中才能打开局面。马云帮助小微企业打造了一个阿里巴巴批发平台,资源就从无到有了,有了资源又发现了新的市场需求,就有了后来的淘宝。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不见面的交易,诚信怎么保障,需求又出来,于是支付宝又诞生了。个人感觉,积累的过程挺漫长的,需要沉得下心来,能够一门深入就不简单。我就是一个沉不下心来的人,往往对一件事情略懂些皮毛,就深入不下去了,所以很多事情往往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其实世间并不缺少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资源的眼光,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发现,而有些人不能发现呢,我感觉是缺乏探索精神。
嘉宾戊:
回想以前的我,为什么让别人认为我能力差,会被人欺,现在才知道是自己以前做什么都没有主动性,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等待,结果自己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弱。现在疫情期间,外出机会少了,状态又回到从前,感觉很不舒服,希望能够改变现状时,开始主动去寻找方法,寻找机会,想在家里开家庭民主会。刚开始时,先生认为没必要,我就从孩子身上入手,只要她能主动做事情,就给予激励。她现在已经习惯一周一次的生活会,上周开始先生也加入,结果发了一通抱怨,下来后孩子主动与我一起,分析了先生所说的话语中思维的偏差,准备下周继续,并指出我在语言中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对方做的好的地方要先鼓励。听了孩子说后,感觉到通过这样的讨论,以前没有意识到问题,现在越来越清楚,并体会到从人性上去调整,才能达到整体长远的效果。以前感觉交流很麻烦,现在感觉到有点趣味了,对方语言中有他固有的思维模式,而我下意识的会躲避,不愿冲突,不愿深入下去,而现在我却有了渴望探索的欲望。
嘉宾己:
个人的一些拙见,整合资源就是整合需求。马云一直是在帮助别人,他当初建立阿里巴巴的初衷就是帮助中小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支付宝也是源于平台里商家的需求。物联网风行全国后,平台多不胜数,不久,大多数都垮了,可见“平台的思路”只是帮助别人的一种形式,马云是从别人的需求出发,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才成就了自己。支付宝是淘宝和客户都有需求的时候产生,白手起家不是盲目的,而是找准需求,在一步一步探索中成长起来,既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盲目投资。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马云不落俗套人云亦云,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顺应时代趋势,让大众受益,最终成就了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所擅长,不需要羡慕别人,当初马云还被看做疯子、骗子,只是他善于运用各类资源,后来的成就才能长效不衰。
嘉宾庚:
马云很超前,有预见,“盒马”在疫情期间生意也很好。在这个疫期,我认识的一个伙伴,在彭州看到蔬菜滞销,而城市小区又有需求,说做就做,找几个合伙人建网站,招兵买马,初期的辛苦在一些小区打开了局面,建立了自己的场域,赚到了钱,这个时候也遇到了瓶颈。互联网的创业造就了一些年轻人,善于发现资源,展示才华,可是要继续深入就难了。白手起家,有眼光、有实干、有才能,如何可持续发展呢?这个小伙伴和我聊天说,说到长远发展,眼里看到的,说出来的都是困难,我听到都感觉,继续推进发展好难,当然,用中和思维的原理来看,是陷入目标导向,如何走出目标导向,找到自己发展的思路呢?只有自己懂得积德聚能布场的运作思路,无中生有才会事半功倍。
嘉宾辛:
我一直在职场工作,分享一个近期职场工作中从无到有创建资源的触点。单位2月初一个部门因为工作需要,将这个部门的人打散和支援的四分之一人一起,分成三个组,我因为业务归口,派我到一个组当组长。连续培训20天,连续工作20天,然后休息。我一到这个组就有刺头来没事找事,说难听的话。原部门的一个负责人是副组长,对我很客气。培训20天管理风险小,对我而言,就是难听的话怎么消化。带着目标求认同是我以前的思路,迎合讨好等等。培训的时候有时间,一方面找20名组员,倾听对方的看法和需求,一方面调整自己,和自己对话,消化难听的话,观照自己的禀性。20天培训结束,自己的收获,对刺头看得惯了,不会影响我的情绪,通过与组员的互动,慢慢有一些认同。进入这个部门开始20天工作,生活物资的发放、住宿的安排、工作班次的安排等等涉及到原有人关注的点的事项,由原部门领导来做,他熟悉,我不干预。第二天,在操作间被总公司远程视频督导通报批评,员工没有戴口罩。我写检查,受批评,难受啊。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了,工作忽略了要害,仅凭组长和副组长动是不行的,要大家动才行,由于前期对副组长减少干预,责任明晰的方式取得认同,首先,我和副组长沟通,他也想不通,其他组都没有戴,我说,别人运气好,我们找自己的问题,检讨做了以后,对大家说,这次的责任怪我,没有说清楚,现在把规则理出来,就是责任自负,顺利的发布了8条规定。然后再建立核心的工作团队,把风险点梳理出来。不言而教,就是自己的影响,今天,总公司的一个要求,我们工作已经做到前面了,副组长和大家都很高兴,今天晚上大家不用加班了。我的体会,认同是一点一点建立的,自始至终,我没有指责谁,我把责任给每一个人说清楚了,中和思维提出的自主管理的模式,是我需要探索的。实际,我被批评那天,就在想,这个思路出问题了吗?后来琢磨问题自己的好人主义,责任不清。挨了一棒棒,借这个势,把责任厘清,我的收获蛮大的。
主持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场域生发万事万物。“无生有,道之动”万事万物都是在场域中不断变化衍生出来的。如果我们以能量的眼光去认识世界,主动去寻找方法,就会有创新。分享我的亲身体验,虽然我以前也会无中生有,可是经常想起一出是一出,做的都是主观耗能的事,耗得很厉害。现在慢慢知道,关键要根据别人的需求“道法自然”整合资源,通过聚能产生无中生有才能少耗能。最近我又无中生有出来一个共学的方式:每次将开发的课程分享之后,必须要复盘改进。但是在大群里复盘的效果不好,我就单独和分享的老师交流如何调整。开始的时候是就内容进行复盘和调整,结果又一次在复盘的时候,迸发出一个新的发现:课程开发里面的内容和分享老师的禀性是正相关的。于是就进行了两次探讨,对方很受益,于是我们就将人员扩大到4人进行,大家都反应有收获,于是将人员扩大到9人。一个月两次。就这样,我们又无中生有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了新的修行自己的方法。我的感觉:“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作为暗能量存在的,按照合道而行的思维模式运行,就会生出“有”。
2020年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