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29】:
您是如何看待“尊老爱幼”这个传统美德?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今晚我们探讨交流的主题是:您是如何看待“尊老爱幼”这个传统美德?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发表您的见解,分享您的感悟和体会。为什么探讨这个话题呢?因为第一次在心灵直通车上分享,心里很忐忑,不知道找一个什么样的话题,这个话题也因为上学期,我所在年级组织各班以“是否应该尊老爱幼”作为主题班会进行过讨论。如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学生,而不是唱高调,心里有困惑,所以想借今天的机会向大家学习。
嘉宾甲:
先分享一个案例:一列高铁列车车厢里,两名女子突然厮打起来。王姓当事人说,我做好事让位置给她,她还打我。带孩子的刘姓当事人说:“我就是没说谢谢,你去上厕所了,小孩坐你位置不是理所当然?你一来就很生气,说我该让位,我是白让,我说你怎么这样讲。”车上监控显示,刘某带着孩子坐在靠过道位置,王某坐在中间位置。由于孩子没有座位,王某就起身给孩子让座。后来车厢内拥挤起来,王某坐回到了自己座位上。刘某认为王某礼让的行为是理所应当,没有对王某表达谢意,王某心中有些不高兴。一个小事引发摩擦,言语攻击到双方动手厮打在一起…,类似的事件网上还不少。
嘉宾乙:
年轻人让座理所应当。古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孔融让梨”等尊老爱幼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尊老爱幼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个人必然有年幼的时候,也几乎必须有年迈的生活,形成尊老爱幼的秩序,是对每个人都有益的一件事。老幼对于年富力强的人来说,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尊老爱幼,体现对弱势一方的照顾。为什么有养老金?为什么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就是从功利的角度照顾老幼群体。从人的心理上,推己及人,我们尊重父母,进而尊重老人,我们爱子女,进而爱护幼年,这是人天性的延伸。
主持人: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这里的运用,各位老师是怎么看的?
点评: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中的第二个“德”就是“尊老爱幼”这一类传统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缺乏智慧的道德,由于看重的是美德,因此跟别人不相关,也就无得。像前述案例,还可能“为好不得好,反而引烦恼”。如何做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呢?如果王某要上厕所了,最好让小孩坐她的位置,又可当好人,又能避免一个强行霸道的人占了她的座位,纠缠不清。所以上厕所回来后,既然刘某把座位还了她,大家就此成为旅途中同舟共济的伴侣。这就是“上德”,我们称之为原生道德。
主持人:
做好事还被别人打,您怎么看?就如同“老人摔倒后扶还是不扶”的问题一样,值得我们思考。从“扶”到“不敢扶”再到“不扶”,最后的结果变成“帮扶老人”成了“高危”行为,人人自危,对真正有需求的老人大家漠然以对。
嘉宾甲:
就刚才那个扶不扶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这种钻空子的行为被纵容了才会越来越多,大家都怕担责。
点评:
扶不扶是道德问题靠自觉;法律制度靠强制执行。一旦道德具有了强制性,必然会造成道德绑架。
嘉宾丙:
“尊老爱幼”是道德绑架。所谓“尊老爱幼”,就是对老幼给予适度的优待;年龄,是受到优待的重要条件,保护弱者,或者优待弱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然有成为弱者的时候;但这不是为了让“你弱你有理”。说到弱者,可否说说何谓弱?确实有少数老人把自己岁数大的“弱势”,当成反弱为强的资本,把自己年纪大当做自己不自重的借口,对年轻人摆出一副道德绑架的气势。
嘉宾丁:
“尊老爱幼”这个社会标准认为的弱主要是以年龄来说的,退休的老人和小孩子属于弱。若说年龄小、或者老称为弱的话,尊老爱幼应是所有动物,即不仅仅是人类的本性或者说美徳。我理解的弱是在一定范围内比自己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人,弱与强是相对的,有些弱者喜欢用强来对抗,也有强者善于示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装病,装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和关爱,以示弱达到自己的目的。
点评:
每个人都会问:装病?我会装病吗?生病多难受,我咋会装病?其实生病是生理和心理长期背道而行的综合反映,潜意识的病态属于弱者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博得人们的同情。同情弱者是人的本能,而“尊老爱幼”更多的是强调社会责任,两者都不具有智慧,都不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都不属于原生道德。
主持人:
今天的探讨关系到“是否应该尊老爱幼”,如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青少年?作为主题班会进行讨论,对学生的人生有一种责任感的老师,就不会唱高调。
一、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作为社会责任,肯定应该“尊老爱幼”。
二、同时要常常提醒自己别当滥好人,让自己的同情心被人利用了。
三、用中和思维指导学生实践原生道德,如何效法天地,在利人中成己。
四、还要清醒的意识到人人都有私心,要用心态1.1:1保护自己。
五、引导学生继承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德,聚能,布场。
主持人: 王林
2020年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