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19】:
您怎么解决计划中出了偏差的问题?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生活中往往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原计划好的事情,不知啥原因行不通了,遇到这种情况有点措手不及,该怎么办呢?今晚我们就来探讨交流这方面的问题。
嘉宾甲:
当计划中出了偏差,根据当时情况,马上做出调整,以解决问题为佳。在下一次做计划上,就需要考虑更多,更全面的因素,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这是我现在的思路。之前可不是这样的,只要不如意,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就会立马生气,然后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说出一些非常糟糕的话。之前我经常得罪身边的人,包括家长,一般人平时没有什么感觉,一旦遇到事儿,就会着急抱怨,就暴露自己的禀性了。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开始慢慢调整自己,不生气了,发现自己的时间多起来了,身体也好起来了,现在好很多了,所以运作也越来越好。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块,以前我受不了变化,甚至会发疯,我的身体就是被我的暴脾气搞坏了的。现在知道了,变化是正常的,现在想想,人好傻呢,这就是思维转变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嘉宾乙:
我们之所以做计划,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就会影响目标的实现。此时,要么降低标准,把目标化整为零,实现多少是多少;要么变通一下,先放下目标应对当下。比如,有一天我们外出,准备乘公交车到沙河源头去,出门前查好了公交车次,结果临转车时,却没有那路车,来回找了两处都没有,怎么办?是继续找那路车还是另作安排,就有个决策的问题。于是经过商量,先就近乘坐一路公交车,突破重围再说,好比打仗一样,中途发现有什么可去处随机应变。结果却发现了意外的惊喜,就近找到一个新建的公园,而且体验到世态炎凉两重天。后来总结,遇到事情临时发生不顺时,不必执着,随缘做出选择,正是对觉知能力的修炼,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嘉宾丙:
以前我是一个靠感觉来安排生活和为人处世的人。比如出去旅行我不做旅行计划,到了目的地,根据当地人的介绍和建议临时安排出行计划,遇见未知是一种惊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能够接受变化。但在其他领域就不适用了,尤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课前预习,学后总结,考试和论文答辩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没有学中和思维之前,我不会为了重要是事情提前做充分准备的,都是临时抱佛脚,所以遇到突发情况,或者事情有变化,就不知该如何变通,更重要的是容易产生情绪,慌慌张张,也容易出差错。后来慢慢发现生活要想过得从容,就得认真对待。认真对待的标准就是要格物致知,通过知天、知人、事亲、修身,达到明善诚身,逐渐把握万事万物能量运行的规律,慢慢培养自己对人、对事的预知能力,如此才能做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变化时,理性冷静地做出应对措施。但是要不起情绪,还需要提升境界,遇到任何复杂的人事情况,认真而不当真,放下执着,说不定能想出更好的应对方案。
嘉宾丁:
我以前比较目标导向,一旦计划发生变化,我就会有情绪,焦虑紧张,还会觉得没有按计划进行很遗憾。通过近期不断调整,我发现我越来越能够从容面对了,遇到变化就立马调整,当然也要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变化。有的变化是因为自己考虑得不全面,主观能把控的,就可以自己调整;有的变化是外界的,我们只有调整自己去适应。比如最近我在定制设计一个笔记本,开始的时候是我自己在设计,后面有老师知道后愿意加入一起做,这是好事,增加数量也可以节约成本。开始我设计的是比较小型号的,但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感觉有点小了,希望能够大一点。当时已经设计好,我最初不太想重新设计,因为还要麻烦设计师。但为了考虑到实用性,我觉得确实设计大一点比较好。所以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型号,结果设计好后,印刷厂回复大型号的每本价格比原来增加了1/3。最后经过考虑,大家都觉得成本没必要花那么高。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小型号的。这件事就发生几次变化:型号变化,价格变化、数量变化。关键在于看怎么去应对,到后面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坦然,顺势效果才好。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修行的过程,通过做事找到自己的偏差,我也发现我的偏差在于完美主义,不太会变通。还有一个心理机制就是想表现,想为团队做贡献,后面一想,其实为团队做贡献也不仅仅是从这一方面啊,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去思考。
嘉宾戊:
我的应变能力比较弱,又怕麻烦,以前都不会提前准备,现在学习了中和思维,有了一点改变,做事之前会多思考一下,做到心中有数,不合适再调整。今天原打算去交份资料,想到要不要打电话预约,按惯例正是上班时间,我感觉对方应该在,后来还是觉得要先问问,更稳妥点,于是打电话给对方,结果对方正好刚出门,才预约了明天见面时间。预约换成了明天,下午的时间就空出来了,正好回母亲家,让我明天交水电费要取钱,我看还有时间,立刻提前去办了,明天的时间也就宽松了。还真应了那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觉得还是思维改变的原因,不急不躁,顺势应变。现在越来越明白提前计划,及时调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嘉宾己:
计划要提前一点做,我也有同感,这样调整的时间就充裕一点。前段时间团队小伙伴做项目活动,总是把活动计划做在月底完成,这样一旦遇到社区临时有变动就会比较慌,就会担心当月活动不能完成。经过总结,鉴于大家每月活动数量也不多,我就建议尽量计划在中旬之前做活动。引导大家在月底就做好下月的计划,通常不会发生变化,即使变化来了也不会慌张。另一个感受是,前段时间感觉自己的状态不怎么好,又被事务套起了。经过最近的调整,逐渐又找到了一些感觉,因为吃够了无序的苦头,我就重点把心思放在了梳理模板上面。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梳理,已经开始逐步把团队机制建立起来。让场域逐渐有序化。比如梳理出了大家的报销制度,月度计划/总结模板,而且还不是那种死板的,用了一种比较简便的团队在线共享编辑模式。梳理出模板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是为了方便大家,所以大家都很积极响应。
主持人:
通过今天的探讨,我们总结出计划三部曲: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事情都有个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整体考虑后再做,一般情况下,情愿事前多花时间考虑周全后再行动,行动起来速度更快,效果会更好。
二、但是,解决计划中难免出现偏差,怎么应对?
首先,不要着急,越急会错上加错;
然后,逐一排查出偏的原因,推测最可能的因素;
马上变通,作新的尝试,轻率做决定反而添乱;
根据尝试,调整方案,凭感觉当机立断改变计划。
三、不过,要计划周到更重要的是,格物致知,通过知天、知人,逐渐把握宇宙人生的规律,运用中和思维调整自己的状态,自然会合道而行,少出偏差。
主持人:裴成平
2019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