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与W先生对话(八)
段晓英(心灵导师)
【背景】
案主是一位从事某教育培训的学校校长。父母在她四岁时离异,母亲扔下年幼的姐姐和她,由爷爷奶奶抚养;在她幼小的记忆里,是没爹没妈的孩子,常常被人欺负。而聪慧端庄,勤奋向上的她,以为努力学习就能出人头地,强烈的学习动机推动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为了让自己更好,读哲学研宄生,还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考心理咨询师。顺利成章结婚生子,事业有成,有深爰自己的丈夫。谁也没有想到表面阳光,活泼开朗的她生第二个孩子患上产后抑郁,她渴望家庭幸福美满和谐,可是她经常又破坏和谐的氛围,她有很好的教育理念,要爱孩子亲近孩子,当孩子靠近她,她就想推开她,甚至莫明其妙还打她,面对冲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经常陷入深深地自责,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她用哲学的思辨,理不出头绪,她想走出低迷的怪圈。
探讨主题《为什么我常常感到无力,自卑,沒有资格》
在场域动力中,随着原生家庭成员逐渐展开,透过活生生的图谱,我们看到爱的阻断,案主内心对父母深层次爱的渴望和期待,与现实的冲突,在幼小的心灵形成深深烙印,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的戏剧三角性角色转换,随着时间推移在自己人格形成中不断演化,复制父母潜意识自动纠缠模式。好消息是在场域功力生命系统整合中,我们看到案主从不愿意看到爸爸妈妈,到接纳拥抱深爱自己的父母。爱的能量在家族系动中重新流动,重新回归爱的序位,重建生命,重建家庭能量场。参与陪伴观摩学习的朋友,也在场域中疗癒心灵创伤。这也是场域动力聚能扩场的魅力。每次沙龙大家都有很多感悟,以下是我和W先生对话,分享给大家:
W:
昨日沙龙结束,顺路搭载一位小姑娘,当问到她是不是在校生,她说已经工作三年,乐观的小姑娘向我和Z老师分享了她的故事:三年前财会学校毕业开始打工,打工两年后开始自己干;现在和一位合伙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这位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地方长大的,如她原话:父母从来不管我,当我告诉父母我做生意了,他们不敢相信。对她影响最大的外婆,影响到了她现在的个性独立、自主创新,不按常规出牌的性格。交谈中没有听到一丝的抱怨,对烦恼、对压力,睡一觉就释放;对父母拿她和别人做比较的不舒服,学会了屏蔽,不过心;对工作和与人交往,能够思考别人的需求。
昨天个案案主的成长缺失原生家庭父母的爱,在爷爷奶奶关爱中陪伴成长,父母爱的缺失,缺少父母爱的力量,成长后有无力感、自卑感。反之,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没有找准需求的给予,爱的名义成为负担,我的女儿常对这种关心产生对立,如何执两用中呢?
先天的禀性,原生家庭的教育,成长中的影响形成个人的个性,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道德经》所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认识自己,“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反观中提升,人之道到天之道。用“心态1.1:1”的付出,多付出0.1,这个度非常有意思,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之交往,无为而治,圣人之道。
感恩父母的生养,昨天个案感受到:我忽略了父母的给予而滋生的把自我看大的念头,在反观中得到改变,放下自己,回到自己的序位,妈妈常说:你到了80岁都是我的儿子,今天的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夫妻二人人格的差异,怎么调和?损有余补不足。
南怀瑾先生说:“我们的这个心呀,只有拳头那么大,你看这一件事情也装进来,那一件事情也装进来,装了多少事情!会迸开来的!什么事情这里一过就丢出去,永远丢出去,你一辈子受用无穷了。”其实这个就是道,心里不装事。过去的,翻篇啦。
段老师,个人肤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斧正为感。[愉快]
我:
很好的分享,能够从他人、自己和社会,系统,道的层面去剖析。说明自己的心胸格局在逐步扩大,我见证你的改变,你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个赤子之心,在生话工作中践行,每次沙龙都能反观自己,查缺补漏,人的心性是修出来的,道是需要我们去参悟。恭喜你的成长进步!
W:
感恩段老师的教诲。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3ea2278c6b7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