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70】:
怎么看待“围城思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中和思维书院周二读书会主持人王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周二话题的讨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围绕运用中和思维经营健康、家庭、事业等方面践行收获的分享,不能发与此不相干乃至敏感的言论,违规者自行承担责任。今天(2020年11月3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怎么看待“围城思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今天的讨论源于钱先生著《围城》一书。谈起《围城》,一般大家都会说“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看完的人会说婚姻是个围城,工作是个围城,生活是个围城。其实,围城更像是一个思路,一直都伴随在人生中,常人在这个思路下,生活中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在选择中形成的纠结,让人欲罢不能,您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如何看待围城思路?今天,我们通过“围城思路”给自己带来影响的分享,来探索中和思维的运用,自己不被围城思路套起,通过您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典型案例剖析:
案主:
昨天,因为孩子作业做了但是本子落下了。到学校去,班主任让孩子给家长打电话,请家长送作业过去,孩子爸爸专门从单位赶到家,给孩子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于是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孩子爸爸立即上纲上线,质问孩子为何不把作业收拾好,同时要求孩子自己找到作业,孩子很努力找,可就是找不到。孩子爸爸也跟着一起找。找到后孩子爸爸开始威胁孩子说:“往后您的作业要是再落下,我再也不会帮您找了!”“您自己说,爸爸有没有让您好好收拾书包和作业,怎么还犯这种错误?”“爸爸让您收拾书包,您一口自信的答应说收拾好了,您确认过了吗?”……孩子沉默,低着头………“您自己想想,往后怎么办,才能记得带作业,这种错误往后如何规避。”………
听众:
孩子是你们家老大吗?她爸爸怎么会意识到自己陷在“围城”中了,那您是怎么处理的呢,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呢?
案主:
是老大,好的,随后分享。我在一旁听着孩子爸爸说,一边给孩子爸爸使眼色,让孩子爸爸别讲,孩子爸爸不理,继续批评着孩子…,后来我强行制止孩子爸爸,并把孩子爸爸拉到一边,悄悄谈论孩子的禀性,不适合这么上纲上线,孩子爸爸说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就得严肃,这样她才会改……。我说,要允许孩子犯错,并顺势引导孩子反观自己失误带来的痛苦……,我们家长要做孩子的后盾,而不是老师的帮凶,本来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孩子在做作业,收拾这块已经是很自主了……,但孩子爸爸总是要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沙子,口头上说可以,真遇上事了,一点都容不下……,当时我的口气变成了强制压制孩子爸爸的需求……,孩子爸爸说不过我,就沉默,我就带着孩子跳绳……
听众:
平常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其他孩子在玩耍,而您家的老大规规矩矩的,您和先生的交流看到了孩子教育的关键,太棒了。
案主:
可是30分钟后,因为指导孩子跳绳,我和先生再次发生冲突,我再次压制先生,我实在很生气……,我家女儿因体育好,跳绳班上只选2个、其中一个就是我女儿。昨晚孩子一口气跳了100多个,1分钟结束,跳了140多个,孩子爸爸觉得孩子方式不够轻松,就又随意指导孩子,本来我在给孩子看视频,正确跳绳方法……,当孩子爸爸吹毛求疵时,我火气实在忍不住了,就直接吼孩子爸爸了:“我在教孩子,您能尊重我吗?”孩子爸爸也怒气相对:“我是孩子爸爸,我就不能提意见,我是为她好。”孩子爸爸说:“啥意见都不让提,也不让说,就您一个人厉害,刚才孩子作业的事您也不让说,一个劲使眼色,不让我说孩子………,烦求得很,啥都不让说……。”之后孩子爸爸开始冷战,甩脸色,我今天中午平静下来后才琢磨到:为何我会和先生在孩子教育上发生如此大的分歧,为何我会起情绪?这背后都是我的“围城思路”。
听众:
精准看到了大女儿的禀性,怎么理解您的这个围城呢?
案主:
思路1:我的孩子,不能让谁随意压抑、欺负,孩子爸爸也不行。我小心呵护孩子内心,孩子现在与我亲近,慢慢晚上不再做噩梦,失眠的恐惧焦虑也少了。孩子有什么忧虑的事情,孩子都对我敞开心扉……。感觉孩子最亲的爸爸,孩子很受爸爸的影响,孩子爸爸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多框和包袱,每次我解的不易,孩子爸爸却在越来越增加,我对先生有怨气。我对孩子的爱停留在自私平常小爱中。
思路2:遇事不沟通,直接自己一个人解决惯了。
思路3:从来不在意先生的想法,习惯了忽视先生的需求。
听众甲:
我个人体会,这个“围城思路”是人性不愿被束缚的一种反映,与人的欲望有关,与社会观念给我们的影响有关,与个人思维禀性有关,也与个人的眼界与格局有关。其实我们可以把“围城”当作一个平台,素其位而行,就可以有所收获,我和您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有相似的地方。
听众乙:
您总结的好到位,围城和观念、人性、人心、禀性都有关,恭喜案主,您认清了自己的围城,这是很大的突破。因为能力强,所以您会认为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这是做正确事的思路。
案主:
这三个围城思路,其实在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后来用中和思维调整自己的围城思路。
1.把小爱变成成长的爱,智慧的爱。
2.做事之前先沟通,思想战线统一后,再行动,不盲目行动。
3.考虑先生的需求。我在家庭里,与人为善的相处,考虑到我爸爸,我的孩子,唯一考虑漏掉的就是我先生。觉得他自己应该不需要我关注。他是单位领导,平时总是我依赖他,而且他脾气也好,他需要考虑吗?通过此次冲突,我发现了自己思维的偏差。需把“善缘广结”的范围扩大到先生,众生也把先生包容进去。
点评:
这里有一个漏:似乎对先生“情缘宜了”,其实家里分了等级,孩子、父亲、然后才是先生。至少案例中看不出“善缘广结”,而是“种族歧视”。
听众甲:
赞叹您的开悟,先生管束孩子太严确实是个误区,培养出的孩子就会压抑,容易宅在家里。朋友的孩子常宅在家里,与人交流很少,就是出来玩,也是与手机游戏玩,朋友也很无奈。
听众乙:
围城是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不容外人碰触,您在和孩子互动的围城里,把先生排外了。先生和您是核心系统,是最需要打造的场域,如果把所有人都放入自己的城里,城堡就越来越大了。
案主调整后的思维:
1.永远教孩子去应对孩子爸爸,在冲突中磨练孩子心智,而我需要在孩子爸爸教育孩子之前,协助孩子想出应对策略……而不是不允许环境给孩子带来压力……接纳先生施加的框,孩子自己走出来,孩子才能终生受益。
2.在一次次冲突中,和先生统一育儿价值观,在价值观统一中,随缘帮助先生打破思维的牢笼。先生只是活在“围城里”,好心,但常常不得好。
3.家中的事,学着和先生商量,尊重先生的意见,同时也是告知先生我的想法。昨晚在冷战和争论中,我很强势和恨先生不成器,学了那么久中和思维还那么迂腐。所以语气中有太多的鄙视、不屑……,并宣称,我的女儿,我不允许谁给她难受……,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当妈妈的对自己孩子的自私的溺爱,我自己可以随意折腾我女儿,别人就是不行,想来自己真搞笑,平时我批评了我机构的好些家长溺爱孩子,其实我也和他们一样,溺爱自家孩子。平时和先生相亲相爱,随我怎样,怎么到教育孩子身上,先生不再做沉默的人,也不再是“我怎样都可以了?我的困惑分享完毕,还请老师们多多指正……
听众:
落到相互的比较上,就会背离“不结怨、不较劲”的修行,可否用中和思维探索“求同化异、一国两制”,各人用个人的方式来教育,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看效果,有效才是硬道理。
点评:
先生过分严厉的管教,确实是教育的误区。纠正误区和偏护孩子形成一对矛盾。化解的良药:根据两个孩子禀性的偏差,老大偏压抑,老二偏放纵,您负责教老大,先生负责教老二,形成互补,效果必然好。各负其责,Facts talk,有效才是硬道理。
围城归类:
特邀嘉宾:
案例一:一趟旅行让我反观到自己的“围城思路”。国庆我去一趟太行山,母亲一直有去北京旅行的想法,原本和她商量好国庆后半段陪她到北京旅行,母亲感觉疫情不稳当,时间又紧,就不去了。我就临时调整,尝试一个人的旅行,到太行山看看,选择的南太行,乘坐高铁到河南辉县。旅行到第二天的晚饭后,人在景点脑海里想的是家里,这个过程的情绪有些耗自己。在家想的是在外的旅行,在旅行想的是家里的舒服。为啥不能活在当下的体悟呢?
案例二:我观照自己思路的偏差,从小收拾桌子,本来是整理一个抽屉后再整理下一个,做着做着就开始规划,全部都倒出来整理,越整理越多,为了不挨批,草草收兵,最后的一个抽屉几乎没有整理。一山望着一山高,大而全集中处理问题的思路,上个月,集中把家里、单位、移动存储器里几年的分散资料进行整合备份,花了三天时间,精力耗的厉害。这种思路影响禀性就是做事的持久性差,缺少规划,这个“围城思路”就是望着城外更好的,没有琢磨如何素位而行。
点评:
每个人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就是自己的另一种围城。这会影响效益。
嘉宾甲:
我对围城思维的理解更像生活中的自我设限思维,如:我知道那个好,我自己肯定做不来或做不好,从而放弃。把自己困在自己的模式里出不去,不试一下不知道行不行,但就是踏不出试的那一步,而恰恰“那一步”就是围城。这种思维模式也更像熵增模式,很容易在自己的舒适区。
嘉宾乙:
我的“围城思路”,昨晚让我和先生之间发生了剧烈冲突。我昨晚睡眠质量下降,先生三叉神经疼痛加剧,我的“围城思路”更像是我自己的禀性所带的思维模式……。
点评:
刚才分享的特别好,每个人禀性就是自己的围城。这会影响命运。
嘉宾丙:
您说的这个模式,在与小王老师的交流中,我发现她也有,还没有做,就被自己预想的困难和预想的结果给拦住了。预则立,肯定是合道的。仅凭预想,没有实际的考察和数据的调研,就把自己拦住,这种围城思路会让自己过于压抑,影响自己的自信心。
点评:
“预则立,肯定是合道的”,但是首先要掌握规律,明白如何合道,“预”必须根据“场”的大趋势才能“立”。仅凭预想,可以尝试,但不宜盲动。
嘉宾丁:
我们很庆幸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的走出自己的围城,而我身边还有很多人,还在自己的围城里打转转。是的,小王老师有对踏出围城的恐惧和迷茫,还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及承担风险的能力,毕竟围城内很舒服,我也有这种情况。
嘉宾戊:
总结特别到位,围城内很舒服,说到思路的要害。我们都是幸运的,能跟着老师学传统文化精华,不断打破我们自己不合道的“围城思路”。不过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还是有些痛苦,最近我就在痛苦中,而且自己还知道。
嘉宾己:
说实在的,没有老师的引导,没有各位同修老师们的同行,我肯定坚持不下来,毕竟是自己拿自己开刀。常人都会这样,自己把东西损坏了没关系,但其他人损坏了就是错误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点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围城”,因此,要尊重别人的“围城”。要想自己爽,先得让别人爽,“以正治国”用于家庭关系的经营,就是要尊重家人的“围城”。
嘉宾壬:
我的“围城”是: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就试图让对方按照我的意愿行事;结果往往人际关系糟糕,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我参与一个团队并渐渐有了话语权,就开始试图用我认为正确的模式“指导”团队负责人,完全没有顾及负责人的需求,结果使得负责人很郁闷,团队渐渐离散。上周,负责人请我转发一个通知,在与负责人的沟通过程中我突然悟到:这个团队是负责人的不是我的,我只是来帮忙的,负责人的需求必须得到尊重。想通了这一点,我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不再去纠结通知的内容,而是首先照顾到负责人的情绪,不能让对方气不顺,最终,事情得以愉快的解决。再次理解了:处关系比做事情更重要。
嘉宾癸:
各位老师好,看了大家的分享,我也最近在突破一些自己的围城。每次的资料我是喜欢收集,但是不喜欢整理,现在我给自己定的是每天及时清理,但是常常没有做到,过几天提醒自己还是要及时清理,在反反复复中不断的去突破。我记得我练太极拳时,有一个跳起拍脚的动作和一个白莲叠叉的动作,我认为我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不协调又很僵硬,肯定是做不到的,当时心理面有这个认知,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是坚持练,等到我练了几年之后,我不知不觉得就可以做好这两个动作了。可见,束缚我们的并不是外在的一些看似艰难的东西,真正束缚我们的其实是我们的心。
点评:
围城思路是目标导向,城外的人把城内作为目标,城内又想把城外作为目标,这样就会总觉得自己怎么也实现不了那个目标,就望着目标兴叹。所以我们需要以精力导向,把目标量子化,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做事要评估运作成本,如果每天清理会形成负担,就几天清理一次,思路导向就是目标量子化。
主持人: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能力,而高估他人的能力,我们仰望他人的成功,却不知道在他人成功的背后,他们付出的辛勤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我曾听到过一个故事,讲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生物奖的科学家,他研究线虫(一种蠕虫,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怎么从1个细胞变成成虫时的959个细胞的,他观察这种生物的细胞由1个变成2个,由2个变成4个,一直分裂到1100细胞,然后退化,最后剩下959个,因为线虫的生长周期只有几天的时间,他四个小时画一次一天画六次,他记录了哪些细胞变成了神经系统,哪些细胞变成了消化系统,科学家观察了2年的时间,他把细胞发育的过程研究清楚了,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做的这件事情本身并不高深,他所做的也是重复的工作,类似于一个匠人,将一项工作做到了极致。我想这其实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我们不能做到,恰恰是因为我们被一些观念给束缚住了。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的本能,人的一生时时都会面临做出选择,如何让效益最大化是常人所期盼的,每一个决定,都会造就各种不同的结果。常人一般看到的是别人的光鲜,却没有体会到别人经营到当下的付出,比较和攀援会让自己背负重担。走出围城的思路要立足自己当下,素位而行;从目标导向到精力导向转变,把目标量子化;耐得住寂寞,力所能及做好每一件事情;打破城内的舒适,探索自我的突破。
2020年1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