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53】:
用客气待人的模式会营造好效果吗?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周二的讨论时间,我是今晚(2020年7月7日)的主持人廖晓芳。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用客气待人的模式会营造好效果吗?通过向大家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思路。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发表您的见解,分享您的感悟和体会。何为客气呢?书面解释就是在交际场合有礼貌,对人谦让,说客气的话,做客气的动作。客气是日常人与人交往的一个礼节,也是一种表达感谢的表现,本来应该是简单的往来礼节,如果参入其他因素,客气就变味了。有人客气是基于一种礼节,只是一种场面话,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装”。比方说你平常是一个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甚至有些没大没小的人,到了一个很隆重、正式的场合,你一下子变得彬彬有礼了起来,这属不属于“装”?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发表您的见解,分享您的感悟和体会,让更多人打开思路,通过您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引 言
今天探讨这个话题,其实是主持人运用“心态1.1:1”修行的体会和感悟。她善巧方便的以“客气”这种人际交往的礼节来探讨,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每个人的观念不同,所处场域不同,体会各异,所以先做系统的理论引导,再针对每个人的体会点评,大家收获可能更大些。
不同国家不同场域都需要不同人际交往的分寸,这个分寸就是礼节。“客气待人”或者说有礼貌,属于道德范畴,是自我约束。由此可见,礼节是必须的,涉及每个人对社会规范的适应性;道德是个人修为,不同场域不同个人,标准也不同。所以就引起每个人体会的不同和情绪的不同。
以下大家看看自己的偏差在哪里?如何用“心态1.1:1”纠偏。
A:你有没有一客气起来,都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呢?
B:我个人觉得,在隆重正式的场合显得彬彬有礼,不是装,是受场域影响而自然显现的一种状态,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A:是的,每个人都会随着场合不同,表现出自己不同的面。
B:有的,但那个时候能感觉自己的不真实,我对这个感觉特别深。
点评:
可见,基于意识形态的社会规范和基于人生观念的个人体验有分歧。
A:以前跟丈夫出去应酬时,需要维持这个状态,自己都感觉自己很假,很难受。
B:我也有这种感受,所以应酬的场合能不去尽量不去。
A: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个很单片的人,非要很虚假的客气,太耗自已啦。在工作中我也习惯性的对人客气,尤其是对家长,这种客气如同一层保护色,如果家长真心想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或是请求老师的帮助时,一般我们能真实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如果家长只是顺便一提或是很护短,我们就会很客气的说些家长想听或愿意听的,免得给自己添堵。在生活中,我也经常对人很客气,对不熟悉不了解的人就很客气,有时自己都觉得很生疏,但又做不到自来熟,只是基于一种礼节,也有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嘛。这种客气中缺乏“诚”在里面,并不一定积到德。《天道》里有个片断,芮小丹去北京见丁元英的朋友韩楚风时,肖亚文对芮小丹说的一段话:“韩楚风接待你的规格会很高,而你认为你值这个规格,那你就错了,值这个规格的不是你,是丁元英,对于你,这个规格只会把你推向极端,要么让你自卑,要么让你像个贪便宜的小市侩,根本不给你恰如其份的选择。即便是你看透了这一点,人家待你好总是没错吧,让你诉苦都找不着地方。那个圈子不是你给人家过筛子,而是人家给你过筛子,本来你还有点自信,给他这么一关怀也就摧残得差不多了”。
点评:
可见,“不同国家不同场域都需要不同人际交往的分寸,这个分寸就是礼节。”礼节就是顺应场域,您可以把它当作演戏,人生就是一场戏。
A:很多时候,人们恭维你、巴结你、盛邀你,并非真的是器重你这个人,而是在乎你或是你身边某个人所身处的单位、头上的光环和所处的位子……一旦没了这些外物的虚饰,谁还会来睬你,何况不少还只是虚与委蛇的假客气。你对“客气”是怎么理解的呢?能分享一下吗?
C:肖亚文说的这段话,很实在。官场上大家在应酬时都很客气,其实都是为了某个目的,或是看在某某的面子上而已。那场面还就是一场戏而已,不能太当真了,一认真就会如落入陷阱,迷失了自我。
A:我觉得这段话自己很受用,别人对我客气,自己要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分享一个历史故事:
“完璧归赵”的主角蔺相如,本是战国时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因缪贤的举荐而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得以流芳千古。那缪贤为何如此器重蔺相如呢?据缪贤说:“自己曾因犯罪想逃到燕国去。蔺相如阻拦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随赵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希望与你交个朋友’,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意思是当初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缪贤听从了蔺相如的建议,向赵王请罪,果然得到赵王的赦免。所以缪贤认为蔺相如有勇有谋,可供差遣。
当一个人对你客气的时候,你可千万不要顺杆子往上爬。别人对你客气是别人的修养,而你自己应该要怎么做,始终都得自己掂量。
C: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一个成语,狐假虎威。
A:是有一点这种感觉,没掂量清自己的份量,还以为自己真是老虎呢,可是一个人太不客气也让人很为难的。
B:我感觉,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容易对陌生人客气,对身边亲近的人不客气!我理解,面对陌生人时的客气是因为想获得他人的好印象,这种客气体现了一种边界意识和防范意识,是给自己的一种保护色,更多的是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C:我体会是客气或不客气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思路是否清晰,遇上问题是否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
A:我们与人相处很多时候就是看人下碟的。
B:对身边亲近的人不客气,是因为我们知道,这种不客气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这里面体现了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A:是的,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跟家人相处要不要客气呢,不客气会不会就会忘乎所以呢?以前我办公室来了个新老师,因为彼此不熟悉,所以大家对他都很客气,有一次领导安排了他一项工作,结果人家可真不客气,直接安排我们办公室所有老师做这做那,让大家都非常不爽。
C:一般家人都不会客气,我们往往被“客气”的观念给套住,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客客气气中。如果能够觉察到对方的需求,直接给予帮助和提醒,效果肯定会很好。
A:你说的很对,如果对家人太客气了反而显得生疏,有一句老话:“莫把客气当福气”,意思是对方把原本你客气相让的行为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B:我觉得客气待人或不客气待人都要因人因时因事,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无论那种模式只要用对了都会有好的效果。
C:但是如果家人付出了,就一定要给家人一个肯定的认可,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感受。
点评:
如果运用心态“1.1:1”,家人和常人一样对待,将“客气”转化为实际上的有效性,事情就变得轻松自然。在任何场合,只多付出那么一点,别贪图便宜,见好就收,既不会套住自己,又不会冒犯别人。
A:有一种人,总是喜欢麻烦别人,但你用到他时,他不是头疼就是脖子痒,反正是帮不上你什么忙。对这种人,就得用心态1.1:1,要懂得及时止损。有句话叫:“斗米恩,升米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难的时候给人很小的帮助,人家会感激你,如果你持续这样下去,突然某次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帮忙,对方就会记恨你,并且记恨一辈子!我有个老乡,非常有经商头脑,很早就下海经商,家底也越来越厚,各大城市都买了房,他有个当农民的哥哥,家庭条件很差,弟弟就把城里自己的房子拿了一套给哥哥一家人免费住,可哥哥没觉得弟弟对自己好,还经常到处说弟弟的坏话:“他那么有钱,就没说每个月给几千给我,房子只给我住,也不说过户给我”,弄得弟弟里外不是人。
C:有一次,我哥哥开车送我母亲到医院检查身体,因为他要上班,就让我陪着一起去,在车上哥说了自己上班打卡严格,工作很忙,没有时间一直陪伴母亲看病,让我们看完后自己想办法回家。我边听边说没问题,我们打出租回去。到了医院,我也很客气让哥放心,母亲这里我会一直陪着她,看完病回家后就给你打电话。这也是为了让我哥安心上班,后来我也感觉到因为当时我的主动性,我和哥的关系比以前好了很多。话说漂亮点,让哥哥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承担,还是需要的。
点评:
以上两例都是处理和家人的关系,需要把握的度是:合道者亲,背道者疏,情缘宜了,善缘广结。
D:有能量有位的人对比自己弱的人心态低位,可以理解为真客气。
A:当自己为了某个目的为客气时,虚假的成分就很多了。
B:我在生活上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有时候就分不请别人的客气是真的还是假的,容易当真,也容易较真,所以就会出现把别人的客气当真的情况,弄的自己很被动,还影响情绪。后来遇到的这种情况多了,就开始能分辩出哪些是真客气,哪种是假客气!真客气是过心的,比方说我们在中庸班上,无论是客气还是不客气都是过心的,大家之间是相互真诚的,所以呆在里面很舒服。
A:我对你说的有同感,讲个笑话,以前跟丈夫出去见朋友时,经常就会有人说下次他组织大家到哪儿玩哪儿吃什么的,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我当时还很好奇的问丈夫,他当时就说我太天真了。
D:而我们一般所说的“客气”,其背后可能是有所求。演化到极致,就成了讨好。客气,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不说你,你不说我;以此维持着“和谐”。那种为了客气而客气,就成了俗套,也是“乡土文化”的延伸。
E:俗话说相敬如宾,这句话挺好的,对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相互体谅。若这个人不值得尊重,就只能躲远一点。往往对亲人不够尊重,这点要注意,对亲人更要或也要尊重,客气一点才是,否则时间长了会很委曲,于己于他人都不好。
A:真客气要用在懂得相互尊重的人身上。
E:真假客气在官场上不易分辨,我们还好吧,求别人嘴短时,是要客气一点呀,的确不易分辨。
点评:
引言说了,“客气”属于道德规范,所以才有真假之分。如果将常规道德转化为原生道德,就运用心态“1.1:1”,哪有什么真假的心理障碍呢。
F:各位老师好,分享一个今天的真实案例,今天到新都做了一场志愿者的凝聚力建设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志愿者共创分享的环节,那我们有一个要求是不同的人上来分享,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大家的能力提升。这些志愿者都是属于农村居民,平时做事情很厉害,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场域里面,因为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上台发言的时候,小组成员就互相客气起来,你推我让。半天都没有推举出一个分享人,整个场域里面大家都在等待着。我理解这个客气背后是不自信,怕发言不好丢面子造成的。再分享一个案例,是我们在中和思维企业管理群里的一个小插曲。以下内容是当事人事后发的反思信息。《反思──我的假》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就是真,不客观、不真实、不实事求是就是假。今早学习时,X老师问群里哪些老师热心,我回答时说了很多老师,唯独没说自己。当时心想热心是个褒义词,是赞美、表扬,咋能自己表扬自己呢?殊不知这哪里是在说对错是非?这哪里是在言褒贬、赞美表扬?这是中和思维探讨,这是在说禀性!与前者毫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
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说,我是典型的热心人。之所以我把自己排在热心之外,是用一个不好意思的“假”抹杀了我热心的“真”,嘴上的所言与本自俱足的禀性不符!难怪X老师说我假时,那么多人跟着“起哄”。惯性思维在作祟,惯性思维多顽固,不经意间跳出来,无意识中就被套。闹了一个笑话,得了一个“假”。警惕啊──贼!
A:你分享这种“假”,我也经常犯。我偶而会接到时一个一百年不会联系你的朋友的电话,一联系就是要求帮忙,满口亲爱的美女我好想您,我们吃个饭吧,仿佛大家很熟似的……以前我因为抹不开面子,就会答应帮忙,结果发现自己能力有限,达不到别人的要求,没积到德,反而结怨了。现在我们有了应对法宝“心态1.1:1”,善巧方便,因人因事因时,坦诚设防,应付这种事就轻松多了。
点评:
所以对这种“假”不必太在意,不同的场合演不同的戏。运用“心态1.1:1”,既不亏待自己,又不厌恶他人。只把握亲疏,别计较真假。
A: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欢乐颂》这部剧,剧中曲筱绡这个角色,刚入住时开派对到半夜,扰民被邻居报警了后,反而生气砸门兴师问罪,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看到别人开的豪车,就骂人家是小三,还特意去查人家的车牌。结果发现能用着安迪帮忙做计划书,就立刻找上门,死缠烂打,安迪刚说自己对国内法规不熟,她就立刻翻脸。转脸又缠上樊胜美,还问的一点都不客气,这种得罪别人后“不计前嫌”的人,其实生活中还蛮多的。今晚在跟大家互动的过程中,我对”心态1.1:1“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深刻认识到用好这个法宝,会给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D:我没看过《欢乐颂》,从你的描述,可以看出曲筱绡是很强势的人。
A:是的,只是她需要,就一定会想法设计,不计手段的得到。
D:遇到这种人,“客气”是无效的。
A:有人这个角色很率真,可现实生活中真要遇到这种朋友们,又有几人受得了呢。
D:需要运用“心态1.1:1”法则的坦诚设防。
点评:
谁叫你交这样的朋友呢?再说了,有一短必有一长,你既然交了这样的朋友,必然图其所长。运用“心态1.1:1”,调整交往亲疏距离就行了。
主持人:
其实是真客气还是假客气,承如各位老师分享的一样,都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把握好一个度就行,无过无不及,时时反省。一个朋友的儿子留学归国,大家给他接风,桌上一碗烧白,他一筷子夺去一半。可见,“客气”只是中国人的习俗,中国人讲面子,按照传统观念,习俗还分上下座,说话只能称妻子为内人,不能称夫人,否则大场合中会被人笑话,甚至说你没教养。
作为道德修养把“客气”当礼貌,说明你有品德。不过关乎人生幸福的是场能,有品德没效率,人生不一定幸福。运用“心态1.1:1”,提高积德效率,增加场能,人生肯定会改善,必然越来越幸福。
2020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