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思维书院探讨的问题【0025】:
您怎么看善良是一味的忍让?
讨论的共识:
主持人:
前不久听到一则报道,讲的是一个公司的女孩人很善良,谁有什么困难她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帮忙,由于经常帮助别人,所以她的人缘也很好,大家都喜欢她。可是,公司有位同事见她桌上放的巧克力,拿起来就吃,见到有用的东西就拿去自己用。这个女孩也不好说什么。有一次,那个同事向她借2000元钱,说家里需要急用,女孩犹豫了一下就借给她了,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同事却辞职了,找她还钱也不知道去向。今晚我们就来探讨交流这方面的问题。
嘉宾甲:
我常听到别人就说,“您真的是个大好人!”一句表彰的语言让人得瑟,把您的辛苦付出就给交待了。特别在家里,善良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也是最辛苦的,无底线的善良,还会养出恩将仇报的人,如果事事都让着对方,帮对方解决问题,反而让对方形成依赖,内动力无法激发起来。进入社会,也可能成为最弱势的人,最好被欺负的人;因为,善良的人遇上强势不知道如何应对时,只能退缩,那样也让所有人都看不起,被认为是都可以欺负的人。学习中和思维后,感觉自己的应对能力在提升,会从整体和长远效益去思考。
嘉宾乙:
昨天,一位老师分享海尔的智慧时提到了海尔实行内部交易,我觉得朋友之间也需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内部交易场域,因为,很多人常常把善良做成“应该”了。人世间是一个人情网,很多时候因情而被套,很多人在家更是没有底线的善良,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而对方把这种善良当成应该;而且您没做好还会遭到责怪,最终费力不讨好。因此根据“助人三原则”,助人要从对方的真心需要出发;还需要在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量力而行;人和人不一样,还要因人、因事,把握好分寸,对不同的人得采取不同的方法。
嘉宾丙:
确实,很多人被人情网所套,有个例子:李阿姨的女儿从小就被家人教育:要忍让和帮助别人,她和她堂姐经常一起玩,有一段时间堂姐经常打她,而且是那种狠狠的打,李阿姨对孩子的堂姐说“不能打妹妹,打人的小孩不是好孩子”。孩子的堂姐根本不听,还去大人那里告状说打她了。爷爷奶奶基本上也就是批评一下,后来因为李阿姨经常教育女儿忍让和善良,导致了女儿现在的性格非常懦弱又极端,被别人打也不敢反抗,现在她真的是很后悔。女儿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拿给堂姐,但堂姐哪怕刚吃完她的东西,转头就把她手上的东西又拿走,经常就是很凶的,李阿姨的女儿却不敢说什么。现在上一年级,她跟同学玩也是要经常拿东西给同学,不给就怕别人不跟她玩,而且确实有同学这样说。现在李阿姨很后悔,当时不懂如何教育女儿,导致现在孩子变成了这样的性格,借用心理专家武志红的话,原因在于没有“边界意识”。
嘉宾丁:
建立了“边界意识”,才能打破人情网。比如最近一次,我需要一张红底证件照,之前在朋友那里照的寸照是白底的。为了节约时间,我就问她,可否将寸照调一下背景颜色?对方回答可以,她调了后发给了我。如果是以前,我肯定就一句谢谢完事,但我觉得我需要破自己日常白占他人的这个模式。所以当我决定要找她调,我就想到要有偿付费。收到照片后,我按照外面证件照的价格,稍微增加了一点点,给对方发了一个红包。开始对方还多不习惯的,在我的解释之下,对方最终还是收了。经过那一次尝试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轻松。以前我经常因为别人帮了自己的忙,自己又不能及时回馈他人,感到自己心里内疚,总是觉得欠着对方的。
嘉宾戊:
做好事,人善良不一定能够积德。做好事的时候还要能够识人,有时看似做好事,但是可能把人性的贪婪一面给激发出来。比如很多公益活动发礼品,看似给居民福利,逐渐的把居民养成了依赖礼品的习惯,最近几次,我看到有公益组织做活动的时候,发生居民哄抢礼品的情况,在哄抢礼品的时候还把工作人员的脸抓伤。看重眼前小利益是人之常情,以前没有意识到这点,我也是这样。经常自己为了善良一味忍让,在另外的地方又不知不觉去白占他人。这种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一个传一个的形成的,学了中和思维后懂得了,助人讲三原则,意识到了自己这方面的毛病开始逐渐调整,按“心态1.1:1”助人。
嘉宾己:
这种情况还不少,每次活动还得讲一句要送小礼品,否则没人参加,有多少人不看重眼前的小利益?能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固然好,但如果是无底线的善良,就会养出恩将仇报的人。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善良”,为了“善良”而一味忍让,个人认为就会变成讨好,而且会导致性格懦弱。《道德经》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智慧,社会流行的闪亮亮的忍让,属于“下德”,所以积不了德。要回归老子称为“上德”的原生道德,心态1.1:1是良方,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心态1.1:1,要善良有尺,忍让有度才行,整个社会的风气自然就会逐渐好转。
嘉宾庚:
“忍”最初只是趋吉避凶的策略,后来被说教信息扭曲成“忍让是一种美德”,但有时候我们的好心好意,并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也许您的迁就,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欺软怕硬,弱肉强食;这就是人性。我以前在单位,就是这样为了得到“善良”的名而一味忍让的模式,结果,压下来的情绪反而回到家就向家人发泄。对于我来说,就是要做好“心态1.1:1”法则的第四个层次:坦诚设防:先说后不乱。沿着这个原则,我现在逐渐能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与上级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主持人: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既是价值,比如大数据,又是垃圾,让人窒息。中和思维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思路:
污染信息、大众信息、说教信息、精英信息、导师信息、开悟信息。
世俗的说教信息提倡“一味的忍让是善良的美德”,很多人为了美德,窒息了一辈子。
中和思维引导善良的人跳出这个怪圈,运用“助人三原则”、“心态1.1:1”、“八卦配德”,引导希望改善人生的人,通过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中和思维是合道而行的人传播的导师信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性补漏,领悟到开悟信息。
主持人:裴成平
2019年1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