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
一位大学生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心桥。
【背景】即将毕业的当事人小W,渴望尽快融入社会实现自立。她不断地投送简历,一次次的失望之后变得非常焦虑。苏士雄老师为她做了呈现与解惑:
场域呈现:W抓住工作(代表注)不放,焦虑(代表)与W如影随形;W始终不关注苏老师随后请入场的她周遭的各种人与事。
呈现结束。
随后,苏老师用中和思维为W做了指导:之所以焦虑是因为W陷入了目标导向:把“找到工作”这个目标看得太重:每次工作机会的竞聘者都会有很多,赢家却只有一个,所以失望是正常的。建议父亲在W毕业之后为她提供一段时间的基本生活保障,为她解除后顾之忧;在此期间,W不断地变换工作,以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真正走出象牙塔。
W不关注其他人与环境是没有感受到对方的需求,她不觉得父母还需要她的帮忙。同时,没有现实、迅速的回报;可新的机遇恰恰就出现在你为别人真心付出的过程中,同时这种机遇是别人抢不走的;鼓励W用精力导向为别人付出、服务,路就会越走越宽。
注:角色扮演者
(诗坦)
小资料:
精力导向:是一种运作策略,就是将60%的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保证生存;将30%的精力用于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拓展您的发展空间,扩大人脉;将10%的精力经常反省自我的不足,哪些需要调整、改进,可以归纳为“6:3:1”。当然,“6:3:1”的比例也是可以随时调整的,工作压力大时,6可以增加到8甚至9;工作压力小时,6可以减少到4甚至3。这样人的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浪费精力,缓解压力,将节约的3份精力不断提升自我,拓展空间。10%的精力中也可以包括总结、感悟、调整,这是必需要坚持的,这也是对自身最有好处的,最受益的。
资料来源:爱心帮扶工作室(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