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揭示了能量养生的奥秘:“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空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苍天之气”指的是宇宙暗能量,天文学研究表明,可见物质仅占宇宙的5%,暗物质占宇宙的23%,暗能量约占宇宙的72%。基本粒子甚至可见光都属于可见物质,所以电能、核能、风能、化学能、太阳能都不属于暗能量。“苍天之气”遍布整个宇宙,无孔不入,如《道德经》所言“无有入于无间”,故人体之内充满“苍天之气”。
“清净则志意治”指的是志意和“苍天之气”的相互作用,其中志意泛指人的七情六欲。志意乃“苍天之气”所生,又能调控“苍天之气”。“苍天之气”清净,则人的志意平和;人的志意平和,又能让体内的“苍天之气”清净。
“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阳气”指体内的正能量,起养生御邪的作用,从人的精气神、免疫力等方面体现出来。人只要顺应“苍天之气”的规律,七情六欲不生,就能让体内的阳气经久不衰,即使环境恶劣、瘟疫蔓延,也能安然无恙。这就是因为顺应天时而产生的必然效果。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因此,圣人的养生之道有三:一、“传精神”即通过调节饮食,调节言行,调节情志,调整观念,调整思维,调整禀性,保护体内的精气神。二、“服天气”即通过适当运动,保障睡眠,改善环境,长期修炼,与宇宙的“苍天之气”融会贯通,得天地之能量。三、“通神明”即通过诚意正心,行善积德,与道同行,与天下凡有血气者沟通,心心相印,得天地、鬼神、众生之助。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空肌肉”
反之,如果不懂得能量养生之道,大量耗散体内的“苍天之气”,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气血不足,气虚则经络不畅,使穴位堵塞,无法与天地之“苍天之气”贯通。血虚则营养不足,使肌肉无力,无法与外界之“虚邪贼风”抗衡。
“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这样一来,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就会大大下降,这就会自己伤害自己,任何先进的医疗设备、丰富的饮食营养、良好的保健措施都无济于事,根源在于体内能量衰减,违背了能量养生之道。
通过上述解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能量养生的基本原理是,人体内充盈着“苍天之气”即宇宙暗能量;人的“志意”与体内“苍天之气”相互影响,益则互益,损则互损;人可以通过“传精神,服天气,通神明”,达到能量养生的效果。以下我们就进一步探讨“传精神,服天气,通神明”具体在生活中怎么运用?
一、“传精神”通过调节饮食,调节言行,调节情志,调整观念,调整思维,调整禀性,保护体内的精气神。
通常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养生,即通过饮食摄取营养,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通过卫生防范疾病,通过药物医治疾病。这种养生方法见效明显,所以得到普遍认同,但是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现代医学越发达疾病越多。那么“本”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能量养生的原理表明,体内的生气必须通达苍天之气,要诀一“传精神”,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从表入里,先讲调节饮食,西医讲营养,中医讲生气,按营养划分,草中不含蛋白质,牛羊吃草,体内的蛋白质从何而来?其实每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首先经过消化吸收,通过血液传输,转化为能量,能量皆有其气,气具其性,随性入经,循经传导,补益人体后天之精,以增强生命力。根据这个原理,如果讲营养,则多多益善,营养过剩,则化为病气。故养生之道,只需根据身体的感觉,调节饮食,适可而止,化气归经,有气则生,长期保持精满气足为佳。
其次调节言行,养生之言行,既不同于追逐功利之言行,又不同于规范道德之言行。其要在于顺气,言不和,气不顺;行不当,事不顺;事不顺则心不顺,心不顺则气不顺,所以需要时时处处调节言行,以利气顺,以利养生。言行之要还在于少耗气,少耗气则节约生命的能量,延年益寿。言行之要更在于多进气,身体乃精神之宅,人有躯体必有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了需要往往能多进气。
其三调节情志,志意乃“苍天之气”所生,又能调控“苍天之气”,故“清净则志意治”。七情六欲非常耗气,甚至会大伤元气,常常会影响睡眠,而且让人心神不定,易出意外,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问题,憋着伤了自己,发出来伤了别人,久而久之,往往会转化为癌症。所以调节情志非常重要,修行的关键在于,以禅定的觉知,洞察自己行住坐卧的情志反映,及时调节,勿使滞留,更重要的是探索引起情志反映的内因和外境,注意防范和化解。
其四调整观念,观念是制约情志的堤坝,道德观念的堤坝高,过高则会压抑情志;价值观念的堤坝低,过低则会放纵情志。道德观念体现的是“德”,价值观念体现的是“智”,最好是领悟《道德经》体察到的“德智不二”的道德观,在道德中隐含了智慧,在智慧中体现了道德。如此您的观念堤坝就能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伸缩自如,将情志的洪水控制得恰如其分,做到《中庸》之“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从而少耗能多聚能。
其五调整思维,首先要通过冥想,观照思维的来龙去脉,洞察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利害得失、吉凶祸福、命运兴衰。然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培养太极思维模式,才能有效地判断时代趋势,审时度势,趋吉避凶,化解纠结,聚能养生。因为思维模式是由禀性产生的,靠观念调制的,所以调整思维,还得在禀性和观念上下功夫;反之,太极思维又能及时调整观念,影响禀性,起死回生,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以应无穷之化育。
其六调整禀性,禀性是生命能量的运行惯性,是“传精神”的控制中枢,它产生思维,形成观念,激发情志,操控言行,干预饮食睡眠,决定命运起伏的定势,影响生命能量的涨落。人性与电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类似,具有更为复杂的趋向性,通过思维放电,表现为兴趣爱好,对于外界信息有选择性地接收,转化为观念。思维观念引导形成习惯、言行、决策,产生人生的每一个结局,养生的结局表现为能否健康长寿。所以要想健康长寿,就得从根本上调整禀性。
二、“服天气”即通过适当运动,保障睡眠,改善环境,长期修炼,与宇宙的“苍天之气”融会贯通,得天地之能量。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能量养生的原理表明,通达苍天之气的要诀之二“服天气”,必须把握四个方面,人的生命力才能得天地之能量。
其一,适当运动是体内生气的循环和与“苍天之气”的代谢融会贯通的催化剂,适当运动包括运动量和运动方法两方面。
减少运动量可保护体内生气少消耗,如提倡“生命在于静止”就是为了产生这种效果,但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就会减弱体内生气的循环和与“苍天之气”的代谢,降低免疫力,不利养生。
增加运动量可促进体内生气的循环和与“苍天之气”的代谢,但是运动量过大,可能会使人体机能失调或器官受损,如不少运动员所遭遇的。运动量过多,可能会使体内生气长期消耗透支,如体力劳动者所遭遇的,所以过度增加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体质下降,也不利养生。
运动方法与养生的关系比较复杂,要针对不同体质采取相应的运动方法,只能举例说明。
如血压高的人宜多做散步等下肢运动,将气血往下引。而且对治高血压的下肢运动,不宜快,不宜短,快则增压,短则无效。特别是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感觉走路像踩着棉花是飘的,最好是用练养生太极拳的方式,重点练下盘,慢慢充实脚上的力气,这样才不容易摔倒,造成骨折等不良后果。
其二,保障睡眠是体内生气与“苍天之气”融会贯通的养神之良方,睡眠既可以神游寰宇,又可以吸纳“苍天之气”。睡眠分三个阶段:浅睡、深睡、梦境,人体好比充电器,浅睡卸载,深睡充电,梦境启动电器。
浅睡即人体浅度“四大”分解,转入地、火、水、风、空的状态,与“苍天之气”融会贯通;而死亡则是人体深度“四大”分解,转入地、火、水、风、空的状态,与“苍天之气”重新组合。
深睡即睡眠吸纳“苍天之气”的阶段,婴儿的深睡时间特长,把他扔了都不知道,故吸纳的“苍天之气”特多,生长发育特快。
梦境即睡眠神游寰宇的阶段,神分魂魄,魂做轻飘的梦,故耗能少;魄做压抑的梦,故特耗能。
所以只要保证深睡,减少梦境,避免噩梦,就能养神。
其三,改善环境是体内生气与“苍天之气”近距离接触的采气之良方,改善环境是指如何通过环境的调整聚集生命的能量。
改善自然环境通常采用科学方法和风水方法,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空气新鲜、水源清洁、低度噪声、温度适宜;风水方法主要包括阳宅风水和阳宅风水。前者的偏颇在于注重了防止影响健康的环境,忽略了聚集生命能量的环境;后者的偏颇在于注重了聚集能量的环境,忽略了生命之气与“苍天之气”交流之道。
为了避免两者的偏颇,从能量养生的角度提出三点改进要领:要领一,根据能量养生的基本原理“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要尽量让家居环境尽量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不要搞成现代家居装修的鸽子笼,至少要营造太极似的开放式布局,藏风聚气,曲而有情。
要领二,要尽量让家居环境避免外界煞气的影响,除了空气、水源、噪声、电磁干扰之外,还要注重“清净则志意治”,比如噪声不可避免,路上的车辆声、附近的喧闹声、邻居的叮咚声,然而你又要保障睡眠以养神,你可以采用三重保护功能:外环境清净为重;内环境相对封闭;“志意”环境道法自然,只要不心烦,自然高枕无忧。
要领三,改善自然环境“顺之则阳气固”,自然环境如何顺“苍天之气”?阳面窗户常开,阴面窗户常关;餐、厨、客厅布置宜动,卫、卧、书房布置宜静;卧室偏小,活动空间偏大;家具从简,生活情趣从丰;依托家居环境调养身心,依托外界环境聚能补气;春夏以拓展外界环境为主,秋冬以改善家居环境为主。以上为顺“苍天之气”六要。
其四,长期修炼是体内生气与“苍天之气”直接沟通的聚能养生法宝,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作为现代人最好是将修炼融入生活,把生活当作修炼自己,所以要认真,把工作当作成就自己,所以要愉快,实现修炼生活化。以下提供三条思路供参考:
思路一,举一反三,功夫在功夫外。从古到今修炼方法汗牛充栋,最常见的是太极拳,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从太极拳中悟出了佛道儒文化的精神,在公司会议中遇到大家争论不休,议而不决的时候,他会悄悄出去打一套太极拳,理清思路后,再回来做决策。所以他的思路往往是逆向思维,超前十年布局,营造生态系统,沟通“苍天之气”。再比如,血压高的人练发声,少发“嗡”“吽”声,避免气血上冲;多发“嘘”“呬”声,疏肝气,理肺气,引导气血下降。
思路二,行住坐卧,修炼融入生活。传统讲究子时练功,这对于白天上班一族有所局限,最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善巧方便的方法,比如,睡觉就有修炼的巧办法:保证深睡时间,缩短梦境时间。方法一,修炼睡觉四大分解的体验,做到倒下便能入睡。方法二,白天多喝水,晚上多起夜,深睡之后梦境之前触动起夜信号,立即中断梦境。方法三,边听英语边睡觉,深睡之后马上被英语唤醒,阻止梦境出现。
思路三,心无挂碍,影响入睡有两大因素:一担心焦虑;二浮想联翩。如果能修炼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恐怖,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那么随时入睡都没有问题。晚上潜意识主事都没问题,白天意识主事更能镇定自若,随时做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即是体内生气与“苍天之气”直接沟通的状态,“中和”则能变易,“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三、“通神明”通过诚意正心,行善积德,与道同行,与天下凡有血气者沟通,心心相印,才能得天地、鬼神、众生之助。
“传精神”乃自保,保护体内的精气神。“服天气”乃聚能,得“苍天之气”的能量。“通神明”乃借势,得天地、鬼神、众生之助。“通神明”需把握三个环节:诚意正心,行善积德,与道同行。只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才能感召“神明”,借助天盘运转的大趋势而生生不息。
其一,诚意正心是“通神明”的桥梁。一般人养生多属自保,可谓“封闭式养生”,善养生者多属“开放式养生”,其重要特征乃“通神明”,而“开放式养生”最忌心不正意不诚,本来“封闭式养生”还能自保,一旦开放,心猿意马,生命能大量消耗,反而折寿。所以,“通神明”首要诚意正心,真正的诚意正心可用一句话概括:“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正好与“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事”形成反差,后者也能“通神明”,但因起心不良,必然自食其果。“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体现在“开放式养生”上,就是将自己多余的精力随缘做一些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而且要不与人争,不图回报,只要能达到神清气爽的效果,就有益于养生了。
其二,行善积德是“通神明”的资粮。养生需要能量,能量就是资粮,有了资粮才能跋涉“通神明”的旅途。资粮需要通过行善来积累,也就是积德。积德有不同门道,产生的多少快慢也不同。有些好人没有得到好报,所谓“好人命不长”,就是因为不懂积德的门道。积德有八门,我们称之为“八卦配德”,概括如下:
德性种类
|
对应卦象
|
主要表现特征
|
道德
|
乾
|
悟道是对道的心领神会;合道是对道的须臾不离。
|
仁德
|
兑
|
以平等心待人,忠恕之道待人,以“心态1.1 : 1”待人。
|
公德
|
离
|
怀“克己复礼”之心,遵守公共道德,遵纪守法。
|
功德
|
震
|
顺乎民心,建功立业;表现杰出,社会认同。
|
阴德
|
巽
|
对得起天理良心,问心无愧;爱护生灵,珍惜生命。
|
私德
|
坎
|
孝亲尊师,恭上惠下,教子有方,光宗耀祖。
|
福德
|
艮
|
财散则民聚,得众则得国。随缘行善,以财发身。
|
品德
|
坤
|
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慧,温良恭俭让,学问思辨行。
|
如果您能按“八卦配德”的思路,多快好省地积德,您“通神明”的资粮就具足了,必能达到上乘的养生效果。积德不知道核算,这是“好人命不长”的根源。
其三,与道同行是“通神明”的达道。过了桥,积了资粮,就好赶路,赶路最忌误入歧途,所以必须有道指引,先前积累的“道德”就发挥作用了,“悟道是对道的心领神会,合道是对道的须臾不离”。这时候只需按照如下三个步骤实施就行了:
第一步自律阶段:“惟道是从”自心戒,因戒而悟,悟道。
第二步自觉阶段:“道法自然”自心定,因定得证,合道。
第三步自在阶段:“上善若水”自心慧,因慧启用,用道。
完成这三步,必“通神明”。 一旦“通神明”,就能得天地、鬼神、众生之助,生命能量大增,“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以上就是我根据《黄帝内经》,经实践总结出的能量养生之道,仅供大家参考。
原文链接:爱心帮扶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