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背后的隐藏动力
——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探索
冯坦
背景:
10月12日,一位焦虑的母亲带着待在家里不愿上学、柔弱无力的儿子,来到心桥心理研究中心,她想探索孩子不去上学的真正原因。之前,这位母亲主动联系段晓英老师,为孩子预约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
据这位母亲描述:大女儿几年前不幸病逝,家里受到重创;二儿子虽已成年工作,但童年的创伤如影随形伴随,至今让人不能放心。唯一健康活泼的小儿子随着时间推移生命越来越没有活力,半年前住院治疗,诊断为抑郁症。她以为吃药换学校,孩子就会慢慢好起来;便特意为孩子选择了一所口碑不错的外地私立学校,交了数万元学费,想让他在高中阶段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成长得更好。谁知,孩子不能跟上学校的教学节奏,刚去几天就不去上学,整天痛苦不堪的待在家里。孩子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究竟那里出了问题?她想通过场域动力探索孩子不去上学真正原因。
段老师了解到这位母亲的求助意图,询问“孩子愿意来心桥吗?是你的想法,还是孩子的愿望”?这位母亲说只是她的想法,没有和孩子交流。段老师建议母亲真诚的和孩子沟通交流,听听孩子的想法。事后,这位母亲回电说:“很奇怪,他平时连门都不出,居然同意去心桥做深度探讨,这让我感觉特别意外”。
这个孩子几年前曾陪哥哥来心桥做治疗,在段老师眼里,他是那样的活泼可爱,眼睛特别眀亮,给段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当10月12日母亲带着他准时来到心桥,眼前的男孩与段老师记忆中的男孩判若两人。男孩轻手轻脚跟随母亲身后,身体瘦弱,目光呆滞迷离,除了额头上长满红紫色的青春痘,很难与16岁青春阳光联系起来,段老师感觉孩子整个身体好象被绳索捆住,散发出压抑痛苦气息。因为当晚的沙龙主题是父母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天参加探讨观摩学习的学员比往常多。
探讨主题: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
个案开始之前,段老师特意介绍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的内容以及功效。作为开场白,段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位14岁厌学绝食的男孩,曾经来心桥为做个案的过程。透过场域动力深度探索,发现孩子想让父母支持自已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的梦想和决定,个案之后,父母由反对变成积极主动支持,让梦想照亮现实。如今,孩子已成为国外某著名俱乐部职业球员兼教练翻译。用他母亲的原话:“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到心桥做场域动力,我们将会耽误该子一生”。现在孩子活跃在世界足球场上,风生水起,阳光灿烂,健康快乐。
透过个案讲解,段老师语重心长的提醒家长:青春期孩子也是三观逐渐建立的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补上课本没有的生命教育这一课。
探索过程;
根据主题设立,母亲在场域中请出三位女士分别代表儿子、学校、原因。儿子(代表)上场闭着眼睛低着头谁也不看,随后眼睛盯着地上。原因(代表)比较压抑,学校(代表)感觉与自己没啥关系;段老师于是询问儿子本人:“当你看到儿子(代表)一直看着地上,地上有己故亲人,你浮现出是谁”?儿子本人说是已故的姐姐,段老师请上了姐姐(代表)。姐姐(代表)上场满含眼泪看着弟弟(儿子(代表))。此时儿子(代表)看着姐姐(代表)睁开眼睛,当段老师问儿子(代表)看到姐姐有什么感受?儿子(代表)感叹“有了一份家的感觉”,“很温暖”;姐姐(代表)则感到心里发慌,伤感。这时段老师让案主的儿子上场与儿子(代表)做了交换。上场的儿子主动上前抱住姐姐(代表),在段老师的引导下,儿子对姐姐(代表)说了最想说的心里话并向姐姐深深鞠躬。段老师解释“鞠躬是谦卑同是也是解除认同!”。儿子面对着姐姐(代表),随着段老师说出“每当我想起你,就有两倍以上的力量,我要替你活出来”之后,状态明显较之前好了许多。此时案主母亲上场,姐姐(代表)对母亲表示,母亲的气场很足,怕怕的,她对我们期望很高,有压抑;希望母亲对弟弟不要太苛求。此时父亲(代表)被段老师请入场。父亲(代表)上场转圈,找不到自已的位置,在场域动力推动下,父亲(代表)和儿子进行了一番心灵对话,最后父子紧紧相拥,二者都感觉到了力量。在父亲(代表)的鼓励下,儿子挺直了腰身,主动去拥抱了母亲,母亲感到很欣慰。
段老师说,不管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感恩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充满力量的儿子坚定的向段老师说到:“我后天到学校去面试”!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个案结束。
回音壁:
据母亲反馈,孩子回来后感觉比以往有力量,如期参加学校面试,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现在正接受学习单独辅导,为返校做准备。
点评:
从这个个案中透过场域动力探索,让我们看到家族系统成员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姐姐病逝对弟弟潜意识自动纠缠形成自我认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的缺失,导致孩子生命没有活力。在大量的,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也源于他们无法走向自己的父亲。孩子是否能够走向父亲的关键在于母亲。唯有母亲才能为孩子打开通向父亲的道路,其他人做不到。
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探索现场的震撼牵动着在场每一位成员,在为案主探索的同时,也是一次团体辅导。让我们参加观摩学习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不同层面的心灵疗愈。
中和思维:
中和思维健康之道:“解心结,换环境,生希望”;案主看到了心结的根源与心理机制,要实现长远和整体效益最大化,还需要主动去营造能使自己“生希望”的环境(场域)。
个案现场学员反馈:
学员A:
昨天晚上我代表的是那个儿子!我一上场把眼镜摘掉,闭上眼睛后,立马感到自己身处一个孤立、虚空的环境中,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地面,往前面看时是缥缈的。此时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样的无助、孤独、迷茫。不知道我要做什么,要往哪里去……那个案主现在的状态很像我当时的状态……
在段老师的后面解读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迷茫、孤独的原因。
1、生命的活力来自场域的认同;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孩子的动力没有起来之前,是迷茫的,再加上一味的责备孩子,孩子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会感到自己好像很无用,对自己的状态也很无赖。
2、接纳自己的父母,无论父母怎么样,那是父母的事,不抱怨。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为自己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不要乱贴标签,世上没有抑郁,只是暂时迷茫而已。
非常感恩段老师,通过场域动力在短时间内为我们呈现了整个生命过程的真相!
学员B:
谢谢段老师,今天疗愈了我自己。一直说起“九岁那年爸爸从电线竿上摔下来”都是一个负向的心理暗示,今后我要调整为“九岁那年爸爸从电线杆上摔下来,让我有机会那么早经历这种体验,让我更早学会了独立,让我更早看到人间事”。每当想起,我要把这个化成两倍的力量滋养自己。感谢这段经历。
学员C:
我说一下今天的感受:在场域开始姐姐未出现时我是胸闷眼泪跟着就流了(此间我想到已故的母亲),当姐姐和弟弟拥抱时我就不再胸闷了,虽有眼泪但是知道那是看到希望后的感动,贯穿结束。今天后面段老师的总结挺有收获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要调整的地方。
学员D:
昨晚我扮演学校。感受到了场域的动力:在儿子和儿子(代表)互换之前那个时候,心脏就开始咚咚咚的跳得很快,不太舒服,平时从未有过这现象。在和孩子做链接时,段老师引导“学校”说学校很包容,对每个孩子都一样。说完这句话后,心脏一下子就好了!有了一次新的体验,能支持到案主,我也很高兴。
原文链接:(段晓英简书:https://www.jianshu.com/p/b56359a65849?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