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就是筹划、谋划,任何事情都需要策划,人人都需要策划。不会策划或者作不好策划就会事倍功半,人生如果学会策划,就能事半功倍。
我有位朋友经营一家小企业,还专门设了个策划部,规划都由这个部门提出来,然后领导审定提出的规划贯彻执行。但这个企业发展一般,没有多少创新,所以效益也一般。老人员退休后有点接不上气,新手太多,需要亲自带他们,感觉很累,这位朋友身体状况也出了问题,真有点得不偿失。其实,企业策划一定要由领导亲自部署,策划部只是将领导的意图明确的表现出来。不善于抓策划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这个企业一定会事倍功半。
其实,何止企业需要策划,人生也一样。一个人要想运作的得心应手,也需要有策划。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去年8月去美国读大学本科,按照学校规定修满126分才能毕业,一学期后他才修了12分。因为要选的课选不着,早就满了,其他课又不是他想选的。寒假选修课上可以的,但是又要另外缴费,他又不情愿,稀里糊涂的过了一学期。回国一策划,每学期最好修够20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所以应该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认真进行策划,没有细想算账不知道,仔细一算真还是个大问题。
有孩子的家庭,孩子在读书,如果父母能指导您的孩子也学会策划的话,那一定比别人的孩子胜一筹。不仅子女教育应该如此,而且更是每个人人生都会遇到策划的问题,比如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您的决策是喝水还是上卫生间,就关系到您的健康问题。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不是琐事决定成败,而是思维的细微偏差决定成败。
现在很多学生缺乏这样的思维方式,只是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像我朋友这个孩子,他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样进行策划,才能保证自己有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呢?
他应以“精力导向”认真作个策划,用六份精力:
1、围绕专业结构构成以及就业来策划,而且要区分课程的重要程度和关联性来策划选课和课余的学习、实践以及生活习惯。
2、学校往往不能满足自己的策划,所以需要变通,对学习的课程和每个课程的学分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四年学习期间怎么合理地修完课程要进行核算。
3、尽管大学生时间比较宽裕,但最好控制六份精力用于学习,统筹安排每学期修的课程,保证留有余地并能轻松地修完学分,顺利地毕业。在保证基本学习的基础上,走兴趣路线拓展人生。
用三份精力:
1、首先应考虑和琢磨怎么样才能在美国立住脚,能够生存下去的问题,语言的问题,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的问题,环境气候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进行思考;
2、应经常保持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取得指导老师的好感,从而得到指导;
3、主动发挥所长帮助同学,与同学产生互动互惠,定期交流信息资源;
4、积极参加学校适合自己的活动,避免封闭自我,保持开放心态。
用一份精力:
1、自己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减少父母的担心;
2、与父母沟通想法,争取理解,约法三章,避免纠结;
3、及时总结调整自己的不足,随时保持最佳的状态。
90后的孩子一般都很自我,跟老师的交流不是太多。有智慧的学生一定是要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同时也要与同学搞好关系。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上出现的纠结都可以用这个办法调整,读书是人生最珍贵的时期,保持一种什么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人生,是决定否能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指导孩子对人事物都学会评估,有了量化的概念,心里就会一目了然。这是一种运作的思维问题,如果您能教会孩子这种策划能力,今后您的孩子一定会运作自己的人生。
《中庸》指出“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的策划靠的是运作思路,只要运作思路按照精力导向,必然预则立。
很多时候,我们的精力太过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执迷于自己的感觉中,只靠感觉行事,没有评估,往往到后来就与精力导向背道而驰了。凭感觉行事要切合实际,随时需要体察、把控、修正,才能接地气,才会得到更多的正能量。当然也要不断提高对宇宙社会规律的认识,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才能随时从封闭式思维里跳出来,改换成开放式心态。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能做到最佳策划的话,就可以实现整体和长远利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