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关键词:系统 系统排列 心灵成长 心理咨询 心理学 团体辅导 家族排列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排列
  最新课程
  《健康大讲堂》第五讲
  《健康大讲堂》第四讲
  《健康大讲堂》第三讲
  《健康大讲堂》第二讲
  《健康大讲堂》第一讲
  《情绪调节》之技巧
  推荐阅读
  爸爸生病的原因
  如何成为一个温柔智慧的女人
  如何不厌学?
  吟唱舞动迎中秋——心桥沙龙小记
  为什么我不想谈恋爱?
  场域动力生命系统整合个案探索
  中和思维
  如何守住初心?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十):如何引…
  经营健康之(四):如何提升免疫力?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可持续能量账户?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之(二十一):如何理…
  中和思维德智不二教育之(九):如何减…
  家庭排列
  去伪存真
  家族系统排列常用心灵对话关键语句
  家庭系统排列的基本概念
  激流暗涌:浅谈系统排列的风险(最新…
  家族系统排列在墨西哥和中美洲
  大乘佛教与系统排列臆谈(系列原创专…
  个案分析
  力量和爱一起回来了
  爱,越位了
  爱在传递
  妈妈:靠近您,温暖我
  凭着爱
  春天里,奏响爱的旋律
易经对角色扮演和系统排列的影响和贡献

1.角色扮演
  系统排列是角色扮演的一种,角色扮演是应用心理学的三大类调适技术之一。这三类技术是:

1意识认知技术:案主通过口语讲述,主要是(第三身)旁述自己的经历和对经历的体会,从而达到觉察和调适。心理咨询和认知治疗主要应用这类技术。

2非意识技术:案主通过对非意识(包括潜意识和各类情绪思想行为记忆介面如呼吸、姿态、肌肉及眼球张力等)的指令来作出心理调适。催眠、重生(REBIRTHING)眼球减敏(EMDR)身感经验(SE)、人体力学(KT/TFT)、情绪自由技术(EFT)都是这一类技术,心理分析,通过自由联想技术,把案主处于意识与潜意识的临界来作口语讲述,可视作意识与非意识共用的技术。

3角色扮演:在假设的情况下,案主进行虚拟经历实体世界的自身或他人。虚拟经历就是扮演或旁观他人扮演实体世界某人的角色。扮演就是以动作、对白(第一身讲述)、情绪思想释放、仪式的进行以及关于这些经历的讲述(第三身旁白)、分析和旁观,来虚拟实体世界的情况。虽然是虚拟经历,但是扮演者和旁观者,在适当的假设空间(舞台)和导演(治疗师)的引领下,可以感受实体世界类似的情绪思想和动作,有时更能感受和释放出实体世界中不够明确,没有觉察或压抑了的对话、动作和相关的情怀。

角色扮演达到的疗效,可以分为四大类:

Ø 认知:更觉察实体世界的真相

Ø 释放:舒展情绪、思想、动作、对话

Ø 重塑:开展各个角色在实体世界没有发生的虚拟经历,把实体世界有问题的互动模式重塑,调适为常态的互动模式

Ø 共时:虚拟的认知、释放或重塑影响实体世界,对扮演者、旁观者以至不在场者发生改变。

2.舞台与戏剧牵力
  2.1  舞台
  作扮演的假设情况,可以称作舞台。治疗性的舞台,可分为两大类:

虚拟舞台:即通过观想来建构时空、角色与互动。荣格(JUNG) 的积极观想(ACTIVE IMAGINATION)和很多采用静坐冥想的技术都属于这一类。

实体舞台:最早成派的,是莫雷诺(MORENO)的心理剧(PSYCHO DRAMA)。贝尔斯(PERLS)的完型治疗(GESTALT THERAPY)、法兰克(FRANKL)的存在心理治疗(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栢尼尔(BERNIE)的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萨提尔(SATIR)的家庭重塑(FAMILY REMODELLING)和近十多年才兴起的海灵格(HELLINGER)的系统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都主体采用实体舞台来作角色扮演。

  2.2  戏剧牵力
  把一个此时此地的空间假设为另一个实体的时空(不论这个实体属于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把一些人(或物件)假设为实体时空的另一些人,便会显现出实体世界的心理情况,有时比实体世界更清晰明确地反映问题,从而比实体世界更有效地开展重塑调适。为什么可以这样?

  首先要谈谈戏剧牵力(DRAMATIC TENSION,也译作戏剧张力)的现象。古希腊时代西方已觉察到舞台演出或某些轨仪的举行,对扮演者和旁观者都产生一定的心理振荡。舞台建构和角色暖身之后,台上和台下都会感到一股无形的牵引力,把大家整体推动,驱使扮演者自然地融入角色(ACTING IN),出色地演出(ACTING OUT),把本来形式化了的对白动作变成似乎自然即兴般真诚真实的互动;旁观者也情不自禁地产生同理感,把虚拟的情况感受为实体世界般真实。

  俄国戏剧大师史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把这种现象称为神奇的假设(MAGIC IF),强调应全情投入,完全从主观回应牵力,甚至真的是即兴演出,以达到台上台下的情绪表达和释放。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BRECHT)则认为融入角色以外,应适当时机执行情绪疏离(ALIENATION)把扮演者和旁观者从牵力中抽离,进行第三身觉察、评述和分析,达到情绪表达和认知重塑。

  萨提尔的家庭重塑,对扮演者融入角色的要求不高(即演出时旁白较多和动作偏向形式化)。法兰克的存在心理分析也有类似情况。这两派都对戏剧牵力不大应用,也不作讨论,只要求扮演者不要太多杂念,保持身心中正(CENTERING)

  莫雷诺、贝尔斯、栢尼尔和海灵格都把注意力放在建构戏剧牵力,使扮演者都能全情融入角色,自然(很多时即兴)地把实体世界显现在舞台上。同时,他们也参照布莱希特的方法,要求扮演者由牵力抽离做旁白,达到觉察和认知。

  莫雷诺把戏剧牵力神秘化地称为不可解释的心电感应(TELE)。海灵格有着一定的神秘主义倾向,他把戏剧牵力称为系统能量场(SYSTEMIC ENERGY FIELD),宣称这现象神秘不可解释。

  贝尔斯受莫雷诺心理剧影响才创立了完型治疗里的空椅技术。但贝尔斯却认为牵力现象可以有科学解释。它采用量子力学力场(FIELD,也译作场域)的观念,把牵力称为力场,浸淫在其中的人都受到力场的远距影响。

  栢尼尔是没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英国人。他认为我们是戏梦人生。自我就是多个角色(即身份地位)的总和。我们在实体世界里不停在各个系统 (他们称为游戏 GAMES )中扮演多种角色(如家庭的严父、企业里的小丑、社会的受害人等等)。有时更在自己不觉察的系统里不觉察地扮演自己或他人的角色(如在与医生的互动中扮演父亲心内的小孩,成了乞求可怜的角色)。代演出(ACTING OUT)是为我们每个人的专长。所以在舞台上角色扮演这个“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驾轻就熟,暖身之后便融入角色,建构游戏的牵力。

 栢尼尔的观点,源自佛洛依德与荣格。尤其是荣格,他认为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凝聚在不同层次的系统(他称之为集体潜意识)。在我们的深层心理驱动我们,使我们通常不觉察地追求完美地演出既定角色的既定互动模式。荣格称这些既定角色为典型(ARCHETYPE)。集体潜意识(即系统)在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都可以对我们和我们的扮演者产生牵力。在舞台上改变了我们对牵力的互动,引致实体世界类似的改变,荣格称这现象为共时性(SYNCHRONICITY)。荣格对典型、集体潜意识和共时性的理解,部分来自他对希腊神话和传说的研究,部分来自易经及相关的儒家及道家系统的探讨(时至今日,荣格的《易经序》)和《道家金丹术与典型》仍是荣格心理学的必读文献)。

 荣格相信戏剧牵力(即集体潜意识对个体的牵力)是可以科学地解释的,他相信我们共同参与的深层心理结构,源自我们的文化历史,也印记在我们的生理结构,包括脑结构和基因,近十多年的进化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社蒂兰克(SHELDRAKE)等人发现生物群体,包括人类,可以感受到整个群体互动时推动力,称为变力场域(MORPHIC FIELD)。个体遥距感受到同一系统的其他个体的情况。作出相关反应,称为变力共振(MORPHIC RESONANCE)。近数年脑神经元研究,更发现遥距感应和模拟,是通过特别的神经元,称为镜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遥距互动产生的。戏剧牵力等似乎神秘不可解的想象,看来只要有足够的科研,是可以有科学解释的。 

3.角色与调适

  实体世界和舞台上的系统和角色,可以有多少个,是不是可以分类(即是概括为数个至数十个可以容易理解的大类)?角色在系统中的互动有没有规律?什么是常态的互动,什么是病态(或有问题)的互动?如何把病态调适为常态?

  3.1  人本主义

  莫雷诺、贝尔斯和法兰克都深受欧洲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他们都相信个人先于系统,个人受历史文化家庭的局限,便是病态,我们需要对情绪思想行为的局限作出觉察,然后抽离地寻找最真最觉得自在的自我,这便是人生最高理想。自我最终是没有内涵、没有局限、自由自在的。这个观点,令到莫雷诺等对系统及角色的分类和互动规律没有探讨的兴趣。

  萨提尔亦深受人本主义影响,所以她也假设角色和系统互动的规律都是病态的显现---打岔、指责、超理性、讨好。常态就是超越了这些定形的互动,弹性地自在地活下去。

  3.2  历史哲学思潮:荣格

  荣格和弗洛伊德一样,深受欧洲另一大思潮——历史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系统先于个人,个人受系统局限是既定和不可避免的。他从易经的研究得出最基本的系统就是阴阳,即父母这个只有两个典型角色的系统,由此衍生兄弟姐妹、人生阶段、成败得失、事业、生死等系统和角色。各个系统深深烙印了我们的历史文化,成为神话传说(myth)或经典智慧(例如易经)。病态的角色扮演,就是要求过度完美地扮演角色,分别不了理想化的典型和现实的不完美。例如孩子要求父母作“真正”的父母,丈夫要求自己是无暇的男性典型的化身,也把完美的女性典型投射到妻子身上而感到她不能达到要求而失望。觉察到我们之前不觉察到在扮演的典型角色、觉察到我们追求完美地扮演这些典型角色,我们便能从系统局限中进行自我化(INDIVIDUATION)。觉察到局限的自我,便是真我(SELF)。

  3.3  历史哲学思潮:栢尼尔、海灵格

  栢尼尔同样受历史哲学思潮影响。他受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观念启发而对过百个病态系统(他称为游戏)作了详细描述和进行调适的研究。他应用弗洛伊德的三分人格论,把所有系统总结为只有三大典型角色——父母,成人,孩童。常态的互动,是对等的(某甲的成人角色和某乙的成人角色互动)。病态的互动,是文叉的 (某甲的成人角色和某乙的父母或孩子角色互动)。自我受内涵局限是不能避免的。自在的自我,不是没有局限,而是觉察地、常态地利用局限和他人互动。自我是在系统互动显现出来的。

  海灵格最初接触角色扮演,就是学习栢尼尔流派的交互心理分析。海灵格作为一个德国人,更容易接受历史哲学思潮,更清晰地指出系统先于个人。系统决定个人角色,如家庭中是父、母、子、女等,企业中是主管、职员、股东、客人等。个人可以说就是不同系统中的各个角色整合起来的聚合。系统有先决的互动规律,如家庭中后辈应对长辈要求关爱和付出尊重。辈分的亲疏决定关爱和尊重的不同,这就是“爱的序位”,失序引致病态的互动。例如把角色绝对化(追求完美的母亲和恋人)、角色错位(把大儿子当作小儿子般溺爱)、互动失衡(子女认为控制父母就是爱,忘丢了尊重)、系统混乱(祖父母养育孩儿,使他以为和父母同辈)。调适病态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把实体世界的系统情况显现,进行觉察,释放情绪,重塑较常态的互动模式及共时地影响实体世界。

4.易经对角色扮演的影响

  上文已论及易经对荣格的影响,此处谈谈笔者亲自听闻关于易经对其他流派的影响。

  法兰克和萨拉尔都没有资料显示曾受易经影响,笔者只记得参加有关工作坊时,他们曾浅易地谈过阴与阳的二分法,却表达不出什么深度。

  据莫雷诺的传人,他的太太ZERKA告诉笔者,莫雷诺中年时已对荣格等人关于易经的智慧有很大的兴趣,尤其是阴阳对立又互入互换,投入又抽离。这观念可能启发他一些关于角色要对立地面质然后互换角色的技术。ZERKA亦提到莫雷诺晚年对易经衍生的道家阴阳五行开始作研究,认为“自然”的分类可接受。

  ZERKA之后的一个学生,美籍华人龚鉥,便是采用五行来开展角色扮演,并著有《易术》一书,(但书中只提到五行,没有提及如何把易经和易传如何应用在角色扮演)。

  贝尔斯的几位学生都在著作中提到贝尔斯的空椅技术是由莫雷诺启发的。他们当中的一位告诉笔者贝尔斯用了一些心血,研读了一些关于易经阴阳互换、商易归藏里的十二辟卦和黄帝内经子午流注的对立经络既排斥又可借用的论著。

   栢尼尔的一位学生告诉笔者栢尼尔曾对他一位学生把易经六十四卦当作六十四个游戏(例如兑卦是小女孩谈恋爱的骗食游戏、咸卦是少男少女的迷恋游戏、艮卦是小男孩性幻想游戏等等)。但由于他早逝而不了了之,可说是可惜。

  至于海灵格,笔者从阅读他的著作和参加多个他的工作坊的经历,只知道他对易经阴阳有粗浅的认知。易经系统对他没有深刻的影响。

 

5.易经对角色扮演及系统排列的可能贡献

以下的论述,很多是笔者早年任教牛津大学时与亦师亦友的二位中国学教授—VAN DER LOON HAWKINS的多次研讨得出的结论。可惜之后大家事忙而没有专著,但亦特此指出及鸣谢。

易经除了智慧系统(主要是儒家流派)、修炼和法术系统(主要是道家流派)和预测系统(占卜星相流派)之外,还可以是一个具备心理调适果效的轨仪调适系统。这套调适系统,注入应用心理学的角色扮演和系统排列里,正可丰富它们的内容,增加理论的深度,和补充技术的缺口。

 5.1变易、不易、简易

易经的智慧,就是以上三易

变易:自然事物(天文地理,风泽雷山)和人文事物(家庭,组织,个人)都是不停无间地生灵变动的—“生生之谓易(以下引文,都出于易经或易传)。生生的过程,表面看来是纷乱的,既不稳定也没有规律的:进退无恒上下无常,刚柔互易。只靠常识总结不出恒久的道理---“其道也屡迁,变动不居

不易:纷乱无常的变易,表面无常互易,其实是有可掌握的不易规律的---“天下之至动而不乱。方法就是找寻简易的分类。

简易:把各种现象概括起来(近取诸身,远取褚物),简易化分类,看到一种事物亦是另一种现象(例如天亦是父,地亦是母),事物与事物基本同类,可用符号或典型()作其同代表。用典型分类,便发现只要几个大类便简易,容易地概括万千事物现象(其取类也大)。

  5.2  易即佾(音易)

  类构成系统,不同层次的系统,都是由小数类别构成,都是基本对称均衡,可以用算术或几何原理构成的阵式。这些有规律的阵式,称为佾(音易)。不同层次的佾系统有不同数目的典型(类或象)。常见的佾,由数学阵式或类的数目而得名: 

² (单字的)佾/两仪:一切事物概括分作二大类,两个典型;2的1次方。两大典型,就是阴阳,模拟乾坤、天地、刚柔、日月、男女、父母、夫妻、上下、后前等等。 

² 二佾/四象:四大类,2的2次方,或2阶幻方。四大类,就是阴阳相交而成,模拟东南西北,上下古今、木火金水(加上土在中央成五行)等等。 

² 三佾/八卦:八大类。2的3次方,或三阶幻方,又作九官,也就是古洛书。八卦由阴阳与四象相交而成八个方位,卦名乾、巽、离、艮、坤、震、坎、兑。模拟八种自然现象(天、风、火、山、地、雷、水、泽)及家庭的八个典型成员(父母、长中少男、长中少女)。___留意典型家庭是核心两代式的家庭,不是三代四代同堂的。 

² 八佾/六十四重卦:六十四类,2的6次方,或8阶幻方,64个传说故事,46个“游戏”。 

² 圭/辟卦/子午流注:按十二时辰/生肖/经脉分为十二类,3积4幻方,见于商易归藏及黄帝内经。 

 

5.易经对角色扮演及系统排列的可能贡献

以下的论述,很多是笔者早年任教牛津大学时与亦师亦友的二位中国学教授—VAN DER LOON HAWKINS的多次研讨得出的结论。可惜之后大家事忙而没有专著,但亦特此指出及鸣谢。

易经除了智慧系统(主要是儒家流派)、修炼和法术系统(主要是道家流派)和预测系统(占卜星相流派)之外,还可以是一个具备心理调适果效的轨仪调适系统。这套调适系统,注入应用心理学的角色扮演和系统排列里,正可丰富它们的内容,增加理论的深度,和补充技术的缺口。

 5.1变易、不易、简易

易经的智慧,就是以上三易

变易:自然事物(天文地理,风泽雷山)和人文事物(家庭,组织,个人)都是不停无间地生灵变动的—“生生之谓易(以下引文,都出于易经或易传)。生生的过程,表面看来是纷乱的,既不稳定也没有规律的:进退无恒上下无常,刚柔互易。只靠常识总结不出恒久的道理---“其道也屡迁,变动不居

不易:纷乱无常的变易,表面无常互易,其实是有可掌握的不易规律的---“天下之至动而不乱。方法就是找寻简易的分类。

简易:把各种现象概括起来(近取诸身,远取褚物),简易化分类,看到一种事物亦是另一种现象(例如天亦是父,地亦是母),事物与事物基本同类,可用符号或典型()作其同代表。用典型分类,便发现只要几个大类便简易,容易地概括万千事物现象(其取类也大)。

  5.2  易即佾(音易)

  类构成系统,不同层次的系统,都是由小数类别构成,都是基本对称均衡,可以用算术或几何原理构成的阵式。这些有规律的阵式,称为佾(音易)。不同层次的佾系统有不同数目的典型(类或象)。常见的佾,由数学阵式或类的数目而得名: 

² (单字的)佾/两仪:一切事物概括分作二大类,两个典型;2的1次方。两大典型,就是阴阳,模拟乾坤、天地、刚柔、日月、男女、父母、夫妻、上下、后前等等。 

² 二佾/四象:四大类,2的2次方,或2阶幻方。四大类,就是阴阳相交而成,模拟东南西北,上下古今、木火金水(加上土在中央成五行)等等。 

² 三佾/八卦:八大类。2的3次方,或三阶幻方,又作九官,也就是古洛书。八卦由阴阳与四象相交而成八个方位,卦名乾、巽、离、艮、坤、震、坎、兑。模拟八种自然现象(天、风、火、山、地、雷、水、泽)及家庭的八个典型成员(父母、长中少男、长中少女)。___留意典型家庭是核心两代式的家庭,不是三代四代同堂的。 

² 八佾/六十四重卦:六十四类,2的6次方,或8阶幻方,64个传说故事,46个“游戏”。 

² 圭/辟卦/子午流注:按十二时辰/生肖/经脉分为十二类,3积4幻方,见于商易归藏及黄帝内经。 

  5.3  佾的常态与病态

健康的佾(即易)系统,是对称均衡,角色合乎序位的系统(“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各个系统角色要“合其序”,“不失其正,”“得位”、“位正当”、“不出其位”、“中行”、“中节”、“正中”;角色与角色要“相得”、“相应”、“相承”、“合志”。

佾系统失衡,可以有几个原因:

Ø 角色把互动绝对化,要求尽善尽美,满招损,既济而终于未济。

Ø 角色错位:“位不当”、“失则”、“行失类,中未得”,例如长子错位少子。

Ø 角色与角色不相得:“不可以有辅”、“不能正室”、“ 近而不相得则凶”、“乘刚”(下凌上失序),“失上下”,例如长中女争宠。

Ø 正常发展过程,均衡之后必然失衡:“危者,安其位者也”,“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Ø 正常发展过程,改变了既有的情况而发生:如“干父之盅,历,终吉”(儿子为父辈的纠结负上责任,必然失衡危险,耐心等待新的均衡到来)。

Ø 根本原来以为理想的系统就不对称不均衡,所以系统本身有了失衡的种子:“刚柔相磨,八卦相荡”,由阴阳两仪和八卦本身内部产生的。

    文王八卦方位(乾处西北,坤西南)记述了七千年前的古天文观象(“天常倾西北,极星不得居中”),八卦本身偏西北不真正均衡,所以自内部产生“八卦相荡”。以八卦方位来排列核心家庭的角色,便发现父母子女的空间(即心理)距离一开始便不可能完美(见5.5表),种下变易的种子。

 5.4  恢复均衡常态

   易经和易传提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Ø 占卜

Ø 修炼智慧认知,即“易心”:“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Ø 静坐冥想:“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道道天下”。

Ø 佾轨仪即系统排列:通过角色扮演,建立佾场,和用序位的重新确认、情绪释放、谈判、行为和仪式的进行来达到回复均衡。

  5.5  佾轨仪:建构戏剧牵力的捷径

  佾轨仪进行的舞台,周代王室诸侯称为明堂,明或日月即是易,说文解字:“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明堂就是易堂,进行阴阳角力调适的舞台。

  据大戴礼记,明堂“凡九室、上圆下方……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明堂是以三佾或三阶幻方(或九宫)按东南西北成阵缩影的实体世界的力场。

  不论是莫雷诺的心理剧或海灵格的系统排列,角色扮演者登台之后总要暖身一段时间,找寻相互的空间距离和自己应占的位置,才能建构戏剧牵力,驱使各角色融为一体的演出。易经的明堂佾轨仪,提出一条建构牵力的捷径:只要家庭成员站在应有的八卦方位,位置便是大致对了,只要微调相互距离,便建立了牵力,减省了不少暖身动作和时间。

 5.6  明堂易轨仪的步骤如下:

Ø “立象以尽意”:简化类别,以八卦方位即最多八至九个角色。“立”角色即找出扮演者来虚拟实体世界人物(“尽意”)。扮演者按礼记称“尸”(如用物件则称“俑”)。尸或俑可代表人物、天地、上帝、社稷、山川、后土、五祀(各种工作关系)等等。尸可邀请、可委派、可占卜决定。夏代尸站着,商周可坐下。主持人称作祝、宾、价、僎,统称儒。尸做代表可以模拟真实演出,因为佾场的牵力(气)令到发生“尸居余气”。

Ø “说卦以尽情伪”:把扮演者按卦位排列,如代表父亲的站西北,母者西南,长子正东,牵力建立便产生压抑情绪的释放(“尽情伪”)

Ø “系辞以尽其言”:谈判或即兴对答或旁述分析来作个角色的情绪思想交易。即兴的对答,有些记载在诗经里,例如小雅的“天保”、“楚茨”、“常棣 ”、“信南山” (“万寿无疆”)就是这类对答。

Ø “鼓而舞之以尽神”:改变行为、或进行激动心神的仪式,达到深刻的认知觉察(“尽神”)。

6.结语

  易经和相关系统对应用心理学的多位大师开展角色扮演起了一定的影响。

  把易经中的佾轨仪技术注入莫雷诺的心理剧和海灵格的系统排列,丰富了这两种技术,增加了它们的理论深度,这东西相结合的心理调试技术,可以称为“易经系统排列”,笔者进行这种疗法多年,发现易方位减省暖身时间同时增加牵力,易智慧亦令。

 Mtime.comhtt.mtime.com/my/2664338/

来源:心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2-5-29 17:01:25
在线客服系统